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趙德言是什麼人?一個趁著中原戰亂,北上投奔突厥人的漢人。 但凡他有真本事,但凡他是個正常,有必要去投奔突厥人嗎? 這是DTZ滅亡的第二重隱患。 還有,DTZ這些年來連年征戰,早就疲敝不堪,隻需要來一場規模不是那麼大的天災,DTZ各部落就絕對都憋不住了! 尤其是這次渭水之盟,更是將突厥人往滅亡的深淵又推了一把。 戰爭是為了什麼? 很簡單,無非就兩個東西,土地,人口。 李世民簽訂渭水之盟,別的都可以不要,但屬於唐國的人口,那些俘虜,頡利一定要還回來! 對此頡利自無不可! 反正這些人帶回去也帶不回去多少,大部分都會在路上死掉,回去也隻不過是些奴隸罷了。 拿一些奴隸來換金銀財寶,在他看來無疑是一件十分劃算的事情! 但這場戰爭根本沒打起來。 你突厥人再怎麼強大,打仗也是要消耗糧草的。 如果真的打起來了,那肯定是會有損失,那消耗的糧草也就並非毫無意義。 而且打下來土地之後,他們還可以補充自己的損耗。 可現在呢? 頡利帶著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金銀財寶回去了,看似美好,但這其實就是李世民給頡利挖下的一個大坑! 大軍開撥,一來一回,消耗的糧草有多少? 帶出來是這麼多人,帶回去還是這麼多人,他們除了金銀財寶,什麼都沒有。 然後呢?今年冬天,所有人肯定都會十分難熬! 人沒少,食物儲備少了那麼多,天知道有多少人過不去這個冬天! 而且按照頡利那個貪婪的性格,他回去之後難道會公平分配?很顯然是不會的。 他一定會將大頭全部自己留下。 退一萬步來說,草原上那麼多人,就算他真的公平分配了,難道所有人都會滿意? 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 所以這便是李世民給頡利挖下的一個大坑,也是突厥滅亡的最為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 天災人禍,李世民已經親手為突厥埋下了隱患,隻需要靜靜地等待,等待一個時機的到來…… 頡利離開之時已經是九月份了。 當頡利的大軍全部撤退,一個不留之後,李世民才終於真正的鬆了一口氣。 頡利一天不走,李世民就一天都睡不安穩! 頡利離開之後,李世民發布的第一個命令便是讓所有人進入皇宮無需再卸下佩戴的武器。 李世民甚至本人親自率領所有禁軍、步騎將領一統在顯德殿殿廷學習射箭! 而他本人則是作為主考官親自麵試! 但凡是成績優異者,立馬當場賞賜弓刀、布匹綢緞! 一下子,所有將領的熱情都被激發了起來。 得到賞賜可不僅僅隻是發財了,這還代表著來自天子的認可,乃是一種榮耀! 有了李世民在前麵帶頭,士卒們是沒日沒夜的操練,為的就是能夠出人頭地! 這種情況之下,豈有不成為精銳之師的道理? 就連民間也受到了影響,不少自認為武力過人者,紛紛都投效軍隊,期望能夠得到天子的認可! 但對於眼下這般場景,朝中的臣子多有不滿。 他們看到這般場景怎麼能夠開心的起來。 那些士卒大多都十分粗魯,見到人連一點禮節都沒有。 還整天在顯德殿裡麵舞槍弄棒的,一步小心誤傷了怎麼辦? 這麼嚴肅的地方,整天讓這些大頭兵在這裡喧嘩,成何體統? 況且,萬一這裡麵有亂臣賊子,那該怎麼辦? 與其說擔心李世民的安全,他們倒不如說更擔心自己的安全。 畢竟真的有刺客的話,他們一定是首要目標。 於是乎,朝中有很多針對此事勸諫的臣子。 但你們說你們的,李世民練他自己的,根本不予采納。 “這些都是大唐的子民,是朕的士兵,為何需要擔心他們會對朕不利?” 從開始操練之後沒幾天,李世民又發布針對全國的政令了。 李世民詔令私人之家,不得擅權建立妖神,隨意設立不適當的祭祀,不合禮法的祭祀祈禱,一概禁絕。 而正經的占卜之中,除了龜甲獸骨五種占卜以外,其他雜七雜八的占卦卜卦,也都停止,禁止使用。 此舉意在穩定民生,保證百姓的日常生活。 不要小看了民間的這些淫祠,他們對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影響是極大的。 很多未開化的地方,甚至會有用生人活祭的習慣! 消滅淫祠對唐國的百姓來說,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解決了這個問題,唐國的國力還能再上升一個臺階! 而在那之後沒幾天,李世民再度發布命令,宣布將沒有建立功勛的皇族中的郡王降級為縣公。 除此之外,他還確立了李承乾為太子,民心徹底穩定了下來。 關於處理皇族一事,李世民的態度也十分明顯,擺明了就是要針對那些混吃等死的人。 想要榮華富貴?可以,那就用功勛來換。 去戰場上親自用伱們的雙手給的打下來! 我大唐,不養閑人! 時光飛逝,一件件政令發布下去,轉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三。 這也是傳統的過小年的時候。 今年的廟會可謂是格外的熱鬧。 廟會的具體起源已經不可考據,但真正發揚光大其實是在後漢時期。 為了紀念賜下糧種的仙人,諸葛亮所修建的廟宇每次逢年過節都會布施食物。 漸漸地,逢年過節的時候,廟宇周邊便逐漸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廟會。 眾多百姓都會來到這裡遊玩,還有人會專門跑到周邊擺攤售賣雜七雜八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有傳統的雜技藝人來表演,賺取錢財,不可謂不熱鬧。 而今年的廟會則是更加熱鬧一些。 這其中也有著朝廷的影子。 一來,是李世民登基,為了彰顯新皇帝新風氣,這過年了,自然是要大辦特辦。 二來也是因為才趕走了突厥人,總要給百姓一個放鬆的機會。 加上馬上就要改元,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最終導致了今年的廟會比往年要熱鬧許多。 站在祭拜自己的道觀麵前,秦天的神色不由得有些怪異。 後漢的都城在洛陽,而大唐的都城則是在長安,二者相距千裡,但這並不妨礙這兩個地方都有祭拜秦天的廟宇。 廟宇之中所樹立的泥像還是不少的。 除了秦天和諸葛亮之外,後來竟是逐漸的添加進去了關於張飛等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傳統的道教的神祇也都被放在了廟宇之中。 不過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每個地方所崇拜的神靈也都不一樣。 但不管是什麼地方,秦天和諸葛亮兩個人的泥像則是一定在最顯眼的地方的! 這種歷史的差錯帶來的微妙感,讓秦天的神色有些奇怪。 “師父……” 沐春捂著嘴巴,輕笑了一聲。 秦天用手掌輕輕拍了拍沐春的腦袋。 “你怎麼也學會調皮了!” 一旁的靈夏好奇的看著兩個人。 她手裡拿著一根糖葫蘆,吃得滿臉都是。 靈夏自然是理解不了師父的心思的,她的滿腦子除了吃就是玩。 說起來這糖葫蘆也十分有意思,按照原本的歷史的發展進程來說,這個時代是萬萬不會有糖葫蘆這種東西的。 畢竟糖分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是奢侈品。 但秦天帶來的玉米所造成的蝴蝶效應實在是太過久遠了。 因此民間出現了不少改進各種農業生產技術的人。 而這其中給百姓日常生活帶來最大的影響的便是燒酒和蔗糖這兩種東西了。 首先就是從紅薯當中釀造出來的燒酒,味道一般,但勝在辛辣刺激,而且便宜。 所以即便是尋常百姓也能花費極少的錢財來溫一碗紅薯酒,消除一天的疲憊。 這第二個便是蔗糖的大規模生產。 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到了大唐,蔗糖已經基本上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了。 即便是尋常的百姓,偶爾也能買些糖改改口味。 蔗糖的價格下去了,從糖分當中衍生出來的各種小吃零食自然也提前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 諸如吹糖人,糖葫蘆等各種小吃零食,從隋朝開始就逐漸在全中原普及開來了。 當然,像是白糖那種東西,在如今的大唐依舊是有價無市,因為目前的人還沒有掌握輕鬆的製取白糖的工藝。 而秦天的廟宇之中所祭拜的泥像之中,有相當的一部分都是在歷史當中針對各種農業技術生產進行了改變的人。 像是這家廟宇當中,諸葛亮的泥像旁邊的第三個人,便是當初改良了蔗糖的冶煉方法和種植方式的人。 “走吧,出去看看。” 秦天帶著沐春和靈夏二人離開了自己的廟宇。 至於廟宇當中分發的那些食物,秦天本來是不感興趣的。 但靈夏實在是好奇,所以他無奈,隻能帶著靈夏一起去湊個熱鬧。 說是分發食物,除了災年,其實這些廟宇分發的大多都隻是一些小食罷了。 吃飽肯定是吃不飽的,但嘗個鮮還是沒問題的。 而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東西,自然就是秦天所帶來的紅薯玉米土豆這幾種農作物了。 事實上,全國各地的廟宇逢年過節的時候分發的食物也都以這三種為主。 傳說之中這是秦仙人帶來的隻是一部分因素,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這些東西實在便宜的不得了。 尤其是豐收之年,很多時候吃不完這些東西都是拿來喂豬的! 像是這裡廟宇所分發的食物的種類就要比其他地方的多上很多,主要原因便是這個廟宇是整個長安城有關秦天的最大的廟宇! 或者說道觀更為合適一些? 反正有關秦天的東西都奇奇怪怪的,不管是祭祀的地方還是裡麵的這些道人。 這裡分發的食物除了用玉米糝熬製成的粥之外,還有用紅薯釀造的燒酒,曬乾的紅薯乾,捶打成泥的水煮土豆。 每個人都能分上一勺土豆泥,一塊紅薯乾,還有半碗玉米粥。 尤其是那紅薯乾和玉米粥,更是無數小孩子的最愛。 因為這兩樣東西都是天生帶有一絲甜味的,根本不需要加入任何東西,本身的味道就足夠鮮美。 土豆泥的味道也不錯,稍微灑點鹽巴,也是難得的飯食了。 成年男子來了,拿上一個小碗,還能分得一口紅薯燒酒,一口喝下去,大冬天的,整個人的身上都暖和了。 這裡可謂是整個道觀之中最為熱鬧的地方了! 靈夏眼巴巴的排著隊,排了好久,終於才輪到自己,美滋滋的領到了一勺土豆泥,一塊紅薯乾還有半碗玉米粥。 她還想試試那燒酒,但那道觀的道人看她是一個小孩子,還是女娃,說什麼都不願意給。 氣得靈夏的腮幫子都鼓起來了! 這些東西真的有多好吃,那肯定沒有多好吃。 秦天隨手催生出來的靈果都比這些東西美味上一萬倍! 但靈夏偏偏對秦天的靈果不感興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天天吃天天吃,她都吃膩了! 靈夏吃外麵的東西更多的都是圖一樂,圖個新鮮。 真的有多好吃,倒也未必。 她隻是享受這種吃東西的氛圍罷了! “你個小饞貓。”秦天揉了揉靈夏毛茸茸的腦袋。 “行了,你要是真的想喝,回家師父親手給你釀!” “師父最好了!”靈夏的聲音細細的,就好像是一隻小貓一般。 秦天無奈的笑了笑。 靈夏的聲音卻是吸引了旁邊的一名青年。 看到秦天和他身邊的兩個女娃子,青年眼前一亮。 注意到身邊之人的目光,秦天轉過頭去,看到那青年的臉龐,目光也是微微一頓。 原因無他,此人便是那皇宮之中的李世民! 當日玄武門之變,秦天可是用神識親眼看過他的長相的! 不知道為什麼,似乎大唐的百姓都喜歡玩些與民同樂的把戲。 尤其是李世民,更是喜歡時不時的往百姓堆裡鉆,聽百姓吹捧自己。 目光在李世民的身邊掃了一圈,秦天的目光再次頓了頓。 他看到了當日那從自己的醫館裡麵借走衣服的大漢,也就是尉遲恭。 和之前相比,尉遲恭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秦天還是認出來了對方。 對著尉遲恭微微點頭,秦天沒有多說什麼。 看到秦天點頭,尉遲恭也有些驚訝,沒想到秦天居然能夠認得出來自己。 “你們……認識?” (本章完) 最新網址:
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拜我自己?(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