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解釋(1 / 1)

“你們今天晚上後來商量的都是什麼,我怎麼一點都聽不明白?”   老熟人了,蔣博酒店這房間,李兵兵也沒少來,跟在濱城的時候一樣,隻要換了新造型,就拉著蔣博拍照。   話說女明星是真愛拍照,不過李兵兵隻想著自己拍,私下裡找蔣博,還不允許蔣博給周訊拍,害蔣博丟了不少生意。   吧臺前,李兵兵先給蔣博倒了杯水,蔣博接過之後,喝了小半杯,打了個招呼:“你先坐會,我先去唱個歌。”   說完轉身就進了衛生間。   還好劇組不差錢,沒給安排什麼廉價的連鎖酒店,衛生間都特麼用玻璃的那種。   不過還是從衛生間傳來了口哨聲。   晚上喝茶喝的有點多了,那玩意兒挺利尿,確實有點著急。   而且,蔣博還有個習慣,去之前,得先喝口水,感覺更順暢。   從衛生間出來之後,蔣博明顯自在多了,坐在李兵兵對麵,問道:“你剛才想問什麼?”   李兵兵有點不著急了,麵帶戲謔道:“沒想到,沖擊力還挺大,需不需要幫你叫個客房服務,把衛生間給你清理一下。”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男生的動靜大小,跟那方麵的能力,是脫不開關係的。   不需要了解太深刻,隻要不劈叉,不出現濕鞋的現象的話,問題應該就不大。   蔣博倒沒有不好意思,隻是說道:“姐,你就別調戲我了,咱們就做朋友不好嗎?就像你跟權哥一樣。”   不是不相信愛情,但這也不是愛情的事兒吧。   李兵兵白了蔣博一眼,說道:“行了,不為難你了,你權哥的事兒,回頭你自己問去,現在跟我講講,你們後來商量的是什麼,我幾乎什麼都沒聽懂。”   其實蔣博不知道的是,自己越是這樣,李兵兵越是放不下,不像之前追的那麼緊了,隻是換了個策略,外鬆內緊,並不代表要放棄。   不管怎麼樣,蔣博先鬆了口氣,被一個大美女每天按在酒店房間裡調戲,確實有點快挺不住了。   以前還隻是誘惑,比如拍照的時候,神情姿態上,風情萬種。   後來就開始上道具,自從上次李兵兵發現蔣博對旗袍有異樣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又搜羅了兩身旗袍,非得拉著蔣博拍照。   主動付費的那種。   後來越來越放肆,在劇組這段時間,旗袍黑絲高跟,軍裝製服皮靴,全都給拍了一遍。   搞得蔣博都開始流鼻血了。   今天這又開始刷新花樣,語言上的尺度,也是越來越大,都開始關注尺寸大小和力度強弱了,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還是換個話題好。   對於李兵兵提出的問題,蔣博倒沒有嗤之以鼻的意思,也沒有想敷衍過去。   人家想關心一下投資的問題,也是情理之中,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懂也可以理解。   關鍵是,對女孩子,態度一定要好一點。   態度決定一切。   可以不講那麼細致,但絕對不能三言兩語,敷衍著就打發了。   “在海外注冊公司,主要是為了資金流動方便,選開曼和BVI是綜合考慮稅收費用,以及接下來發展需求等多方麵因素,最後做出的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你現在每年能兌換多少美元,一年也就 5萬吧,伱要是想在海外買個東西,需要 50萬美元該怎麼辦?”   講到這,李兵兵就明白過來了,本幣和外幣結算這種事情,從來都是很麻煩,尤其是對於明星而言,經常需要出國,需要的外匯額度,根本就不夠用。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湊身份證和信用卡這兩種方式。   其實明星還好,消費額度也就那些,總歸是有個數的,買買東西什麼的,數額還比較有限。   但是對於企業而言,就比較復雜了,規模做的越大,這方麵的需求就越大。   “你要是這麼乾的話,有可能會出事兒吧?”李兵兵是不太懂金融經濟,但還有最起碼的風險嗅覺,離岸公司這種事情,本能就覺得有風險。   “會不會出事兒,需要從兩個方麵來認定,一是看你究竟做了什麼,是不是對社會有積極意義,二是看你的做法是不是違法。   放心吧,我準備等公司成立之後,就聘請專門的律師事務所,以及會計師事務所,負責這方麵的業務處理。”   蔣博可不會學愛馬仕哥,把自己作死,想著給子孫後代留下用不盡的財富,全部都轉移到境外,留下自己去踩縫紉機。   李兵兵聽了解釋安心了許多,想起之前的疑問,追問道:“電影腳本你不收錢,公司的股份你也不要,你做這些,到底想要什麼?”   名利權裡的習慣了,不知道別人想要什麼,就是不安心,也就沒辦法合作。   蔣博擺擺手,說:“電影腳本我隻是不收劇本費用,並不代表不收錢,我的意思是,拿票房分成,這樣的話,風險可以降到最低程度。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至於你說公司股份的事情,我可以用另一個問題來回答你,你覺得娛樂圈的核心資源是什麼?”   又不是做慈善,蔣博可從來都沒想過不拿錢,拿分成,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連最基本的保底都不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降低投資人的風險。   不過風險不會消失,隻會轉移,不拿前期的費用,相當於蔣博把一部分投資人的風險,轉移到了自己身上,這是可以接受的。   正所謂風險和收益並存,蔣博既然承擔了風險,自然就可以理所應當的要求對應的回報,10%的票房分成和版權不過分吧。   原來《驢得水》的 30天票房,是 1.7億,10個點的話,就是 1700萬,可比拿劇本費和導演費強多了。   至於版權,在 08年,那就更不值錢了。   還沒到 16年,幾大平臺巨頭,為了拓展規模,資本瘋狂湧入,把電視劇電影的版權炒的價格飛起。   聽了蔣博要分成,李兵兵反而鬆了一口氣,隻要收錢就好,雖然冒的風險有點大。   至於娛樂圈的核心資源,李兵兵還真沒仔細研究過,之前隻想著簽大公司,上大片,爭取多拿獎,提高一下片酬之類的。   好在蔣博也沒指望,李兵兵能有多深刻的了解,自顧自解釋道:“在我看來,所謂娛樂圈的資源,基本上就兩個部分,一是內容,二是渠道。   至於明星,可替代性太強了,所以你們工作室的股份,我就不跟著瞎摻和了,這次是誤打誤撞,以後我也沒準備演多少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