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即將遍及世界的戰火;步兵神器
聯邦大西洋航運公司以多種措施來降低辨識度、增加誤擊概率,德社情報部門在得知美國人成立了這樣一家碰瓷的貿易企業以後就向工人海軍方麵發出了警告和提醒。
幾個月來潛艇部隊都避免攻擊可疑的、國籍不明的商船,可以說相當謹慎。
十分幸運,在過去的數十天內,他們沒有誤擊任何聯邦大西洋航運公司的商船。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這一次,u-116號潛艇將一支船隊誤認為是加拿大商船,於是在黎明時分伏擊得手——第一次發射四枚魚雷,第二次發射兩枚魚雷,擊沉了兩艘商船。
柏林方麵對此毫不意外,大家都清楚這是美國人故意為之,隻不過想找個加入戰爭的好借口罷了。
西歐的戰火硝煙已經消褪,唯有英吉利海峽上空的纏鬥仍然激烈。
德社空軍此前的第一階段中也嘗試過對英國工業重鎮的空襲,但損失巨大無比。
除了英軍的因素,另一重要因素是德社空軍在對曼徹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工業區展開空襲前都會通過無線電廣播和空投傳單的方式來提醒民眾疏散,這使得皇家空軍每一次都可以提前設伏,等著德軍轟炸機編隊上門。
正義同樣是柄雙刃劍,占據道義上的製高點固然能為己方帶來優勢,但同樣也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
所以德社空軍放棄了對工業區的轟炸,轉而專心打擊軍事設施,不列顛空戰由此進入第二階段。
在第一階段德軍一共有1347架飛機被擊落或嚴重損壞報廢,其中戰鬥機約為三分之一;而英軍則損失了660架飛機,基本上都是戰鬥機。
為了減小損失,德軍機群自第二階段開始以後就極少深入英倫三島了,集中轟炸樸次茅斯和普利茅斯這兩座南部沿海的重要海軍基地。
為了將皇家海軍位於這兩座城市的基地從地球表麵抹去,德國人費勁了心思。
新型的he-111h型轟炸機搭載了可以輸出1300匹馬力的jumo211f液冷發動機,擁有更大的載彈量。
這些he-111開始掛載sc-1800型1800㎏重型航彈執行任務,德國人先使用這種重磅炸彈對海軍基地實施毀滅性空襲,同時再投擲數以千計的sd-2型集束炸彈。
後者便是臭名昭著的蝴蝶炸彈,它們隻有2㎏重量,但足以殺傷人員,掉落在地上、淺灘中、樹枝上、殘垣斷壁間,這些危險的玩意隨處可見,不慎觸碰便會猝然爆炸。
因為數量眾多而且極其靈敏,排除難度很大,能夠顯著拖延轟炸以後的搶修進度。
同時德軍亦在英吉利海峽沿岸陳兵數十萬,擺出了一幅隨時準備強渡海峽登陸英國的架勢,這強大的威壓讓倫敦正米字旗老爺們寢食難安。
然而實際上這些部隊至少有一半是空架子,三十三個步兵師之中有十五個是用來嚇唬人的,空有番號而已,實際上隻有幾百人,帳篷和倉庫空空如也,火炮、坦克、卡車都是木頭搭建的。
德軍主力實際上集結在低地三國和本土,柏林方麵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對伊比利亞的軍事行動。
英國人現在不僅和意大利人勾肩搭背,而且也在嘗試說服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一同對付橫掃西歐的赤潮。
這樣的包圍網讓德社上層很憂慮,倒不是懼怕這幾個不入流的對手,而是擔心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摻和進來。
如果美國在伊比利亞半島和亞平寧半島同時部署遠征軍,一齊施壓,那麼德社可就要麵臨左支右絀的情況了。
短時間內武裝幾百萬大軍對於鋼鐵年產量五千萬噸、汽車四百萬輛的美國來說毫不困難——所以德社一直保持高度警惕。
激進派認為應該對伊比利亞展開一場快速的軍事行動,乾脆利落的消除潛在威脅,這樣一來美國人即便想插手也隻能進行困難重重的登陸。
這也是柏林方麵目前正在糾結的一點,因為伊比利亞的地形並不適合機械化大軍行動。
伊比利亞半島多高原、多山地,而且還有大大小小河流一千八百多條,地理條件決定了不可能展開“快速的行動”。
【配圖】
更加討厭的是,因為比利牛斯山脈橫在法國與西班牙邊境,所以溝通兩地的鐵路線都處在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區。
這意味著後勤供給會麵臨極大隱患,隨時可能因為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而中斷,而且不適合維持集團軍群級別的重兵集團作戰。
陸軍總參謀部認為應該向南北各部署一個集團軍,集團軍由6~8個步兵師、1~2個山地師、1~2個裝甲師組成。
德社空軍必須竭盡所能的保護脆弱而綿長的鐵路線免受敵方空襲,理想情況下,兩到三個月才可以終結葡萄牙和西班牙現今的政權。
隻可惜地理條件的影響實在太大,哪怕伊比利亞半島隻有西歐平原一半的程度,機械化大軍也能在三個星期以內橫掃伊比利亞,將旗幟插上裡斯本的貝倫塔。
但就在德國人在討論行動策略、調集行動物資的時候,發生了u-116號擊沉兩艘美國商船的意外。
柏林方麵迅速製訂了應對此事的外交策略,先是沉痛悼念遇害平民,接著提出高額賠償,最後指責美國資本家不按規定使用識別標誌而使雇傭的船員處在危險境地下。
這一套操作看上去十分有效,也確實緩和了一部分人的情緒。
然而聯邦政府已經打定主意要拿這次“意外”做文章,一直在明裡暗裡煽風點火,撩撥、激化民眾敵視情緒,將德社工人海軍的破交戰比喻為無差別的殘酷屠殺。
短短兩天的工夫,全美各地爆發了數以百計的集會和遊行,銀杉軍欣喜若狂,左派的中立勸說和這樣的驚濤駭浪相比就如同蚊子叫。
一切都預示著,東西方原本割裂的戰爭將要連通起來了。
戰火很快要從太平洋蔓延到大西洋,從馬裡亞納到羅曼什,從吉爾伯特到加納利……
這是世界級別的大戰!
大明君臣倍感舒心,德美開戰怎麼看都是好事——至少對於大明來說是喜訊。
西方人就這樣互毆去吧,最好從地上打到天上、從天上打到海上,殺個屍山血海出來,就像二十多年前的歐戰一樣。
唯有周某人感到有些遺憾,他不禁自言自語地感嘆道:“可惜看不到千萬大軍裝甲集群大戰了……”
因為沙俄不戰自敗,歷史上恢宏的東線戰場注定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