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光線(1 / 1)

第二天,劇組還得繼續拍戲。   蔣博飾演的白小年,屬於那種角色很鮮明,但戲份不重的類型,總共加起來也沒幾場戲。   也就開篇在偽軍司令部,以及裘莊初審,以及聚餐的場麵,最後就是受刑,被石兆其飾演偽軍司令用鞭子抽死的場麵。   之後就是領盒飯下線。   總體而言,還挺憋屈,活著的時候憋屈,亂世之下,唱戲沒得唱,為了生存下去,隻能委身司令,充當男寵。   死的時候更憋屈,被司令當成狗一樣,不管是非對錯,直接上來就用鞭子給抽死了。   看起來很離奇,但實際上,對於這位偽軍的剿匪司令而言,卻是最好的選擇。   身邊人知道的太多了,日本人的手段,剿匪司令也不是沒見識過,人一旦受了大刑之後,神誌都不清楚,能說出什麼來,可就不一定了。   發倒是把人直接處置了,一方麵大義滅親,撇清了自己的乾係,另一方麵,等到了關鍵的時候,又是一枚很有分量的籌碼。   身邊的親信之人,都因為這件事情連累至死,相關的責任人,是不是應該給個交代,事後證明了跟自己沒關係,處置的時候,是不是應該給個補償。   簡直就是一本萬利。   蔣博下線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離開劇組,跟老師跟學校請假的時候,說的是跟組學習,總不能把附加題做了,前麵的主題部分反而答個空白交上去吧。   好在高群叔也不介意,正好把蔣博帶在身邊,就當是個助理了,科班出身,可比一般的助理好用。   再說了,之前蔣博沒戲的時候,在現場候場,除了跟老戲骨聊天學習,也沒少往攝影機和監視器跟前湊。   有一些設備,學校也有,但肯定沒有劇組用的更先進一些。   學校的那些設備,是用來教學用的,不可能更新很及時,說一聲老古董也不為過。   好不容易能近距離接觸比較先進的設備,男孩子加攝影師,很難對器材不動心。   殺青,卸妝,換了衣服之後,蔣博就坐到高群叔的身旁,跟著學一學導戲。   拍電影和拍電視劇不一樣,主要是播放設備不一樣,電視劇播放用的電視,在 08年的時候,主流也就是二三十寸的液晶電視,賣的還挺貴。   劇組用的監視器,為了方便攜帶使用,小是小了點,但跟電視屏幕比起來,也沒有那麼大的差距。   電影就不一樣了,電影院屏幕的大小,寬度大概都在 20米以上,高度也從12米 13米,到快 20多米不等。   標準的 IMAX屏幕,22米寬,16米高。   就算往小了估算,屏幕的大小,也得 200多平米以上,所以在小小的監視器裡看,用腦子放大成最終放映時候的畫麵,確實要求不一樣。   “好,哢,過了,準備下一條。”   高群叔又拍完了一條,扭頭看到蔣博又坐在身邊,問道:“你覺得剛才這條怎麼樣?”   在劇組,高群叔還是比較順心,尤其是陳果富被王忠磊批評了一次之後,小日子過得,不要太順心。   感激回饋也好,提攜後輩也好,高群叔對蔣博各方麵都還可以,說是上手把手教一些拍電影的技巧,也是經常提點。   問意見,就是一種方式。   “戲挺好,不過導演,你覺不覺得,片子的整體亮度選擇,還是有點太暗了。”   純技術交流,蔣博也沒有一味拍馬屁的意思,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一味地順從,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頂多也就讓對方偶爾需要有人拍馬屁的時候,或許能想起你這麼個人。   真正的尊重,從來都是靠實力爭取過來的,即使有時候,你需要跟你的上司、長輩、前輩,發生一些沖突。   打敗他,戰勝他,才能贏得對方真正的敬意。   劇組的戲,問題都不大,華宜的年度巨製,主要演員不說都是實力派,但也都能保證演技在線。   包括來客串的,隻有一兩場戲,一兩個鏡頭,一兩句臺詞的小配角,都認真挑選過,也就蔣博是個純新人。   所以演戲這方麵,在劇組從來都不是問題。   蔣博畢竟是個後輩,提意見的時候,姿態還挺低,前輩肯定不反對提意見,也不是不能容納異議,但是對態度很看重。   像蔣博這樣,就被看作是一種謙虛和請教,反而更容易被前輩看中,中年男人,但凡有點成績的,哪個沒有點好為人師的毛病。   高群叔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你在學校的時候,應該已經讀過《無人生還》了吧,這種‘暴風雪山莊’模式的片子,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整體的色調,就得暗一些,再加上一些冷色調的紅藍綠,懸疑的氣氛才能更加突出。”   《無人生還》是阿加莎的一部懸疑推理類的長篇小說,說的就是在一個孤島上,八個人相繼死去的故事。   《風聲》選出來的這一段比較類似,隻不過不同的是,這裡的“孤島”是人為控製形成的,在裘莊這個地方,五個人各懷鬼胎,再加上時間限製,緊張的節奏感一下子就拉滿了。   “您對片子整體的把握,我能理解,也非常贊同,選用整體偏暗的色調,確實更加容易讓觀眾深陷其中,但問題是,院線播放的時候,為了節省成本,肯定會把放映機的燈光進一步調暗。   到時候在電影院的大熒幕上,看起來就是一團黑,甚至除了演員的五官,以及身上個別稍微亮一點的地方能看到,其他的地方,會一塌糊塗。”   電影院線屬於重資產產業,除了場地費用,以及人工費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設備的費用。   在激光放映機沒有大規模推廣之前,電影放映機的光源,普遍采用的是燈泡,基本原理和投影儀比較相似,隻不過電影院的放映機,能夠放出更高的亮度,以及更加清晰的畫麵。   放映機光源的亮度,直接影響著觀影體驗,也決定著光源的使用壽命,以及耗電成本,亮度越高使用壽命越短,好點越高,這沒什麼疑問。   影院經理為了節省成本,或者其他考慮,選擇降低亮度,也就成了一種常態,畢竟燈泡可不怎麼便宜,幾千塊到上萬塊一個,價格不一樣,品質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