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貨的日子裡,我一直在思考: 合宙的願景,使命,價值觀是什麼? 為了找到答案,我擬定了不少於10個版本,跟團隊也討論了至少一年多。 我一度以為,一家公司沒有願景使命價值觀的話,是無法長久走下去的。 但是討論來討論去,每個版本的願景使命價值觀,都不像是我和我的同事心裡的版本。 我們有個安徽的客戶,公司叫做UB,老板叫做小麻,95年生,很年輕,技術很厲害。 這家公司在2018年創辦,剛剛創辦就跟合宙有合作。 小麻的公司隻有8個人,研發銷售旅遊景點的景區自行車。 因為疫情,UB公司在2020年顆粒無收,到了 2020年底,賬上的錢隻夠花2個月了。 小麻跟團隊的人商量了下,決定再堅持一年,如果一年後還沒起色,公司就解散了。 在這一年的時間,所有人都每個月拿2000元,保持最低消費水準。 幸運的是, 2021年3月,小麻接到了一個救命的訂單,做6000個共享洗手液設備,每個能賺300元,順利交付的話,能賺180萬,可以讓自己的公司暫時渡過危機。 這個設備是要安裝在存量的公共場所,給流動人口做日常消毒用的。 所以,大多數的安裝地點不容易取電,所以隻能靠電池供電。 為了方便對洗手液的管理,需要實時監控洗手液的液位,所以 4G需要實時在線,定期匯報洗手液的狀態。 並且,由於運維成本比較高,要求設備半年才能換一次電池。 所以,這個項目對功耗要求極高,項目方找了好幾家公司,都搞不定續航問題。 小麻仗著自己技術過硬,更多的是把這個項目看做了救命稻草。 小麻親自上陣,研發了3個月,到了2021年6月,各項功能都順利完成,但就是功耗指標達不到,無論怎麼優化,當前的性能,都是用1個月就沒電了。 眼看訂單要黃了,小麻找到我們,希望能幫忙優化功耗。 我們收到需求後,也知道了小麻團隊的危機生存狀態。 我們投入了水平最高的工程師,幫助小麻團隊優化功耗。 但是花費了2個月時間,熬夜調試代碼,周末也測試, 到了 2021年8月,依然隻是把功耗降低了20%,距離項目方的要求相距甚遠。 項目方又等了小麻2個月,我們團隊跟小麻又做了2個月的努力,然而完全沒有進展。 這個項目終於還是黃掉了。 而小麻團隊,再也沒有接到第二個救命的項目。 他的公司,在2022年的春節前,疫情發生2年後,關閉了。 關閉公司的那段時間,他沒有聯係我,我也沒有聯係他。 到現在也沒聯係。 我無法知曉他是什麼心情, 我也不清楚,他目前在做什麼。 對於小麻,我有深深的無力感。 如果是放在2024年3月的今天,當時的那個性能,我們可能一天時間就給他搞定了。 但是在當時,我們的能力真的是達不到。 我們這麼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小公司,當客戶遇到難題,我們無法幫客戶解決,眼睜睜看著客戶死掉,再探討願景使命價值觀有什麼意義呢? 從小麻公司關閉,一直到今天,我再也沒有討論過願景使命價值觀。 有人問:合宙的願景是什麼? 我說還不知道; 使命是什麼? 也還不清楚。 價值觀是什麼? 實事求是。 我們的能力還遠遠不夠,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客戶的問題。 是否可以設定一個能力圈,我們這個百人團隊,在能力圈範圍內,是否能把問題解決掉呢? 如果真要設定一個能力圈,我願意設定為低功耗能力圈。 我們要把功耗分析儀做到最實用,讓客戶們能用分析儀很精準的調試電流,把很精細的電流曲線,展現客戶的產品手冊裡麵,他的硬件產品的競爭力可能就會上升一截; 我們要把4G模組的功耗降低一個數量級,以後再持續降低,真正要讓4G模組能夠像藍牙一樣省電。 把這兩件小事情做好,在這個小能力圈範圍內,做到讓客戶能輕鬆賺錢,難道不比願景使命價值觀好一萬倍嗎? 所以,在我們的能力圈無法進一步擴大之前,我堅決不再討論合宙的願景使命價值觀了! 再細想一下,願景使命價值觀就是個工具,對齊團隊的工具,讓團隊能夠有個基準的遠景目標和行為準則。 當團隊規模不夠大的時候,首要做的,應該是構建能力邊界,在能力邊界之內,給到客戶最好的體驗,同時讓自己的團隊有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回報。 所以,團隊規模超過 300人之前,都不宜提出願景使命價值觀,而更應該聚焦構建自己的能力圈。 至於為什麼是300人,我也不知道,純屬於拍腦袋。 300人還是500人並不重要了,就是這個意思,你肯定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2021年5月,我偶然看到一個號稱是科學創業的組織,名字叫做一堂,在招新,隻需要付款 9.8元,即可加入。 我懷著花了9.8元的爽感,加入了一堂的為期一周的試聽營。 在這一周裡麵,我聽了一次直播課,聽了4次錄播課,學習了一個關鍵認知: 所有的商業都是基於假設的。 而提出關鍵假設,再驗證關鍵假設,是創業團隊首要應該做的基本動作。 這句話,突然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一下子對過去十幾年的所有的犯過的錯,有了一個交代。 原來我過去十幾年,就沒做假設,任何的假設,我都錯誤的當成了結果,從而省掉了驗證過程,直接就習慣性的all in了。 雖然 all in Cat1是沒問題的,但是在 all in Cat1之前,我還all in了好幾個,都失敗了。 這種all in的做法,在一堂的 CEO Truman看來,就是最典型的創業錯誤,最不科學的創業動作。 一堂這個傳授科學創業的公司,不僅教課,而且強製學員寫作業。 這一周裡麵,我連續寫了十幾份作業,超過了2萬字,把我的失敗經歷做了簡單的復盤,很快就超過了 50分。 這個拿到50分學分的速度,到今天還排在1萬多個一堂學員的第三名榜單。 但是很快的,因為一個我從來沒有發現的原因,我的學習熱情又極速下降了,幾乎是下降到了冰點。
第3章 不再說願景使命價值觀(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