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大嘴傳媒與明日之子
  《行而不輟》空降各國專輯銷售榜單的事,引得一眾媒體爭相報道。
  一張純華語專輯,在非華語區創下了各項記錄,每一次突破,都是零的突破。
  雖然這些記錄之於陸遠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樂壇,卻是意義非凡。
  或者說,對於那些追求熱點的媒體來說,很重要。
  是以,公關部的外聯電話,幾乎被打爆了。
  陸遠的采訪是出了名的難約。
  除了專輯發售、電影上映之類的宣傳期,其他時間,他幾乎很少主動曝光自己。
  在一眾媒體中,《當代歌壇》博得頭籌。
  說起《當代歌壇》,它幾乎見證了內地樂壇的輝煌與衰落,94年創刊,正好趕上了華語流行音樂的大爆發。
  內地的毛寧、王霏、楊鈺瑩、娜英,香江的四大天王,再到周林陶王,以及超女快男。
  然後,時間來到15年,《當代歌壇》停刊。
  在某種意義上,華語樂壇的發展曲線,也是《當代歌壇》雜誌的發展曲線。
  從最開始的專業類樂評雜誌,一步步發展,逐漸成為主攻青少年的八卦雜誌、偶像雜誌。
  《當代歌壇》本來有機會發展成華夏的《滾石》,但偏向青少年受眾,讓雜誌漸漸淪為了八卦雜誌。
  其實,當代歌壇改變路線,不完全是內因,大部分還是因為市場導向。
  專業類的評論雜誌,不是不會。
  而是受眾太低。
  雜誌靠什麼賺錢?
  靠銷量!
  靠廣告!
  沒有銷量,既沒有銷售收入,也沒有廣告收入。
  因此,《當代歌壇》最終活成了八卦小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