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2屆建模大賽(1 / 1)

2021年3月1日,開學。   在世界舞臺上,大角色們總是比其他人更先處於活躍狀態。   第一屆建模大賽的主辦方是研究院,第二屆的主辦方還是他們。   院長周序同帶著十五位副院長連續開了好多天的會。   主管安全的副院長段樹成讓手底下的人做了幾十份預案。為保障重點人士的安全,他可謂煞費苦心。   他看過建模大賽傷亡人數的報表,死傷慘重,觸目驚心。初賽、半決賽的小打小鬧他不在意,但在決賽中發生的重傷事件竟也有十餘起,其中最典型的傷亡事件大概是趙天宇分解蘇韜。   蘇韜喪心病狂地操縱趙天宇給他磕頭下跪並把方牌雙手奉上,此等惡劣行徑可謂天怒人怨。當趙天宇回過神來之後,迎接蘇韜的是一次次毫不留情的痛擊。   趙天宇是什麼人?作為“天下第一”,他怎能容忍有人公然侮辱他?他把實力壓低了一點點,“勢均力敵”的兩人在賽場上纏鬥了八分鐘,在此過程中,趙天宇受了些輕傷,蘇韜差點被“分解”。   比賽結束後,研究院費了很大功夫居中調解,才讓這兩人勉強“化乾戈為玉帛”。但不用想也知道,一旦這兩人再次在賽場上碰麵,必定又有一場熱烈的大戲上演。   研究院給這十餘起重傷事件都起了名字,並劃分危險等級,“趙天宇分解蘇韜事件”高居榜首,“張姿怡賽後砍傷慕正光事件”緊隨其後,“郭祺瑋碾壓韓坤龍事件”位列第三。   這三場經典案例恰好代表了三種類型:賽時尋仇,賽後尋仇,賽前做好了尋仇的準備。   郭祺瑋輸給慕正光後,他頂替楊蘇泊繼續參賽,遇到的第一個對手就是韓坤龍。在這種背景下開始的比賽摻雜著不少怨氣,郭祺瑋用圓月砸人,導致對方全身多處骨折。   決賽裡加入方牌落地即為輸的規則,就是為了避免激烈沖突,但總有些人一意孤行,為了一己私欲,辜負了舉辦方的好意。   段樹成的工作重心是決賽賽場,盡管當下還有許多具體安排沒有敲定,但他已經在著手布防的事了。   主管獎項的副院長是楊度暉。第一屆大賽的獎品是加分和獎金,當時研究院裡的主要論調有三種。   二十四連勝加分575、獎金30萬,這是最後的定案。在獎勵規則剛提出的時候,有人說加分太高,有人說獎金太低,甚至還有人說不加分、隻給獎金……   楊度暉力排眾議,勸服眾人:“分數是虛的,獎金是實的,我們需要重虛不重實的人。參賽者都為獎金奮戰,你和我都該頭疼了。”   從那以後,研究院大部分人都認同“重虛不重實”這條規矩。   主管賽程的副院長是劉麗娟。   比賽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地點舉行?比賽共有多少輪?每一輪比賽多少場?參賽者是什麼人?以及參賽者和賽場的“隨機”匹配,其內涵都由她主導。   第一屆大賽裡的暗箱操作不太明顯,是測試和積累經驗階段。到第二屆大賽就該運用經驗了,比如說一定不能讓郭祺瑋匹配到慕正光、蘇韜匹配到趙天宇……寧可給其中一人安排個不可戰勝的對手讓其敗退,也不能讓這夥人在賽場上合法廝殺。   主管後勤的副院長是張士泉。說是後勤,其實也貫穿比賽的全過程,例如比賽前的資金調動和場地準備,比賽期間的全程錄像,賽後的安撫工作以及其他項目……   主管“數控”的副院長是夏孟淵。參加決賽的共有1024人,能把數字控製得如此精準,其中就有夏孟淵的功勞。   主管賽規的副院長是何鋮浩。他定下獎懲規則,按照規則定勝負、追責任……但獎品的事不歸他管。   段樹成、楊度暉、劉麗娟、張士泉、夏孟淵、何鋮浩是與賽事直接相關的副院長,此外還有與賽事間接關聯的副院長,比如汲暗計劃的負責人、晝暗計劃的負責人。   另有數位副院長與賽事毫無關聯,他們的作用大多是溝通、監督、審批、核對、傳達……   大角色們開會,小角色們做方案,還有更多更多無足輕重的人被會議和方案影響,被時局大勢裹挾著前進。   天上日月輪轉,地上時日與月份輪轉。   四月初,第二屆建模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開始報名。   同樣是在晚自習時公布消息,但這次董闖拿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大家討論。在討論正式開始前,他登錄官網,聲情並茂地朗讀了比賽規則。   班主任在上麵讀,盧浩在下麵說:“他們又來給你送錢了。”   慕正光也像其他人一樣,在課堂上拿出手機翻看細則。   第一屆大賽風險那麼高,可能是因為規則不全麵。但規則不全麵也有好處,我能隨心所欲地使用本不屬於自己的風車軸心、金步搖,縈同學也能使用沙漏輪廓和銀鑰匙。粗糙的規則是把雙刃劍,它有許多語焉不詳的地方,這些算不上漏洞的漏洞,被我利用起來成為製敵的絕招。倘若第二屆大賽比賽規則滴水不漏,我就要考慮更換戰術了。   他一邊滑動手機屏幕一邊回應盧浩:“你是近代者,半決賽肯定穩,也能拿錢。”   比賽細則上寫了初中生和大學生也可參賽,這部分內容董闖沒讀。   這些信息對大多數高中生來說沒用,你的對手是初中生還是大學生,和你能不能贏沒有直接關聯。但對慕正光而言,這件事很重要,因為它涉及參賽人數和最終排名。   慕正光注意到比賽規則裡摻了許多隱患:參賽者太多,什麼人都有可能出現,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此外,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這三類人的行事風格在總體上看大不相同,絕不能按照同樣的標準對待。大賽舉辦方給這三種人的獎勵也不同。特別是給高中生的獎勵,看著有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感覺。參賽者得到自身加分和分享加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自身加分隻能自己用,分享加分隻能給別人用。   他立刻意識到這是陷阱:第一屆大賽的加分隻和自己有關,別人不會對此特別關心。哪怕是最親密的親戚,平時常常能見到的那種,也隻是知道我參加了決賽,卻不清楚我決賽勝場多少。然而一旦參賽者有了分享加分,親戚對這件事就會格外上心,極有可能刨根問底。依舊隱瞞戰績是可以做到的,但會變得很困難,會把親戚之間的關係鬧僵。出於分享加分的“無益性”,這在無形之中還形成了道德綁架。看似雞犬升天,其實是給人的上升過程增加了許多阻力。   慕正光在心裡給需要幫助的親戚朋友排了個序。正在上高中的親戚共有四位,表姐,表妹,堂哥,堂姐。需要幫助的朋友,大約也有四位,盧浩不在此列。   慕正光認為,參賽者增多,自身排名會下降,但勝場次數會增加。即便不增加,按十九連勝計算,自身加分360,分享加分也是360。   分給8個人。   兄弟姐妹間有血緣關係,拿到的分數一樣,比如說都給50分,這種劃分方式雙方都能接受。   讓他感到棘手的是:如何把分數分給朋友?普通朋友給10分、好朋友給50分?這麼分可能會同時失去好朋友和普通朋友。賽場上比拚的是漸近線和漸近域,分出勝負,比賽結束,誰強誰弱一目了然,並且再無牽連。但回到日常生活中與人相處,人心變化莫測,真假難辨,這事不簡單啊!算了,分還沒出,先不想了。先把比賽規則看完,盡快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