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編劇組(1 / 1)

對外宣布張一謀加盟,是在京城,為了表示鄭重,蔣博專門舉辦了一場發布會。   同時也對外正式宣告聚變影業的成立。   現場來的記者很多,重點還是在二張的關係上。   還有……孩子的事情……   老謀子不方便說太多,蔣博在幫著回答。   “師兄跟新畫麵隻是合作關係,不是簽賣身契,既然是合作,有始有終也是規律,隻是時間有長有短而已。”   “據我所知,沒什麼矛盾。”   “那你應該去問張偉平,還是那句話,出品方和製片方出錢了,人家想發表點意見,也實屬正常。”   “孩子的事情,師兄已經去處理了,人家工作人員都說,不是什麼大事,按照規定來就行了。”   “該交的罰款都已經交了,你們還想問什麼?”   “我在這裡隻說一點,憑師兄的成就,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非常歡迎他移民過去,但是就憑他現在連一個國外的居留權都沒拿,就讓人非常佩服!”   蔣博是個年輕人,按那句老話,不氣盛還叫年輕人嗎?   麵對記者,硬剛一些也無所謂。   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蔣博其實還是個孩子,屬於弱勢的一方,而媒體屬於強勢方,要是抓著蔣博不放的話,很容易引起反感。   同時這也是許多公共場合,藝人賣慘的底層邏輯。   人家本來就很慘了,你們竟然還要把她淘汰了,是不是太不人道。   道德壓力的大帽子,直接就給扣到了導師的頭上。   不過賣慘這種事情,也不是百試百靈。   就跟青樓的頭牌一樣,第一次賣慘,含金量很高。   但要是賣習慣了,稀缺性沒了,含金量自然就沒了。   李兵兵工作室的事情,得低調處理,已經答應華宜那邊了,不得對外泄露,對外要一直宣稱合作關係。   算是個文字遊戲吧。   交叉持股,也算是合作的一種方式。   不過想隱瞞也瞞不了多久,等華宜上市,許多文件都需要公開,比如股東,比如營業收入,都需要披露,細心的人,還是能從中發現貓膩。   發布會結束,蔣博和老謀子一起回了公司。   得談接下來的作品安排還有公司事務。   來到辦公室,李雪幫著把茶泡上,李兵兵也在。   都認識,就不用介紹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謀子是個工作狂,一上來就問工作:“片子的事情,接下來你有什麼計劃?”   “計劃我倒是有,不過想先聽聽,您對哪個類型的片子比較感興趣?”   “我手上有幾個本子,是嚴歌……”   “那個美國人就不要提了……,您有沒有考慮過,跟餘華老師,把當年那部沒拍成的作品,繼續做完?”   老謀子跟傳統作家圈子的關係都不錯,一開始拍的就是莫言老師的作品,後來蘇童,劉恒的也都拍過,就是大紅燈籠和菊豆。   後來還有餘華老師,就是那部經典的《活著》。   沒拍成的那部,就是《河邊的錯誤》。   “錯過了,就錯過吧。”   “公司這邊準備做幾部戰爭題材的片子,類似大決那種類型,場麵調度都很大,是專門為您準備的。”   “戰爭題材,倒是挺新穎,我之前還真沒拍過,準備選哪一段?”   “抗美援朝,我已經讓人收集資料了,到時候您選一下,跟編劇組那邊對接一下。”   “編劇組?”老謀子還是頭一回,在國內聽到這個名詞。   “對的,公司有專門的編劇部門,通常是定下主題之後,就開始收集素材,然後頭腦風暴,最後合作完成劇本。”   “你這法子倒是挺新穎,一定要帶我過去看看。”   老謀子也是傳統導演,深知劇本之於電影的重要性,所以在他的創作團隊裡,就有幾個專門搜集素材的工作人員。   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看書,看雜誌,找故事。   “您先別著急,肯定讓您見著,咱們事情還沒談完。”   “你繼續。”   “公司的架構設計,是按照劇組的分工來劃分的,我準備把導演部交給您來負責,您看可以嗎?”   張一謀考慮了一下,問道:“這個導演部,主要負責什麼?”   “一方麵是要借您這桿大旗,幫公司招攬導演,另一方麵需要您幫著指導和協調業務上的一些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國內是導演中心製,但是企業經營,肯定不能隻以導演為中心,風險太大。   現在公司導演少,隻有老謀子一個還好說,但是隨著後來人不斷加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有了十個八個導演,肯定會出現撞題材的情況。   到時候協調就很重要,誰拍誰不拍,怎麼決定才能讓對方服氣,都是一門學問。   還有,有些導演拍片的時候,尺度上把握不住,這都很正常。   但是公司要經營,拍了片子,投了成本,對片子肯定有期待,有考核。   總不能花錢拍了片子不能播,那就草蛋了,全特麼的沉沒成本。   所以立項前的公司內部審核就很重要,誰來拿捏這個尺度,誰來組織審核,都是問題。   同樣,有了張一謀,許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倒不是說,張一謀本人就是標準,而是他在行業內,已經經營了那麼多年,組建個團隊出來,甚至幫公司招人,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一個人可能會有偏頗,但是一組人的觀點,肯定就靠譜多了。   原來就這麼回事,張一謀點點頭就答應了:“隻要不涉及利益協調問題,我都可以幫你。”   蔣博開玩笑:“對您我還是很信任的,不然的話,憑您的本事,想發財早就發了。”   哪知張一謀非常嚴肅的說:“利益協調不是件小事,從你的想法和籌劃上,我能看出來,你也不是個貪財的人。   但是正因為如此,你才要牢牢把握住這一點,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懂得知足常樂,你手裡握著財權,公司才不會跑偏。”   蔣博知道,這是師兄在教導他了。   關係不到位,很多話,別人是不會說的。   費勁還不一定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