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越過非軍事區界線;不歸路(2 / 2)

那一門門敦厚的se.FH34型150㎜榴彈炮看著就威猛無比,在漢諾瑪格SS-55型柴油牽引車的拖拽下緩緩駛過。

這些戰爭之王轟隆轟隆的經過的時候卷起一團團飛揚的塵土,人們隻覺得大地都在微微顫動。

稍後,當輜重單位經過時,坐在卡車車篷下的官兵們隨手向路邊觀望的人們拋灑巧克力和糖果,然後揮手致意。

但摩托化步兵師的動作還是比較慢的,此刻由空軍負責運輸的第11步兵師的兩個營都已經快到波茲南機場了。

天晴雲稀,在Bf-109戰鬥機的護航下,數十架Ju-52運輸機飛臨了波茲南城郊。

從地麵上抬頭看去,這樣的機群規模其實就堪稱遮天蔽日了,因為市民們十多年來通常隻能見到偶爾飛過的一兩架客機而已。

比空運過去的部隊慢一些的是裝甲單位,他們經由鐵路運輸前往波茲南。

BR50蒸汽機車有著紅色的車輪,它那鋥亮的車漆在陽光映照下油亮無比,在它強勁動力的牽引下,後邊數十節平板車哐當哐當的快速駛過。

作為新時代技術的直接體現,應用了新設計的水管和通風係統的BR50機車絕對稱得上是世界一流,它的鍋爐效率比老舊的德製火車頭提高了20%之多,力量充沛。

在波茲南火車站的站臺上,身著黑色、灰色夾克或毛襖的市民們正在候車。

十一月的波茲南已經有些冷了,白日氣溫不過8℃左右,怕冷的人湊到了火爐旁邊。

相比起時髦的法國人,德國人的日常穿搭嘗嘗被人吐槽,他們往往就是一件套一件,短袖、襯衫、毛衣、外套,男女皆是如此,顏色往往就隻有黑白灰綠,說好聽些是低調沉穩、說難聽些是單調乏味。

在推崇節儉樸素、反對鋪張浪費的德社,這一特色就更為鮮明了。

然而這時候,火車站廣播卻傳出了預料之外的播報:

「全體公民們,腐朽的俄羅斯帝國已經自發的來到了崩潰的邊緣,它正在瓦解,但我們在鼓勵當地人民反抗暴政的同時,也不能失去警惕……」

「今天,位於波森的公民們請注意,為了保護你們的安全、避免任何意外情況發生,人民軍已經越過了非軍事區界線,請不要驚訝……」

什麼?軍隊要過來了?

站臺上的人們麵麵相覷。

與廣播新聞所說的一致,預定的火車並未到來,在“嗚嗚嗚”的汽笛聲中,市民們等到的是長長的軍列。

輕型平板車上用卡鉗和鋼纜固定著一輛輛I號坦克與II號坦克,隨著火車停穩,它所搭載的官兵們就一個接一個地跳下了車,開始有條不紊的準備卸車。

也不知是誰帶的頭,當第一個鼓掌聲響起後,熱烈的掌聲隨即便充斥在了波茲南火車站。

從早晨7:08第一輛三輪摩托車越過界線,到當天晚上24:00,已經有一個步兵團和一個裝甲師抵達了波茲南,同時還有四個步兵師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進入了波森地區。

另外,一個步兵營也通過空運抵達了柯尼斯堡;通過海上運輸的第9步兵師則要慢上許多,還得晚一天半。

《泰晤士報》在陳述了事實之後,以一句“德國人走進了他們的前院,我們無能為力”作為點評語。

如果是英國方麵更多的是震驚和憂慮,那麼法國方麵就可以說是怒不可遏了。

德社駐巴黎大使館的幾部主要電話都沒消停過,一個接一個。

很快,被召見的大使也遭到了外交部的質詢。

“你們想做什麼?這是對《鹿特丹條約》的無視,你們踐踏了榮譽和誠信!”

“不,俄國的現況不允許我們保持原本的狀態,西普魯士-波森和東普魯士隨時可能被遭到攻擊,為了保護當地人民免於危害,我們認為有必要暫時不履行條約條款。當俄國情況穩定後,我們會考慮重新履行條約的。”大使很淡定的回道,不以為然。

這不純純扯淡嗎?沙俄現在這個鬼樣子……上帝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能好起來。

何況你們到時候真的會乖乖撤離嗎?

法國外交部官員禁不住怒道:“你們這些▇▇▇騙子!你們想要戰爭嗎?”

“我們的人民當然不想要戰爭,但也不懼怕強加於我們的戰爭。”

“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我們也一樣。”

不出意料的,雙方不歡而散。

可以說現在的局勢即將到達頂峰,現如今的英法不存在綏靖、縱容的現實需求,相反,這已經算是在踐踏他們的底線了。

法國人的壓力陡增,他們千方百計的尋找防止再次出現歐戰時西線塹壕戰僵局的辦法,開始戰爭動員的提案也被初次提了出來。

幾天之後,法國方麵向英國提議,以“保護瑞典”和“隨時支援沙俄維穩”的名義向瑞典派遣遠征軍。

由此可以借機直接控製瑞典的鐵礦產區,還有納爾維克與呂勒奧兩地的重要港口。

法國人相信,如果能使德國失去戰爭最基本的鋼鐵來源——鐵礦石供應,就存在迅速取勝的可能性。

反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如果優柔寡斷沒有及時采取這樣的行動,戰爭就可能重現歐戰時的僵局,拉鋸好幾年之久。

英國方麵,一些鷹派人士也因為這幾天的局勢大變而激動不已,幾乎按耐不住自己的興致了。

他們趁著這個時機向內閣提交了幾份備忘錄,大力附和法國人的想法與計劃。

「盡早切斷挪威、瑞典對德國的鐵礦石運送是重要的戰略行動,我們可以相信,如果使他們在六到九個月無法獲取到瑞典鐵礦石,那麼對其戰爭潛力的打擊相當於在地麵或海上取得一場大勝利……」

「並且,現在及時進行行動是十分合理與劃算的,可以顯著減少以後可能付出的大量生命代價。對大英帝國來說,控製斯堪的納維亞的海岸線具有第一重要意義……」

隨著脆弱的平衡被打破,現在,大家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