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談不上,不過你準備讓她過來乾什麼?” “我準備趁著這次的機會,組建專門的電影製作團隊,按照分工職能來,改變眼下這種,拍戲草臺班子的情況。 沫姐在美國學過電影,對於好萊塢的那一套肯定熟悉,正好拿過來用用。” 好萊塢所謂的製片人中心製,其實就是資本中心製,製片人隻是資本的化身,真正能當家做主的還是資本,一切都是在為資本服務。 專業分工,是一個行業向前發展,必不可少的階段。 張一謀考慮了一下:“你想嘗試新模式是件好事,但是這裡麵的成本,你有沒有算過?” 國內劇組之所以采用草臺班子的模式,說到底還是為了省錢。 有項目就湊在一起弄,平日裡就各自為自己負責,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製片公司日常的運營成本。 以前不是沒搞過公司什麼都管的模式,聽起來就像是老的七大製片廠。 那時候就各家製片廠,拍攝的各方麵都管,各自都有自家的分工與任務,隻要進到廠裡的職員,絕大部分都能乾到退休,其實就是個國營企業。 也正是因為什麼都管,導致企業的運營成本越來越高,論資排輩嚴重,拍不出來優秀的新作品,票房根本上不來。 說到底也不能怪哪個人,底層運營的製度不一樣,國內的七大製片廠,跟美國的那七大製片廠,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 國內將就的是圈子,往上走提拔,主要也是看領導意圖。 什麼?你說成績? …… 你首先得搞清楚,什麼是成績,標準的製定,又掌握在誰的手裡,最後又是誰來考核。 好萊塢的邏輯很簡單,要麼你拍的片子有票房,要麼你能得獎,證明了能力之後,還得落到票房上來。 國內的邏輯就復雜了。 可能你私下裡,說錯了一句話,傳到某些人的耳朵裡,接下來可能的晉升,就沒戲了。 “成本……還真算過了,應該不虧,分工專業話之後,可能前期成本會高一些,但是拍戲的時候,稍微提升下效率,成本就都沖銷了。” “那你得不停的拍戲了。” “所以我想跟您也談談,幾乎能穩定保持每年一部作品的訣竅在哪裡?” 張一謀聞言,抬頭看了一眼蔣博,沉默了片刻之後才道:“你想學的恐怕不是拍片子的訣竅吧!” “您看出來了?” “說說吧,想多久了?” “也沒想多久,也就最近,片子和股票瞅著能賺點了,才開始天馬行空,籌劃了一些安排。” “你想怎麼合作?” “沒太敢想太多。” “少來,老師說的果然沒錯,猴精猴精,說的就是你。” 蔣博嘿嘿一笑,從桌子上抽出個文件夾,遞了過去:“那您看看這個。” 合作就跟去相親一樣,彼此得合適才行。 什麼叫合適? 得把兩邊的優劣勢,全都擺出來,相互比較一番。 比如伱有錢,那她就得長得漂亮身材好。 比如你很有錢,那她就得再加上乖巧惹人愛。 比如你非常有錢,那她就得繼續加上端莊大方能掌家。 什麼檔次,享受什麼品質和服務。 去按摩,99可以洗個腳,999也可以洗個腳…… 蔣博清楚,對於張一謀這種,已經成名的導演而言,幾乎不缺投資商的追捧。 沒辦法,圈子裡熱錢太多了。 尤其是煤炭業大轉型之後,大量的熱錢,都不知道往哪裡投資。 買房子,買珠寶的,都是傳統型,京城的房子在那個階段,都跟大白菜似的,十幾套,幾十套,甚至整棟樓,直接就買走了。 也有不少煤老板,都有個文藝理想,開起了影視投資公司,逐夢演藝圈。 大導演加上漂亮女演員,就是煤老板判斷項目的公式。 在這種情況下,蔣博想要打動張一謀,就得另辟蹊徑,得琢磨琢磨對方缺啥? 缺啥? 缺好本子! 蔣博給的文件夾裡,就是幾個本子創意,《無雙》,《誤殺》,《頭號玩家》,還有《流浪地球》…… 從劇情向,到工業向都有,主打的就是個考慮周全。 很顯然,老謀子被打動了。 導演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在審美上,對片子要有個把握。 拍《流浪地球》,除了一些電影工業的裝備和特效之外,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大場麵的調度。 少則大幾百人,多則上千人,甚至一兩千人的劇組同時開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光控製工作進度這一項,就是個巨大的挑戰。 但是這對於張一謀而言,恰恰正是優勢所在。 當年為了奧運會的場麵調度,在拍《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時候,就現場實驗了幾把,效果還挺不錯。 老謀子不缺這方麵的經驗,關鍵是腦子裡,得有科幻的概念。 蔣博準備的故事梗概不長,但也得分誰看。 一般人,可能也就看看文字,大概其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也就結束了。 對於攝影師而言,第一反應,肯定是把文字,在腦子裡,轉換成畫麵,怎麼拍,怎麼構圖,光是怎麼回事,等等之類的。 導演的話,就更復雜一點,鏡頭以及前後銜接,內核還有反轉,一整部片子,應該怎麼拍,怎麼剪出來等等,信息量就更大了。 見張一謀看進去了,蔣博也不打擾,默默給端了杯水放旁邊,也跟著神遊物外,想其他的去了。 半晌之後,張一謀回過神來:“想法你都有了,接下來,完全可以自己拍出來嘛~” “有些事情我搞不來。” “你不要太謙虛了,我看了你拍的片子,雖然跟你平時的作品風格不太相符,但整體看著還挺不錯的,故事流暢,主線也很清晰,幾次反轉的時機也對。” “過獎了……” 蔣博確實受之有愧,電影這東西看多了,是能夠從作品裡,看出導演風格的,尤其是那些,個人風格非常強烈的導演作品。 比如,薑聞。 他的片子,幾乎不用看片名,看那臺詞風格,就八九不離十了。
第七十三章 挖人(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