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針鋒相對(1 / 1)

“桂陽公,拂拂人此計可謂是毒辣,大有釜底抽薪之勢。若讓其得逞,定會動搖宋臺統治關中的根基。不可聽之任之。”   池陽縣廨,公堂偏室。   躺在劉義真專門為其準備的胡床上,王鎮惡看完拂拂人發布的檄文,緊皺著眉頭道。   “此檄文不知是否出自王買德之手?以輿論之勢改變戰局,此人倒是有些盤算!”   劉義真手上也拿著一卷拂拂人傳檄三輔的檄文說道。   這是早間段宏命人從三原堡送來的。   “如今拂拂人中,論智計謀略,王買德當是第一。其次便是其偽尚書右仆射乙鬥。”   王鎮惡捏著手上的檄文道:“此次拂拂虜南來,王買德作為赫連璝撫軍右長史,輔佐赫連璝為前鋒,此檄文八九成出自他的手上。”   劉義真麵露凝重之色道:“此人狡詐異常!我聽說他常劍走偏鋒,以奇致勝?”   “確實如此!”   王鎮惡答道:“自其跟隨赫連勃勃以來,拂拂人近乎逢戰必勝。後來赫連勃勃改年號,都統萬,結盟沮渠蒙遜皆是出自其手。”   “桂陽公。”   說著,王鎮惡看向劉義真鄭重其事地說道:“此事不能拖,必須盡快製定出應對之策。否則,時日一長,定然人心不穩。”   劉義真聽得微蹙著眉頭,低頭沉思道:“輿論當以輿論應之。既然拂拂虜發布了汙蔑我晉軍的檄文,我們自當以牙還牙。”   “劉乞!”   說著,劉義真傳來侍立在一旁的劉乞道:“把杜玨、裴禹叫來!”   很快,杜玨、裴禹二人便入了公堂偏室。   “下官杜玨!”   “下官裴禹!”   “參見桂陽公!”   “免了!”   劉義真看向二人道:“拂拂人發布的檄文可曾看了?”   “看了!”二人異口同聲地答道。   “看了就好!”   劉義真盯著二人麵容嚴正地說道:“你們乃杜、裴兩大族中的佼佼者,拂拂人發布的檄文,陰險狠毒,久之必會惑亂人心。”   “你們二人即刻草擬一道安西將軍府檄文,務必與拂拂人針鋒相對,穩住關中局勢。”   “諾!”   當即便有幾名值守的親衛抬著兩張幾案入得偏室,並準備好了筆墨紙硯!   杜玨、裴禹立即跪坐在幾案後,稍作沉思,便提筆蘸墨,在鋪開的紙上奮筆疾書。   二人時不時交頭接耳一番。   良久,二人同時起身,朝劉義真拱手道:“桂陽公,檄文草擬好了,請您過目!”   劉義真聽得,當即走到幾案前,看著上麵龍飛鳳舞,蒼勁有力的字體,贊賞地點了點頭。   檄文曰:   匈奴赫連,狼子野心,以鋒試我關中。   其言曰:“宋公東歸,留桂陽公守關中,乃為奪晉權,無意關中。”此乃拂拂人之奸計也,欲使我關中自亂。   關中者,天下之重地,秦之故都,漢之京畿。   永嘉喪亂,故土流離,墳墓不得拜,痛若錐心。   今宋公東歸,亦心憂關中。   桂陽公義真,含章履正,誌匡天下。   今匈奴赫連妄自尊大,以中國正統自居,實乃笑話也。   吾安西將軍府,以此檄文昭告三輔,明我誓守關中之心。   關中父老,晉室兒郎,當同心戮力,共守此土。   犯我漢家故土者,雖遠必誅。   天地為證,日月為名。   劉義真看完點了點頭,然後看向二人道:“念與王征虜聽一聽。”   “諾!”   二人朝王鎮惡拱了拱手,邊聽裴禹朗聲將檄文念了出來。   王鎮惡聽後亦是點頭表示同意。   “桂陽公!”   王鎮惡朝劉義真說道:“此檄文當立即明發三輔。”   “嗯!”劉義真看向杜玨和裴禹道:“你二人立即去辦!”   “諾!”   “桂陽公還有一事!”   王鎮惡朝劉義真說道:“王買德以輿論之勢想要化解我梯次布防之策,除了製造關中混亂,多還是為其分兵南下做準備。”   “目前我軍舟師於渭水、大河上多有布防。”   “拂拂虜南下,定是避無可避。末將這裡有兩個建議。”   劉義真聽得,當即說道:“王征虜有何計策,但說無妨!”   “桂陽公!”   王鎮惡正色道:“拂拂虜前鋒自涇水而下,其主力若往長安必經扶風之地。”   “若分兵施行其南斷青泥、堵塞潼關之策,走馮翊當是上佳之選。”   “此般情形下,以我軍目前之勢,乃以逸待勞。”   “其一,阻敵於渭陽。於渭水之上堵塞拂拂人南下去路,將拂拂人擋在渭陽,不使其過渭水半步。並於渭陽尋機決戰。”   “其二,誘敵深入。我軍可放任拂拂人南渡渭水,在其南下青泥,東去潼關的路上設下埋伏,分而殲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劉義真聽得,思索良久後看向王鎮惡道:“王征虜更傾向於哪種?”   “末將傾向於誘敵深入,分而殲之!”王鎮惡毫不猶豫地答道。   “不過!”   王鎮惡說著,話鋒一轉道:“若選第一,於我軍而言,折損定是要小些。渭水以南亦無戰事。”   “但第一種損失雖小,即使贏得拂拂虜,於拂拂虜而言,他們亦無多大損失。”   “他們大可在無法奪取關中之際,撤軍北歸,伺機而動!”   劉義真聽得微皺著眉頭,想了想道:“我看啊,此次拂拂虜南下,奪取關中雖是其首選,但卻非是定策。”   “以目前我軍在關中之勢,拂拂虜想要一舉奪下關中,恐是異想天開。”   “依我之見,拂拂虜最想達到的目的,還是阻塞潼關,南斷青泥,切斷我軍與江東的聯係。”   “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   “以王買德的智計,定是會選擇此種計謀。”   說到此,劉義真頓了下,沉聲道:“我也傾向於第二種,誘敵深入,分而殲之。”   “此不僅可以殲滅部分匈奴人,更可以有力地打擊匈奴人的囂張氣焰,穩定關中人心。”   王鎮惡聽得點點頭道:“如此的話,就當立即布局,否則恐會失了先機。”   “劉乞!”   劉義真喚來旁邊的劉乞問道:“索邈到哪了?”   “回桂陽公!”   劉乞答道:“從早間傳來的哨信,索使君率領五千大軍,當於今日晚些時候入得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