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慌失措的伯納特中校狼狽地逃離了自己的指揮部,在團部人員的隨同下試圖乘車撤退。
雨點般的子彈撲向這一行人,不斷有人被子彈擊中後慘叫著從車上摔下。
幾個士兵亂槍打死了麵前的中士,然後拿著湯姆遜沖鋒槍和麥德森輕機槍向亡命逃跑的車隊瘋狂掃射。
“噠噠—噠——”
“無恥的蘇門答臘土著,他們……”
氣急敗壞的伯納特中校叫罵個不停,但緊接著就被一發6.5×53.5㎜步槍彈打中了腦袋,當場斃命。
司機突然發現擋風玻璃上糊了一灘粘稠的紅白之物,轉頭就瞧見自己的團長已經腦洞大開。驚恐的司機手一抖,越野車便重重的撞上了旁邊的土坎。
在明軍傘兵從天而降之後,第3師第8團僅僅抵抗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土崩瓦解,俘虜無數,光是倒戈者都有數百人之多。
這些人已經回不了頭了,他們很清楚荷蘭人會怎麼報復他們這些“反叛者”。
穩住空降陣地以後的傘兵一團不敢懈怠,一營和重火器營立刻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來圍繞主要采油井區域構築防線,以抵禦可能到來的反擊。
二營則繼續乘勝追擊,兵鋒直指舊港機場。
隸屬於大明空軍的傘兵部隊無疑是現如今素質最高的作戰單位,本身作為精銳部隊,其薪餉待遇本就是一流;而且空軍不比陸軍,內部氛圍向來比較開明和積極,暮氣寥寥,兵員平均文化水平甚至比海軍還高一些。
並且,這種高風險的單位也極少見紈絝子弟,大明勛貴後裔就算是鍍金也不可能去這兒。
對於荷蘭人來說,與這樣的對手作戰無疑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因為方方麵麵皆不如人。
荷印軍陸航部署於此的第五戰鬥機中隊全軍覆滅,大多數都被炸毀在地麵,當時在天空中巡邏並勇敢迎戰的幾架P-36也全部被擊落。
奪取機場意味著能夠更高效的進行物資、人員輸送,源源不斷的援軍和物資可以通過空運而來。
相比起孱弱不堪的荷印軍,舊港機場附近還有英軍第13步兵旅這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他們迅速做出反應,嘗試圍攻立足未穩的明軍傘兵。
英軍第13旅原本駐紮於開羅,他們奉命開赴新加坡增援,然而船隊還在孟加拉灣時就接到了新加坡要塞陷落、英聯邦軍隊投降的消息。
他們便和護航艦隊轉道前往荷屬東印杜,駐防舊港,而護航艦隊的康沃爾號重型巡洋艦與五艘驅逐艦則加入BDA聯軍,合力保衛南洋。
上午9:49,第13旅1營在向油田方向進軍時與傘兵一團二營迎麵相遇,一場遭遇戰當即爆發。
“敵方步兵,大約五十人,九點鐘方向!一千碼!”
“更多!一點鐘方向還有更多!至少一百人!”
麵對二營二隊,擔負前導任務的D連沒有討到一點便宜。
在輕武器火力上,布倫輕機槍麵對三三式沒有優勢;而恩菲爾德步槍射速再快也隻不過是栓動步槍,不敵明軍傘兵裝備的三五式半自動步槍。
明軍在隊一級裝備有兩門64㎜迫擊炮,射程可達1300m;而英軍沒有,他們隻在每個步兵排裝備一門2英寸輕迫擊炮,且這玩意射程僅有450m,還多用於發射煙幕彈。
顯然,步兵分隊的火力差距致使雙方的交戰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由於是倉促的遭遇戰,必須搶占先機,先敵開火為王,明軍傘兵甚至都不架設支架,直接手扶炮筒、概略瞄準之後就憑感覺發炮。
“迫擊炮!尋找掩護!”
落下的迫擊炮彈有一種別樣的尖嘯聲,軍官們高呼著“mortar”,但話音馬上就被爆炸聲給蓋過了。
還沒進入對射距離,D連官兵們就這樣挨了幾發炮彈。
兩挺重機槍也迅速布置好,開始向七、八百米開外的英軍部隊潑灑子彈,占得先機的二隊抓緊良機,隊長立刻命令三排向西邊實施迂回側擊。
英軍的應對也非常果斷,各排所屬的2英寸迫擊炮向交戰正麵發射煙幕彈,從而阻斷明軍重機槍的視野和射界。
接著,他們也分出一個排也向西邊而去,截擊迂回中的明軍。
不過占據遠程火力優勢的明軍隨即發炮攻擊,連續砸下的幾發炮彈殺傷數人,將這三十多名英軍壓製得進退兩難。
截擊的打算泡湯,如果繼續發展下去,這個英軍連隊就會不可避免的腹背受敵。
發現交戰格外吃力,自知處在下風的D連連長立馬下令撤退。
雖然前哨戰吃了點小虧,但占據兵力優勢的第13步兵旅並不打算消極應對,旅長多米尼克少將很清楚空降部隊的特點——雖然能夠出現在出乎意料的地方,但是需要時間集結,而且缺乏重武器。
所以現在不能躊躇,就應該果斷發起反攻,圍殲這些散亂、各自為戰的輕步兵。
他放下了望遠鏡,平淡地說:“放輕鬆,就讓我們給他們一個教訓,戰爭不是靠詭計來取勝的。”
三個步兵團(營)一字排開,齊頭並進,氣勢洶洶的向當麵之敵進軍。
配屬給第13旅的皇家炮兵第18團(營)的一輛輛卡車拖拽著火炮駛入各自的戰位,炮兵們隨即卸下火炮,合力將之調轉炮口,分開腳架。
通信排的士兵們開著越野車晃晃悠悠的行駛在原野間,後邊掛著一卷卷的電線,各炮位和指揮部之間的通訊線路很快就鋪設完畢。
“……火力計劃分發,敵方步兵,高彈道,高爆彈,瞬發引信,校射,依照命令發射,完畢!”
18門QF25磅榴彈炮發射了一輪,炮彈散落於明軍陣地附近,炸起大團煙塵。
隨即,英軍炮兵便在校正諸元以後展開了效力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霎時間,隆隆炮聲響徹天地,火焰和爆風從炮管噴湧而出,將前邊土地上的揚塵掀得飛揚!
一發接一發的87.6㎜高爆彈像冰雹似的砸下,傘兵一團二營的前沿陣地幾乎被火光和濃煙所遮蔽。
團長雷介誠抬手看了眼手表,點評道:“從開始布置陣地到現在才過去多久?英軍的炮兵反應之快名副其實啊。”
雖然當麵之敵看似占據了優勢,不過明軍傘兵們並不擔心——製空權在己方,所以優勢在我!
幾分鐘以後,三架四引擎飛機緩緩下降高度,鉆出了雪白的雲朵,以梯形隊形悠然接近戰場。
“那是什麼?”
“中國人怎麼把水上飛機派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