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點更新(1 / 1)

盛唐挽歌 攜劍遠行 1815 字 8個月前

昨天和今天都在研究隴右地形,不能因為要抓緊更新就把沒弄明白的東西發出來,有必要對某些不負責任的“史學家”的某些話澄清一下,要不然就真鬧大笑話了。   司馬光曾經在《資治通鑒》中,以滿懷羨慕地描述過絲綢之路的盛況和隴右地區的繁榮,他甚至曾經說過:“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   呃,但是怎麼說呢,這個話就有點像是我跟麻花疼在一個村子,然後統計一下我們村的人均收入上億,所以我就是億萬富翁了。   司馬光口中的“隴右”,那是史學界(古今都是)都不怎麼使用的“大隴右”。包括成語“得隴望蜀”中的這個“隴”,也跟司馬光說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唐代的隴右,不是司馬光口中的“隴右”,要不就不會有一個“隴右節度使”和一個“河西節度使”了。   因為《資治通鑒》的影響太大,而現代資料裡麵引用的“大隴右”的概念,都是出自這裡。所有的源頭都在這,不需要去看什麼百度百科。   唐睿宗時期,隴右與河西,唐庭就已經將其劃分為完全獨立的兩個地理單元,因為它們彼此之間風土民情差別太大了。   為什麼我說廣義的隴右在歷史與地理上一點意義也沒有呢,這個後麵再來講。   事實上,傳統的隴右(除了司馬光以外,我還沒見過唐代以後哪個史學界名人把河西與隴右都抓一塊去相提並論的)就是指的隴山以西,蘭州以南,青海湖以東的區域,以黃河為界。   蘭州之所以後來成為西北最大的重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是介於河西與隴右的結合部。   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河西與隴右之間,道路崎嶇,不通水路,風土民情與整體貧富差距差別極大,完全不能拿到一起去說。   包括現在的甘肅省,很多人都說在甘肅可以看到全中國的地貌,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隻是一個行政區劃而不是一個地理板塊。   簡單理解就是,甘肅省是人為“捏合”到一起的。就好比說漢中市在地理板塊上自古以來就是蜀地的外圍,風土民情也是與蜀地差別不大,反倒是跟“隴右”完全不沾邊,但它就是被劃分到陜西省了。   說白了就是行政區劃而已。扯遠了,那麼有地理意義的隴右,到底窮還是富呢?   答案我想很多人都明白了,別的時期不談,就唐代來說,隴右不僅很窮,而且窮得離譜。不僅駐紮了超過十萬的軍隊,而且根本無法自持,絕大部分糧秣,都必須要關中持續輸入。當地行政長官,都是拚了命的屯田,搞得這裡本來就惡劣的環境更加雪上加霜。   特別是隴右在大唐與吐蕃的爭鬥中,土地潛力與環境承載力,都在持續不斷下降。此後就沒有再次恢復的時候,沒有最差隻有更差,以至於到了新中國的時候,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經濟上最難翻身,自然災害又特別嚴重的地方。   如果我的資料沒查錯的話,現在隴右地區的糧食產量,還不如麵積比它小的湖北省的十分之一!   很多文學作品裡麵都提到了盛唐時期隴右老兵鬧事的事情,如果隴右真的很富裕,為什麼這些人要鬧事?   答案是明擺著的,史書可以在某一個節點上胡說八道,但是大量史料佐證的事情,那就是鐵板釘釘的史實。   說這麼多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看我書裡麵寫的劇情就行了,我都是考證過的不會亂寫。盛唐時候的隴右就是窮山惡水,富裕的是河西走廊,不在隴右的範圍內,絲綢之路也不走隴右。   大概是下午兩點的時候更新,盛唐埋下的一個個雷,也差不多要到爆炸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