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貪念是1切錯誤的隱患(1 / 1)

有位大哥,叫做Jack,但是不姓馬。   他是半導體行業的資深大佬。   在2020年9月的一天,他很認真的告訴我說:“鵬哥,馬上芯片就要大缺貨了,很嚴重很嚴重的缺貨,你要提早做準備啊。”   我聽了心裡一驚,就問他:“為什麼會大缺貨?”   他告訴我了幾個線索,以及他的推論。這裡不詳細復述了,如果你想知道,加我微信我私信告訴你。   我雖然很認同他的判斷,也很想提前多備一些貨。   但是,在2020年的環境,像我們這種靠商業生存的公司,每年習慣性的動作,都是在持續生產出貨,會定期跟上遊元器件和芯片廠家談價格,期望從上遊芯片的降價過程中,得到持續提升的利潤,以及更大的市場份額。   尤其是在年底,已經是談價季,商談第二年的價格策略了。   期待芯片進一步降價,是一種習慣性的貪念。   這個貪念,使得我雖然內心很認同即將缺貨的邏輯,但是在行動上,我沒有戰勝自己的貪念,也就沒有向團隊發起提前備貨的提議。   這個決定,曾經讓我後悔的腸子都青了,有時候都恨不得自己能夠跳進黃浦江去。   無論我是不是做缺貨的應對,缺貨就是真真切切的來臨了。   從2021年1月開始,各種芯片開始大麵積的缺貨,而且是斷崖式的缺,幾乎不給緩沖期。   合宙 Cat1的先發優勢積累的勢能,這個時候變成了沉重的經營負擔。   2021年第一季度,每個月正常的需求,在150萬片左右。   但是由於供貨不足引發的市場恐慌,導致我們受到了訂單擠兌。   客戶們擔心供貨不足,就拚命的提前下單。我們每個月實際接到的訂單,超過400萬片。   這種情況,是我從業20年來,從來沒有遇到過的。   我真的是被打蒙了。   在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的狀態下,我的情緒,也非常不確定。   這段時間,最怕的就是客戶下訂單,最擔心的就是客戶付款給合宙。   收了錢,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發貨。   這種感覺,就像是每天都掉入無底深淵,不知道何時才能夠超生。   訂單需求每個月超過400萬片,但是實際拿到的貨,隻能夠生產需求量的八分之一。   支撐我們每天還在奮鬥的,就剩下了心裡的那個幻想:這麼嚴重的缺貨,應該過幾個月就緩解了吧?   然而跟銷售團隊的兄弟姐妹們相比,我的鬱悶根本不算個啥。   他們在第一線,每天看到的都客戶的絕望。   這個絕望情緒,很快的就插入到了每一個銷售同事的心臟。   銷售們的絕望,又傳遞到了其他同事。   從而產生了一種特別魔幻的場景:   訂單極多,但是所有人都覺得合宙麵臨巨大的危機。   所有人都知道,失信於客戶,就是自絕於江湖,未來的路將會異常難走。   事態越來越惡化,合宙拿到的貨,能生產出來的產品,甚至都無法滿足一個量大的客戶的訂單需求了。   已經很少有客戶討論產品的性能,也沒有客戶在意售後了,價格也不在乎了。   隻要有貨,怎麼樣都行。   一切都像極了末日來臨前的瘋狂。   怎麼辦?   就在這種麵臨客戶和銷售同事們的巨量的絕望炸彈轟炸,我自己也快要爆炸的的時候,一個老朋友來找我聊天,他叫做 Edward,是一個企業陪跑谘詢師。   他看我每天的狀態不太對,跟我聊了十幾分鐘,其中有句話讓我幡然醒悟:   “在危機時刻,你最看重什麼,就去做什麼。考慮過多的因素,隻會讓你陷入噪音的乾擾。”   聽到這句話,我就像被電擊中了一樣。   對啊,每個人的訴求都是不同的, 1萬個人,有1萬個不同的訴求。   在這眾多的不同訴求裡麵,找到對社會總損失最小的選項,對合宙的傷害不就是最小的了?這不就是我們團隊一直追求的嗎?   於是,我們馬上開會,定下了一個供貨策略:   全麵保證小客戶供貨,越小的客戶,供貨越是要保障,確保小客戶都能夠拿到一部分貨。   為什麼做這個決策呢?   因為越是體量大的客戶,供應鏈能力越強,如果合宙的供貨不足,大客戶們可以迅速導入其他的供應商,彌補合宙的供貨不足的缺口;   而小客戶,研發能力和供應鏈能力都弱一些,如果合宙供貨不足,這些小客戶很可能就隻能停止業務,就有災難性的後果。   所以合宙在2021年上半年開始,全麵向小客戶傾斜供貨。   因為這個決策,合宙丟失了絕大多數的優質大客戶,卻讓眾多的小公司客戶渡過了難關。   正如我們預測的,大客戶們很快就導入了合宙競爭對手的供應商,安然渡過了供應鏈危機。甚至有些大客戶,一口氣導入了七八家供應商,展現了超強的經營能力。   回想起來,如果不是 Edward的指點迷津,讓我們團隊能迅速的做決斷,很可能我這輩子都無法麵對自己的良心。   有了這樣的結果,銷售同事們雖然仍要承受丟失客戶的痛苦,但是總算是靴子落地,死也死了個明白,比每天吵架的狀態還是好了不少。   但是,另一個問題卻又出現了:   由於缺貨太嚴重,客戶們的恐慌,造成了一種很魔幻的錯覺:   我們的產品是不愁賣的,所以技術團隊和運營團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懈怠。   也不怪同事們,幾個月的缺貨的痛苦,讓同事們沉浸在產品脫銷的恐慌和莫名其妙的得意,二者相夾雜的情緒交替,整個團隊幾乎失去了產品的改進目標,   也不是所有同事都沒有目標。   我發現有個別同事,在研發一個叫做低功耗分析儀的產品,沒錯,是儀表。   一個研發生產銷售模組的公司,居然內部出現了儀表的項目;   我作為這家公司的CEO,卻對這個項目一無所知,真是怪事一件接著一件。   這個項目,一開始就不是走的正常路子。   合宙有30多個技術交流QQ群,有好幾萬個開發者的發燒友在群裡麵,每天聊得很嗨。   我們的同事,是應群友的要求,開始琢磨這個低功耗儀表。   當時市麵上,確實沒有一款能夠精準的測量物聯網設備的超低功耗,並且用PC端軟件精準的展示低功耗的曲線和分析結果。   麵對微安的功耗,工程師們,隻能用電流設備粗測一個平均電流值,但是沒辦法精確知道是在哪個時間點功耗高,哪個時間點功耗低,因此很難進行精確的低功耗性能改進。   當這幾個同事把設計的方案和思路,發到QQ群的時候,很快受到了群友的追捧。   關注者迅速超過了5000人。   在發布第一個內測版本的時候,盡管問題很多,但是開發者們如獲至寶,立刻搶購一空,還在B站發布了眾多的評測視頻,熱度有點瞠目結舌。   然而,更多的同事,卻不贊成這個儀表項目,他們的看法也有道理:   合宙好不容易聚焦了Cat1, All in了Cat1的賽道,這個時候分散資源做儀表產品線,這麼一個合宙幾乎沒有積累的產品線,會讓合宙的競爭力下滑。   所以他們認為,研發低功耗分析儀的同事不務正業。   而我,也是持反對低功耗儀表產品的同事之一。   這個低功耗儀表項目,一度麵臨被叫停的境地。   好在,這個項目最終沒有被叫停。   原因也很出格:   同事很聰明,采用了敏捷開發的方式,每一次迭代,都發布到了QQ群,每一次發布,都有好幾千個用戶,很快的給到測試結果,協助下一次迭代。   這個時候停掉項目,無疑是失信於這幾千個用戶,會觸犯眾怒。   無論是我,還是其他同事,麵對這幾千個用戶的熱情,都無法那麼絕情的關閉項目。   於是,低功耗分析儀,就這麼保留下來了。   從2021年上半年開始,開始研發低功耗分析儀,一直到2024年初,才開始真正發布量產。   低功耗分析儀,在接近3年的時間,沒有直接帶來利潤的收益,一直在迭代,迭代,持續迭代了幾十個硬件版本,數百個軟件版本。   這也是讓其他同事們無法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入地久天長,回報遙遙無期。   然而,隨著低功耗儀表的內測,卻有了另一個意外的收獲。   我們的Cat1模組,功耗比絕大多數的競品的功耗都要更低。   我開始並不知道這個信息,一次出差,跟客戶聊天,客戶告訴了我,說你們的功耗比競品的同類型號低了 50%,我感到非常納悶,我們內部從來沒有做過跟競品的功耗對比測試,沒什麼功耗會這麼低呢?   回到公司仔細調查才發現,這都是低功耗儀表內測的功勞。   在做儀表內測的時候,我們的工程師同事,同樣也是內測用戶。   在用自己的儀表,測試自己的Cat1模組的時候,順帶就把功耗給優化了。   要知道,在過去的很多年,蜂窩模組,包括 Cat1的功耗,都是不被重視的,我們天然就認為4G這種蜂窩模組是功耗大戶。   這個時候,也僅僅有很少的客戶,在意功耗的高低。   合宙的任何一個KPI目標裡麵,都沒有優化功耗的一項。   但是在這段因為缺貨,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失去了產品改進目標的日子裡,有些同事,自發的在優化功耗,因為他們知道,雖然環境很魔幻,但是依然有一小部分客戶,是非常非常在意功耗的。   優化的任何一點點功耗,是能夠讓這些少數派客戶心情愉悅的。   這就是同事們的目標。   在失去了目標的時候,讓客戶們的心情更高興,就是合宙同事的目標。   這些同事,在合宙內部,也是少數派。   但是無論如何,從這個時候開始,合宙團隊有人開始越來越關注功耗的每一個細節,開始了漫長的低功耗優化的過程。   而在這個低功耗小插曲的背景,整個2021年,整個行業在意的,依然是能否有貨。   在接下來幾年的不斷復盤過程中,對於沒有提前備貨的錯誤,我逐漸開始釋然:   既然是有貪念,那就是我的認知,還無法達到克服這個貪念的程度。   隻有我能很徹底貪念,排除貪念帶來的困擾,才能真正的做出實事求是的決策。   認知以外的錢,確實是賺不到的,也無需過多的後悔。   而缺貨帶來的痛苦,讓我也在思考,我們到底能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   而又一個高人的出現,給我指點了迷津,讓我茅塞頓開。   我義無反顧的加入了他的組織。   加入這個組織半年來,對我的幫助,甚至超過了我從業10年的總和。   具體哪個組織,由於篇幅所限,下回細講。   如果你等不及想知道,可以掃下麵的碼加我微信,我私信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