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夜……是魔王之夜簡稱嗎?渾身肌肉?是某個英雄嗎?說起渾身肌肉,隻能想起陳咬金了,可他會在大河流域嗎?而且他也不符合身上長著盔甲這個描述啊……”殷礁回到屋內,手中把玩著飛石,依舊在想著瑤所說的話,穿越到王者世界後,這兩天見到了瑤和鬼穀子,以及不是英雄卻實力絲毫不遜色的壬女。而這也讓殷礁更加警惕,實力超強的可不僅僅那一百多英雄。 “根據鬼穀子所說,這裡是大河流域,有東皇、項羽、劉邦以及鬼穀子本人四位君主。那與他們相對應的英雄應該也在這裡。東皇太一,古代楚地的神,根據瑤所言,雲中君在東皇太一手下,那麼會有大司命、少司命等等嗎?項羽,王不過霸,確定有的英雄是虞姬,可能存在的實力超強的範增、鐘離昧、龍且、季布、英布;劉邦,確定的英雄有韓信、張良,漢初三傑中功首的蕭何大概不會缺席。其他如樊噲、曹參、灌嬰呢?鬼穀子的話,瑤還沒成長起來,但有壬女實力超強。”殷礁用小說、動漫、語文課等學到的知識慢慢梳理。 “這破王者,英雄亂死了。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商有妲己,根據一開始鬼穀子和瑤的對話,紂王是死了?西周有楊戩、哪吒、薑子牙。這些都是神了,怎麼打?而且這應該是商周戰爭,周已經勝利的階段了。春秋戰國的百家裡麵,道家莊周、墨家墨子、公孫家魯班、儒家老夫子,我知道這群人在稷下,那麼稷下應該會相對應的更加安全。” “秦有嬴政、羋月、蒙恬、李信;楚漢之爭還在打,這打的還不是大秦之地。這破遊戲背景。” “秦國國君都有,所以秦國一定沒被滅國,所以秦應該沒在大河流域。羋月是贏駟老婆,那應該是始皇帝的高祖母?這還能和始皇帝同臺競技?命長還是類似不死之力的力量?” “三國的話,這我可就熟了。王者榮耀裡有呂布、孫策,那歷史上,此時曹老板還在官渡之戰之前?也不一定,英雄裡沒袁紹啊……除了關張趙馬黃趙這些,聽到程昱、荀彧、龐德等等這些也得小心了。” “直接跳到唐代,皇帝是武則天,陳咬金還是活的時間長,隋末唐初就他一個被作成英雄了,土德星君嗎?還是不起沖突最好……除了李白、李元芳、狄仁傑、上官婉兒等已經有的英雄,不太熟悉武則天時期文臣武將了,自己要小心了。” “元代成吉思汗,小心木華黎、哲別等將領。” 殷礁簡單梳理了一下,感覺壓力山大,一個君主代表的絕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實力超強的團體,一批猛人。其中尤其是開國的那一群,稍微菜點的都成餓殍、死屍了。 “至於鬼穀子所說十二奇跡,除了他的轉生之術,其他三個都是建築啊,這是需要去找線索嗎?”想到這裡,殷礁果斷將其放到一邊,離他太遙遠了,去不去還兩說呢。 —————— 殷礁走出門在村落裡閑逛,不自覺又走到村中心的青梅樹,樹下有三個老人坐著閑聊。殷礁抬頭向上看去,枝枝丫丫,看不見一絲天空。今天的天氣依舊不好,太陽高掛,卻又顯得灰蒙蒙的,讓人心情有點壓抑。 同樣壓抑的天空下,劉邦開門走進一座幽暗的屋內。屋子四周沒有窗戶,一盞昏暗的油燈下,一人正俯首寫著什麼。劉邦走到那人對麵坐下,對麵那人,約有五十上下,此時臉上寫滿了疲累。 “主公,戰後安排如何了?”那人抬頭看了劉邦一眼,然後視線回轉,看向手中竹簡。 “曹參、周勃諸將在按照你的思路在遴選士卒補充兵力,陳平在管理戰後撫恤等。子房回去歇息去了。” “韓信此戰表現如何?” 劉邦臉色黑了一下,說道:“不錯,被擊潰時,好幾次他所部都能先站穩腳跟,阻擋項羽進擊。可以算是將才。” “比之曹參、周勃如何?” “調兵不差上下,勇則遠遠不如。” 那人笑了笑,說道:“論勇,誰勇的過帶著兵的項羽。兵家四勢,分為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運用兵形式的將領裡,首選便是項羽,出擊時機之巧妙,因勢利導,後發先至,變化無常,從古至今,根本沒有比得上他的;兵陰陽在於順時而發,善於運用天時地利,善用兵陰陽的都絕非俗人,現在大河流域成名的陰陽家以及子房先生都在此列;兵技巧指軍隊管理、士卒選擇、後勤供應等,此事我與陳平可勉力為之。” “我與子房先生合力可保主公不敗,但若要勝過項羽,曹參、周勃、樊噲雖然也是猛將,卻仍然難當此任。” “你又要推薦韓信?我這麼多將軍都打不贏,這小兒反倒能幫我戰勝項羽?”劉邦麵露不屑。 “主公啊,項羽年紀也不大,怎能用年齡大小否認才能啊。若要戰勝項羽,非韓信不可,兵家四勢,首推便是兵權謀,這才是兵家真正魂魄所在。兵權謀在於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式,包陰陽,用技巧。兵權謀的運用,韓信甚至可與那位薑太公相媲美。” “那,先拜為將軍如何?”劉邦思忖了片刻遲疑說道。 那人搖了搖頭。 “難不成還要拜為大將軍嗎?”劉邦問道。 那人點了點頭。 “先以將軍之位,等到立功後再升為大將軍如何?” 此人再次抬頭,放下竹簡,看著劉邦,緩緩搖了搖頭,說道:“願主公思之。” 劉邦走出屋子,穿過還未關上的屋門,看著屋內油燈下的身影,頓了一下,關上屋門,向著張良住處而去。 戰後的血腥氣仍縈蕩在空中,走在去往張良住處路上的劉邦,暗暗回憶剛才的談話以及平時相處的細節:“他與韓信有關係嗎?應該沒有親戚關係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韓信實力真如他所言嗎?多次戰敗,都是他幫忙才能東山再起,他應該不會反叛我,可為何如此操之過急,不能循序漸進呢?” —————— 劉邦在張良房前駐足,頓了片刻,剛欲敲門,張良恰好在此時走出門來。 “子房要去哪兒?”劉邦問道。 “正要去見大王。”張良回道。 張良與劉邦執手走進屋內,坐定。 看了看劉邦糾結的臉,張良笑道:“我們的大管家說什麼了,讓大王如此難下決斷?” “一些小事嘮叨罷了,來子房這兒避避風頭,子房找我,所為何事?”劉邦反問道。 “給大王推薦一位大賢。” “哦?子房都稱為大賢,必不是凡人。那位大賢姓甚名誰?” “韓信。” “我手下都尉韓信?”劉邦眉頭一皺。 “正是。”張良回道。 “他帶兵倒是不錯,但說他是大賢,有點太言過其實了吧。而且這人乞食漂母,受辱胯下,哪兒是什麼大賢”。劉邦說道。 “此人在戰敗之際,能在混亂中整頓軍隊,不讓士卒分亂。所帶士卒,又操練得體,進退有據。之後我曾與他言談大河流域時,他所言又皆切中時弊,理論清晰,實在堪稱兵權謀的大家。” “如此說來,拜他為將軍怎麼樣?”劉邦問道 “善,之後還可依靠功績而進行升賞。”張良回道。 劉邦點了點頭,思考了片刻,站起與張良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