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河東‘3薛’(1 / 1)

偽秦雖亡,殘羌勢大,劉裕急令沈林子追討也屬正常。   劉義真卻是不擔心。   自王鎮惡,沈田子、沈林子兄弟攻破長安以來,三人於長安威名日重。   特別是沈林子,入關作戰,常身先士卒,率大軍連戰連捷未有敗績,三輔為之震動。   長安還未平定,關中豪右望風請附。   其中勢力最大者乃蜀地遷於鹹陽之李嫣,率宗人童仆三千餘歸降。又有不被姚氏重用的孫妲羌雜夷,以及與姚泓不諧的泓之親屬,盡相歸降。   劉裕曾稱贊沈林子綏略有方,並頒賜詔書予以褒獎。   歷史上殘羌西逃,為沈林子擊潰。   “再傳令諸部!”   待沈林子離去,劉裕仍不放心,有些坐不住,站起身看向鄭鮮之道:“讓他們務必嚴防西虜赫連勃勃,莫讓赫連勃勃有機可趁。”   “諾!”   大軍兵臨長安以來,西北的赫連勃勃就不曾消停。   趁偽秦為難之機,出兵占領了嶺北最重要的鎮戍,安定。   如今嶺北五郡,即關中以北甘泉山、龍門山、梁山、仲山、九峻山、嶻嶭(jie nie)山以北,包括安定在內,北地、新平、平涼、趙興盡皆降了赫連勃勃,關中以北無險可守。   劉裕雖相信自己的威名能鎮住赫連,但凡事都有萬一。   “阿父莫憂!”   劉義真看著稍顯心憂的劉裕,起身拉著他的手,安慰道:“沈中兵不敗戰將也,威名遠播。西逃羌人又多老弱殘兵,若與沈中兵相鬥,定不堪一擊。”   “又關中之地,豪右郡望盡皆歸附。庶民百姓,感恩王化,安居樂業。”   “西虜赫連,雖一時之梟雄,比之阿父終究差上一些。”   “我軍兵鋒正盛,阿父又在長安,赫連縱然有心,攝於阿父威名,亦不敢南下關中。”   “哈哈哈!”   劉裕聽得輕撫著愛子肩膀,豪邁地笑道:“吾兒所言,倒是中肯。孤自起兵以來,南征北伐,滅英雄無數,今日竟為一群殘羌而憂慮,著實可笑。”   說著,劉裕恢復了往日俾睨天下,傲視群雄的自信,笑著對王鎮惡幾人道:“走,去宣室閣,會一會名震河東的‘三薛’。”   宣室閣位於宣室殿以東,漢以來,皇帝常於此宴請親信重臣。   薛辯自河東來,既然人家‘誠心’歸附,自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設宴款待,授其宰任,便是最好的安撫。   晌午時分,以瑯琊王司馬德文為首,檀道濟、謝晦其次,數名文武於後,踏上宣室殿外的石階,向著宣室閣快步走來。   宣室閣內,劉裕並王鎮惡、沈田子、鄭鮮之、傅亮等文武早已到來。   稍有閑時,劉裕命人在殿中擺了幾案、筆墨和紙張,叫來著名文士參起居顏延之,觀他書寫詩詞。   作為名噪江左的大才子,顏延之不論詩詞歌賦皆信手拈來,一手好字也讓人驚艷。   劉義真這會兒也看得入迷。   果不愧為名留青史的文學大家,富饒美麗,氣勢雄渾的關中山河,在其華麗的辭藻下,盡覽無餘。   奈何處世為人差了些,又不曉為官之道,不然也能招入帳下用上一用。   執拗,不願卑躬屈膝,這可能就是不少文人墨客最大的缺點。   “宋公!”   值守的謁者進入大殿,稟奏道:“瑯琊王並檀將軍、謝中郎及諸大臣已在殿外等候。”   劉裕聽得威嚴地點點頭道:“宣他們進來。”言罷,看向顏延之,親切地笑道:“延年才氣過人,無怪乎宣明、季友都對你的贊譽有加。”   “說你於洛陽道上寫下的《北使洛》、《還至梁城作》可傳千古,今日得見,名不虛傳。”   “臣,多謝宋公贊譽!”顏延之趕緊躬身行禮。   “哈哈哈!”   劉裕擺了擺手,示意其免禮,然後招來服侍的謁者,示意他們將筆墨、幾案撤下後道:“該辦正事了,待有機會再觀延年大作。”   說完,便牽著劉義真的手登上禦階坐上寶座。   很快瑯琊王司馬德文、冠軍將軍檀道濟,從事中郎謝晦及一眾文武分兩班走進了宣室閣。   “臣等參見宋公!”   “免禮!”   劉裕揮揮手,示意一眾文武落座,然後轉向穿著正式,袞冕加身的司馬德文,溫和地問道:“殿下,薛將軍可至?”   “薛將軍正在殿外,等候宋公召見!”司馬德文語氣恭敬地答道。   劉裕立即朝旁邊地謁者道:“宣!”   “宋公有令,宣河東薛辯覲見!”   隨著謁者地唱和,一個三十出頭,生得英武俊朗,穿著身月白色寬衣大袖的男子,大步流星地走進了宣室閣。   此人正是名震河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富有謀略的‘三薛’之一,薛辯。   “罪臣薛辯,叩見宋公!”   薛辯身上並無武人的傲氣,反而很是儒雅,一進大殿便很是謙恭地朝著禦階上的劉裕俯身叩首。   “允白,快快請起!”   劉裕竟是站起身,快步下得禦階,親自扶著薛辯的雙臂,親切地將他扶起,看著他很是真誠地說道:“允白啊,孤聞名久已,今日得見,孤心甚慰。”   “罪臣更是無從說起?爾棄暗投明,早已不是亡秦舊臣。河東之地,更在爾兄弟三人治理下,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此等大功不僅無罪,反而有功!”   “臣能得宋公賞識,實乃臣三生之幸,臣不勝感激!”   薛辯亦是說得情真意切,竟還要再向劉裕叩首。   劉裕哪能讓他如願,連忙用力拖著他的雙臂,語摯情長地說道:“允白莫要多禮,能得允白來附,是孤求之不得之事。”   “來!”   說著,劉裕高興地執起薛辯的手,將他引到司馬德文之下的第一個空位坐下道:“坐下說!”   轉身回到禦階,劉裕看著薛辯,笑容滿麵道:“瑯琊王殿下之前給孤說,薛將軍來附,不可委屈了!”   “孤想來想去,薛將軍胸有韜略,能文能武,又是河東人。”   “如今北虜對我關中虎視眈眈,孤便聽從瑯琊王建議,將河東、陽平之地交予薛將軍,將軍可願為二郡宰任?”   薛辯聽得連忙起身,朝著禦階上的劉裕恭敬地叩首,嘴裡感激地應道:“臣叩謝宋公!臣必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