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無班底、不皇帝;亦不失為另1辦法(2 / 2)

他扭頭看向了窗外,“見不著將來了,嘖,著實可惜。”

“……”佇立在病榻旁的朱泠婧雙手捂著心口,微微垂首,目光飄忽,無言以對。

接下來,雖然朱立鍥原本想著要不要談一談政事,但話未出口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以後父親有的是時間跟她講,現在聊這個就是浪費時間,於是他把話題扯向了多年前的往事。

“紫禁城不是個好地方,宮墻太高了,太壓抑。小時候有一回,那時你好似才剛滿十歲,調皮得很,小炮子似的,吵著要上宮墻看看,於是我隻能帶你找了一棵樹,想著先爬到樹上在通過枝丫到墻上,結果卡著腳了,進退不得……後來母親把我狠訓了一通,哎……”

說著說著,他笑了,朱泠婧卻把手擱在眼前抽泣。

大概又過了半個多小時,鑒於著實體力不支、精力告罄,朱立鍥讓眾人都退了出去,表示自己要睡上一會。

病房外,黯然神傷的朱泠婧在發呆,而太子妃則壓低聲音的掩麵而泣著。

朱泠婧微微仰頭,闔眼了幾秒,深深地呼吸了一大口氣,然後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了。

在太醫院的另一間病房,她見到了看上去已經恢復了大半的皇帝。

“兒臣見過父皇。”

“坐吧。”

二人相對無言,氣氛既消沉又壓抑,若是置身其中,心都會不由自主地提起來。

皇帝忽然開口了,“你前些年要摻和政事,真隻是閑來無事的突發奇想麼?”

這個問題過於奇怪,完全與朱泠婧所想的不沾邊,所以她怔了一瞬,才猶豫著回道:“大…大體上是的。”

“大體?那其餘少數又是什麼?”

“父親…嗯…就……”朱泠婧有些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地說:“覺著自己如果總是無所事事,碌碌半生著實可悲……就想著做些什麼。”

養尊處優的千金小姐自然體會不到生活之不易,朱泠婧長期以來都過著沒心沒肺、無憂無慮的日子。因為缺乏感情積澱的緣故,駙馬病逝以後她也並未消沉多久。

在厭倦了長期單調乏味的生活以後,民間的一些譏誚言論與“皇族宗室笑話”多少刺激到了她,於是她索性試著換了一種生活方式,時至今日倒也小有成就。

譏誚言論與皇族笑話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蕭條的緣故,即便大明所受的負麵影響較小,但與之前欣欣向榮的經濟相比還是有不小的落差。

當百姓們不得不努力節儉的時候,再看看依舊奢靡的大明皇族和勛貴,各種段子就應運而生了。

“起先我覺著你隻是圖個新鮮,待興致過了便又會回歸往常了,沒想到……倒也堅持了四載。”皇帝想了想,如是說道。

朱泠婧有些不好意思,“您說的對,政界的事情既亂且雜,臟事多多,兒臣也算又喜又厭。”

皇帝聞言就笑了,笑得很是自在。

少頃,他漸漸收了笑意,用那種很正式的語氣開口道:“體況不佳,我該讓位了。就法理而言,上皇行使權力可沒皇帝那般直截,今後很難主持大局,江王絕對穩不住朝堂。”

朱泠婧以為現在是要來考慮之後小皇子繼位以後的事,便不假思索地說:“我會盡力幫襯的……”

“可以,但卻並非最優選。”

“嗯?”

我沒聽錯吧?這不是最佳選擇?父親他是不是說錯話了?

朱泠婧流露出疑惑不解的目光。

“新君不能沒有自身班底,我同太子談過了……”皇帝神情平淡,目光銳利,注視著兩步開外的朱泠婧,認真地說道:“或許…讓你來會更好些。”

後者完全怔在了原地,嘴唇微張,雙眸睜得大大的。

她下意識的後退了一步,惶然道:“父…父皇,您這是糊塗了,痰迷心竅……”

“談何迷糊?朕清醒得很。”皇帝伸手輕輕叩了叩一旁的床頭桌,“你有自己的人,而且年輕、精力充沛,所欠缺的經驗反倒是次要的。這不是古時候,男女之別並非鐵律,何況縱使是古時也有人破過例……”

“父皇,”朱泠婧不由自主的壓低了聲音,小聲道:“這太過驚世駭俗了。”

“的確。可你是名正言順的……莫非你覺著當今大明尚不及千年前開放包容麼?”

“我……”

至此,皇帝也不顧女兒的心理狀態了。

在這件事上,權衡之後隻有她是中風險、高收益的,事關王朝存續、國家命運,由不得個人意見。

後半夜,朱立鍥的癥狀陡然加重了,體溫飆升過了40℃。

在使用多重手段過後才勉強壓低了些,他在上午時分短暫地清醒了一會兒,並對自身遺產做出了明確安排。

“這些許錢財對於宗室而言沒什麼用……用在其它地方倒是更有用些。嗯……不論如何,民以食為天的準則都是不變的,我國朝六萬萬百姓仍有相當之眾艱難果腹……如何吃飽飯還是一大難點。現今日新月異的技術倒是有希望了結這一切……將半數遺財存入銀行,每三年之利息用於獎賞那些有功於農事的人,就這樣吧。”

從中午開始,他便再度陷入了長久的昏迷。

愈演愈烈的敗血癥誘發了細胞因子風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隨之而來的多器官衰竭讓他的生命之燈迅速消耗著最後的一點兒燈油。

當天,皇帝秘密傳口諭,召見了丞相高慶魁、大都督衛國公吳維煥、憲政會主席盧鴻沐,以及內閣的“上五相”。

皇帝開門見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與想法——體況無力承擔今後局勢變幻,大寶之位卻不宜由小皇子江王接替。

“陛下所謀的確超脫。”吳維煥的反應最為平淡,他撫著胡須,沉吟道:“可我大明自有國情在此,暫時應付……興許尚可,但恐怕難以長久,老臣以為應該予以期限。”

高慶魁緩緩說道:“我倒是另有想法,或許可以新設次相之位?殿下任首相,總領朝廷,臣退任次相,也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好,第一卷八十幾萬字,終於該要第二卷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