第一十七章 電影的本質(1 / 1)

李兵兵也跟著湊熱鬧:“訊哥兒是瞧上我這弟弟了,要不以後給我做弟妹?”   女演員之間的競爭的確挺激烈,但也不至於不體麵,都是專業上的事兒,拿獎不拿獎,票房有多少,都不是演員自身就能決定的。   所以在一起工作的時候,也不會扯頭發,撕衣服。   劇組都是老油條,隻有蔣博是個萌新,給整的有點不好意思了。   “你們就別拿我打鑔了,頭一回表演,上來就實拍,我到現在還在緊張。”   萌新有萌新的好處,沒有老油條那麼高的江湖地位,在一些專業技能上,以及綜合素質上,大家就不會有那麼高的要求和期待。   劇組給每個主要演員都準備了單獨的休息間,大製作就是不一樣,經費充裕,劇組自然也舍得花。   在城市及其周邊拍戲,有一個好處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硬件設施能跟得上,休息居住的體驗,明顯要比野外好很多。   蔣博飾演的白小年,戲份上雖然不多,但是角色定位很有吸引力,屬於反麵角色裡,比較有特色,有辨識度的那種。   一部電影拍下來,在製作的時候,肯定有番位上的差別,但是誰的表演,能在觀眾的心裡,留下深刻的,經久不滅的印象,那就不是出品方能夠決定的了。   白小年的出身,是一個昆曲名伶,更詳細一點的劃分,實際上是個旦角,就跟《霸王別姬》裡,張國容飾演的角色屬於一個類型。   都是男性反串女性角色。   以前一度是不能讓女人上臺的,所以戲劇裡的女性角色,就必須依靠男性來反串演出。   跨越性別,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旦角必須得從小培養,基本上不存在半路轉行過來的情況。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久而久之,人戲不分也是在所難免。   白小年很顯然就受到角色影響頗深,所以在性別尺度上,放的有點寬。   “兔爺”是個反差很大的角色類型,記憶點自然深刻。   就好像“你怎麼可以吃兔兔?”一樣,都屬於電影中的記憶點。   時間長了,你可能忘記電影講了啥,但是經典的名場麵,一定還留在腦海裡,不斷的重復出現。   說回來。   在劇組,蔣博肯定是回自己的休息室,但架不住李兵兵不在乎,跟著就過來了。   蔣博剛回到屋裡坐下,李兵兵就緊接著坐下了旁邊。   “你怎麼過來了?”   “怎麼?我不能過來?”   “嗨……這不劇組人多眼雜的,不是得避避嫌嘛,不想給你添麻煩。”   “人小鬼大,咱們是姐弟,有什麼好避嫌的,再說我過來,也是跟你談正經事。”   劇組說是封閉拍攝,但實際上就是個鬆鬆垮垮的籬笆,四下裡就沒有不漏風的,一個女演員,往一個男演員的休息室裡鉆,這話要是傳出去,怎麼著都不會好聽。   即便是真沒發生什麼,也是黃泥掉在褲襠裡,不是 shi也是 shi,解釋都解釋不清楚。   當然大家也不太在乎解釋不解釋的,你看過有幾個吃瓜的,還在乎事情的真相,到底是個什麼樣,不都是在自行腦補。   “要不咱們晚點回去聊?”   蔣博還是有點職業道德的。   拿了劇組的給發的片酬,自然在劇組就不能乾和拍攝無關的事情。   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休息室雖然有個門,但還是屬於公共場所,跟酒店自己房間不一樣。   在李兵兵過來,說要談正經事的時候,蔣博就基本已經猜到要談什麼,內容不太適合在劇組聊。   “行唄,待會卸了妝,晚一點回去見。”   說著李兵兵就要起身出去,蔣博趕忙攔了一句:“別卸妝了,稍等我一下,換個衣服,咱們就一塊回去,正好就著你身上這身兒衣服,再給你拍組劇照。”   剛下戲衣服妝發都沒有來得及卸下來,李兵兵身上,還是穿著那身旗袍,完美的勾勒出了優美的身材曲線。   外麵是一件風衣,選擇拍攝的時間,和電影劇情設定的時間還算是比較吻合,確實能少遭不少罪。   腳上踩著黑色細高跟鞋,鞋跟不高,不像是出席典禮,穿著禮服踩的高跟鞋那麼誇張,隻是日常的那種,鞋跟大概也就三五厘米。   頭上頂著一頂帽子,上麵還有黑紗裝飾。   作為攝影師,蔣博其實很喜歡黑色,或者說,對於各種色彩,都有一些不一樣的理解。   隻要能運用好,就能帶來別樣的風情。   李兵兵聽了蔣博的要求,明顯停頓了一下,之前倒是沒想過這些,隻是嘴上不饒人。   “小弟弟,沒想到你喜歡這個調調,劇組還給姐姐我做了一身軍裝,要不要一塊拿過來試試,多拍幾張照片?”   誰說女的就不能調戲男的,大姐姐就挺喜歡調戲小弟弟。   雖然,可能,小弟弟一點都不小。   李兵兵也是吃準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蔣博並沒有更多的想法,所以才敢放心大膽的調戲。   而且越是這樣,越是感覺有意思。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大概就是這種心理在作祟。   蔣博也意識到了,自己越是退讓,就會讓對方越是得寸進尺。   “你就不怕我一沖動,真的對你做出點什麼?”   這世上,恐怕沒幾個男人,能夠頂住製服的誘惑。   不然的話,為什麼拍照片,非得選個主題。   那還不都是為了增強代入感。   比如,設定對方是女秘書,典型的 OL裝扮,再配上一副眼鏡,這誰能頂得住。   不過話說,蔣博腦子裡,還真有李兵兵 OL裝扮的模樣。   好像是一部叫《我願意》的片子,具體記不太清楚,反正大概其印象,就挺像是一廣告片。   隻不過,把許多幾十秒的廣告,給拍成了兩個小時的電影集。   總體而言,敘事還算是流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回歸了電影的本質。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電影的發明應用,就是為了搞宣傳拍廣告。   我們要始終堅信一個信念,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如果一個發明,是沒有經濟價值的,不能夠給資本家帶來利潤,或者說,不能帶來足夠的利潤的話。   那麼這個技術,這個發明,一定很難長久的存活下來。   像電影這玩意兒,片長被控製在兩個小時,才有多長時間的歷史?   所以拍廣告片,不丟人。   都是為了生活,都是為了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