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即將遍及世界的戰火;步兵神器(2 / 2)

而且,之後最有可能爆發陸戰的地點也都不會出現那樣動輒幾百萬人、幾千輛坦克的超大規模戰役。

伊比利亞、亞平寧、澳洲……戰場容量都有限,而且地形又復雜,在進攻主軸線上一次投入幾百輛坦克就了不起了。

如果德社不對非洲動心思的話,恐怕很難看到裝甲集群進行犀利的大縱深突擊和分割包圍了。

一月下旬的第一天,天晴無風,陽光和煦,這是個曬太陽的好日子。

好日子對應好消息,上午一個、下午一個,可謂雙喜臨門。

早晨傳來的好消息是上行飛行器公司研發的鶴七式十四缸星形發動機成功通過測試,在三百小時連續運行極限測試中表現良好,除了油耗略高於預期之外都符合要求。

大明空軍最常用的星形發動機有兩類。

一是重量、截麵積較小的,用於輕型戰鬥機,比如“雕”係列,三六式驅逐機和三七式艦載驅逐機都使用上海昌陽飛機公司出品的雕四式九缸引擎。

二是重量、截麵積較大的,用於轟炸機、運輸機,比如“鶴”係列,三六式輕型轟炸機和三六式艦載魚雷機都使用燕京上行飛行器公司製造的鶴五式十四缸引擎。

鶴五式星形發動機標稱功率1050匹馬力,這種至昌三十六年定型量產的引擎如今已顯落後。

現在,它的下一代終於亮相。

鶴七式標稱功率1250匹馬力,配用一級二速機械增壓器,在中等高度時也能穩定輸出1200匹馬力。

它的氣缸直徑和活塞行程都是144㎜,排量32l,全重639㎏。

成果喜人,既然測試不成問題,那麼很快就可以著手投產了。

上行飛行器公司匯報稱鶴七式並沒有在生產技術上有更高需求,現有的生產線可以比較容易的轉產,不存在測試成功但難以大規模量產的問題。

據周長風所知,更輕更小的“雕”係列星形發動機的下一代也已進入研發的收尾階段,聽說也比較順利。

對於戰鬥機使用的航空發動機來說,1500匹馬力是個小門檻、2000匹馬力是個大門檻。

轟炸機引擎稍微笨重些許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戰鬥機不一樣,引擎既要輕便小巧又要具備大功率輸出,否則便會在速度、爬升能力等等方麵落後於對手。

四三年的p-51d戰鬥機使用可以輸出1500匹馬力的灰背隼發動機,噴火mkv戰鬥機使用1600匹馬力的灰背隼發動機,bf-109g戰鬥機使用1475匹馬力的db605發動機。

這些是歐洲戰場的一係列液冷發動機——天然具備更小的截麵積,阻力更小。

大明即將麵對的是大洋彼岸一係列大力出奇跡的玩意。

四二年的f6f戰鬥機便開始使用萊特r-2600發動機,輸出1600匹馬力;緊接著又使用普惠r-2800發動機,輸出2000匹馬力。

能否及時量產一型動力足夠、大小適中的發動機至關重要,否則大明海軍航空兵和大明空軍都將被蜂群一般的f6f地獄貓淹沒。

當天下午傳來的好消息則是步兵武器方麵的。

根據之前的交易,德社提供了lg39型無後坐力炮的全套圖紙和一些樣品,武漢陸軍兵工廠在去年暮秋時節就已經仿製成功,但並不打算量產。

經過一係列本土化改進,如今開始接受了軍器局的嚴苛測試,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定型量產了。

lg39型無後坐力炮為75㎜口徑,炮筒尾部有標誌性的拉瓦爾噴管,戰鬥全重145㎏。

【配圖】

周長風很不滿意,認為這種營級直瞄支援火炮應該盡可能的輕,不然如何體現“無後坐力”的優勢呢?

後世的56式75㎜無後坐力炮一共隻有52㎏,依舊被嫌棄笨重,對於步兵武器來說減重是必經之路。

武漢陸軍兵工廠發現,lg39炮筒短粗,倍徑較小,對火藥燃氣的利用不佳,導致初速很低,隻有略高於聲速的區區345m/s而已。

但是德國人好像挺會精打細算?lg39型無後坐力炮的炮彈彈頭和gebg36型山炮的炮彈彈頭是一樣的,隻是彈體不一樣,這樣可以減少生產難度、更好的利用現有生產線。

得知這個情況以後,軍器局立刻要求兵工廠必須采用同樣的辦法。

經過一番刪刪改改得到的試製四〇式80㎜無後坐力炮將減重做到了極致。

火炮本身和三腳架均大量應用鋁合金和鋁鎂合金;減少發射藥,減輕膛壓,這樣就又可以削薄身管壁厚來減重,但適當的加長了身管。

包括火炮本身和三腳架一起的戰鬥全重隻有81㎏,初速僅有303m/s,共24條右旋膛線,主要使用殺爆彈、破甲彈、煙幕彈三種彈藥,曲射最大射程5600m,平射最佳射程350m。

其中殺爆彈與一二式80㎜山炮炮彈采用相同的彈頭,威力很可觀。

破甲彈采用軟鐵質地的半球形藥型罩,因為炮彈自旋的原因使得金屬射流紊亂分散,所以雖然靜破甲深度可達140㎜,但實際測試卻發現破甲深度暴跌至80㎜。

這就是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的優劣之差別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前者是有膛線的身管火炮,射程遠、精度高,但發射破甲彈時卻會因此導致破甲深度下降。

後者的火箭推進榴彈射程近、精度低,但卻能夠充分發揮錐形裝藥戰鬥部的破甲威力。

“問題不大,九十毫米也很不錯了,射程幾百米呢,跟火箭筒遠近搭配就行。”

周長風相當振奮,無後坐力炮對於步兵部隊來說是神器一樣的存在。

尤其是在崎嶇坎坷泥濘的復雜地形,輕便的、隨時可以出現的無後坐力炮可比步兵炮、反坦克炮要靈活多了。

周長風計劃為步兵營增設一個四門製的無後坐力炮排,在那以後,同時裝備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明軍步兵擁有了更高效獵殺敵方裝甲載具的能力。

他本想打電話催促一下,但最後乾脆自己跑到了兵部軍器局,非常認真地叮囑隻要測試結果沒有嚴重問題,那就必須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先趕工製造三十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