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劉裕大笑道:“薛氏河東望族也,得薛辯,則何東定,可喜可賀!” “恭白!宣明!” 說著,劉裕看向檀道濟和謝晦道:“你們親自去趟霸上,迎薛辯入未央宮,孤就在這宣室殿見他!” “諾!” 看著檀道濟和謝晦的背影,劉義真微微皺起了眉頭。 薛辯此人見於史書的記載不多。 關於他的記載隻有生卒年,還有擔任後秦、東晉、北魏的官職,其餘事跡多不祥。 但這些記載,加上劉義真自己的分析,也足夠劉義真認清薛辯的為人。 五胡亂華,列國分疆的亂世。關隴、司洛一帶因戰亂頻繁,忠義對建塢堡聚居的郡望豪右而言,不過是個空頭話。 他們勢力龐大,在地方上握有實權。 永嘉喪亂,虜寇入侵,於中原之地競相立國。 不論哪方勢力,都會為了安危計,以塢堡主守宰地方,委以官職。 薛辯作為河東望族,見姚秦氣運衰退,竟然掛冠而去,回鄉自保,足見其人忠心不足。入朝為官,不過是學王衍狡兔三窟而已。 他今日來投,當是見大軍控製了河洛,河東岌岌可危而用的緩兵之策。 一旦局勢有變,其人定如那墻頭草,隨風而倒,絕不會忠心於一國一朝。 這種人隻可用一時,不可用一世。 “車士,怎的眉頭緊皺?可是哪裡不舒服?” 就在劉義真沉思之際,劉裕看著兒子都快擠到一起的小臉,關心地問道。 底下一眾文武也注意到了劉義真異樣的表情。 “回阿父!” 劉義真搖了搖頭道:“孩兒很好,就是想到了一些事,讓阿父擔憂了。” “想到什麼呢?”劉裕輕撫著愛子的發梢問道。 “嗯......” 劉義真稍作思考後道:“孩兒在想薛辯是否真心歸附?” 此話一出,莫說劉裕,就連兩側如王鎮惡、沈田子、傅亮等等都盯著他。 良久,劉裕微微一笑,執起愛子的手放在腿上,和藹地問道:“為何會有如此想法,說來為父與眾卿聽聽!” “嗯!” 劉義真點了點頭,大膽的說道:“‘三薛’名聲響徹關洛,自薛強之後,‘三薛’繼承其勢,薛家堡傭兵萬人。” “如此勢力,不論河東為我宋臺所得,亦或是索虜所得,都必將其納入麾下,以求河東安寧。” “薛辯乃大智之人,投我宋臺,無非是見我宋臺勢大罷了!他來投當是權宜之計,絕不會誠心歸附我宋臺。” “那可有辦法,讓他真心歸附?”劉裕考教似的問道。 劉義真搖了搖頭道:“除非天下一統,或者完全控製河東,否則‘三薛’以自身勢力,為求自保,絕不會真心歸附,亡秦便是例子。” “桂陽公年紀雖幼,卻言之有理!” 鄭鮮之在底下接過話說道:“薛氏一族,勢力龐大,想讓‘三薛’真心歸附著實難辦!” “為今之計,隻能先穩住薛辯,確保河東安寧,其他的走一步看一步!” 劉裕點了點頭,看著諸文武道:“那薛辯即來,當給予其何職?” “宋公!” 劉裕話剛落,一名謁者匆匆從涼閣外走了進來,朝劉裕叩首道:“檀將軍派人來報,於未央殿外遇瑯琊王,瑯琊王決意前往霸城親迎薛將軍。” 劉裕瞳孔微縮,卻臉色不變,底下諸文武則神色各異。 王鎮惡更是呼一下站起身,雙眼瞪得圓溜,朝劉裕猛地抱拳,氣呼呼的說道:“太尉,讓末將去收拾了這不知死的瑯琊王。” “入他嬢的,竟敢擅作主張,自己去迎那薛辯。他這是想作甚?想要招個武將,培植黨羽呼?” “坐下!” 劉裕狠狠瞪了眼王鎮惡,聲色俱厲道:“如今這天下依然姓司馬,瑯琊王既然想要招個武將,由著他便是。你在這大呼小叫,成何體統!” “王征虜,莫生氣,快快請坐!” 一直未說話的傅亮站起身,把王鎮惡拉回座位,娓娓說道:“瑯琊王終究是天子的弟弟,他想要露個臉,我等豈能阻止。” “至於他是否想要招納薛辯,正如太尉所言,由著他便是。何況以薛辯之才智,縱然答應,豈會真心服從?” “遑論這關洛之地,包括那河東,還有何處能給薛辯的?” “有了!” 傅亮似是想到什麼,朝劉裕拱手道:“太尉,薛辯來投,還是要給予其守宰之任。” “臣以為,既然‘三薛’於河東勢力龐大,乾脆把河東以北之平陽給他如何?” “平陽?” 劉裕微蹙眉頭,看著傅亮道:“理由!” “回太尉!” 傅亮答道:“平陽北接索虜之太原,東連索虜之上黨,乃河東以北之戰略要地。” “薛辯於河東勢大,附者又多,讓其鎮守平陽,想來索虜不敢自平陽輕易南下,當事半功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劉裕聽得想了想,眉頭一挑,笑道:“季友所言倒是可行。” “來呀!” 劉裕當即招來一名親衛侍從道:“立即追上瑯琊王車架,告訴瑯琊王,關中孤已有安排,若施恩薛辯,當以平陽與之。” “諾!” “太尉,還需見薛辯嗎?”傅亮看向劉裕問道。 “見見!” 劉裕笑道:“不論他是否真心歸附,‘三薛’的名聲於關洛如此響亮,都當見一見,該給的禮節要周到。” “諾!” 傅亮微微躬身,“那臣下去安排!” 劉裕輕輕點了點頭。 “太尉!” 傅亮剛剛下去,一身戎裝,參相國事、三府中兵、建武將軍沈林子便急吼吼地走進了涼閣。 看了眼披掛而來,神色匆忙的沈林子,劉裕立即問道:“卿為何如此著急?” “太尉!” 沈林子朝著劉裕猛地抱拳行了個禮道:“末將適才接到軍中斥候來報,長安周邊有很多羌人於阿房一帶集結,大有西逃之勢。” “西逃?具體有多少?”劉裕盯著沈林子問道。 沈林子連忙答道:“據斥候來報,從四方集結阿房一帶的羌人不下數萬!” 劉裕聽得悚然一驚,臉色隨即大變,看著沈林子道:“這些殘羌定是想西奔隴上,以求東山再起。” “快!” 劉裕指著沈林子大聲命令道:“你趕緊回營調集兵馬,給孤追,不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逃回隴上。敢有反抗者,格殺!”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