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滅虢之戰-晉國(1 / 1)

春秋初期,諸侯並立,兼並無已。位處中原地帶的晉國,在這場弱肉強食的大混戰中不斷兼並征服小國,勢力迅速崛起。   晉獻公在位期間,又把其南麵的兩個小國--虢國和虞國預定為吞並的目標。   可是,晉國要順利實現這一目的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虢、虞兩國雖然地狹人稀,國力弱小,但卻是同姓毗鄰,結有同盟。   晉國同其中任何一國開啟戰端,都意味著要同時和兩國之師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兩國的同盟關係,使自己避免陷於兩線作戰,這乃是晉國在吞並兩國軍事行動中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終於,晉國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條一箭雙雕的妙計:即用厚禮重寶賄賂收買虞公,拆散虢、虞之間的同盟,向虞國假道攻打虢國,待虞國中計、虢國敗亡後再圖後舉。   晉獻公聽了荀息這一獻計後,認為計謀很好,但是還存在有一定的顧慮,一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珍寶,二是忌憚虞國那位賢臣宮之奇會揭穿晉國的用心。   針對晉獻公的猶豫,荀息一一予以妥善的解釋,指出送珍寶給虞國,等於是將它暫時存放在那裡,遲早還將收回;至於宮之奇,雖有些能耐,但他的意見虞公不一定會采納,未足為懼。   一番話打消了獻公的最後顧慮,他決定依照荀息的計謀展開行動。   不久,荀息攜帶著良馬、美玉等奇珍異寶出使虞國。到了那裡後,即晉見虞公,獻上珍寶,並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   虞公既貪利收下了良馬、美玉,又不敢輕易開罪於晉國,於是便應允晉國軍隊通過虞國土地去征伐虢國,並表示願意出兵協助晉國作戰。   宮之奇認為此事大為不妥,在一旁加以諫阻,但虞公根本聽不進去,隻是一意孤行,硬朝著晉人的圈套裡鉆去。   公元前658年(周惠王十九年)夏,晉大夫裡克、荀息統率晉國軍隊通過虞國的土地去攻打虢國,虞公踐約派出軍隊同晉軍會師,然後協同晉軍展開軍事行動。   晉軍在虞軍的積極配合下,進展順利,很快攻占了虢國的下陽(今山西平陸境),一舉控製了虢、虞之間的戰略要地,並通過此事進一步摸清了虢、虞兩國的虛實,為下一步行動創造了條件。   時隔3年,晉獻公又一次向虞國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   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更透徹地看清了“假道”背後所包藏的險惡用心。指出“虢國如果滅亡,虞國必然跟著完蛋“。警告虞公“晉不可啟,寇不可玩“。力圖以虢、虞兩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利害關係勸阻虞國假道於晉。   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采納宮之奇的建議,反而以晉為自己的同姓國,必不會害己作理由,又答應了晉國借道的要求。   宮之奇見虞國滅亡近在旦夕,為避禍計,便率領族人逃離了虞國。   這次晉獻公親自統軍借道虞國攻打虢國,聲勢遠較前一次為大,可見其誌在必得。晉軍進展迅速,很快兵臨虢都上陽(今河南陜縣境)城下,加以團團圍困。   虢國弱小無援,數個月後即為晉軍所滅,虢公醜倉皇逃奔京師(今洛陽)。   晉軍隨即凱旋回師,行經虞地駐紮時,即乘其不備發動突然襲擊,生俘虞公,輕而易舉地滅亡了虞國,最終達到了吞並兩國的目的。   -----------------   然而,滅虢之戰也暴露了一些問題。虞公的背叛和輕信,使得虞國成為了晉國的犧牲品。這反映出在當時的諸侯國之間,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現象十分普遍。同時,這場戰爭也提醒了其他諸侯國,要時刻保持警惕,以免成為其他國家的獵物。   在滅虢之戰後,晉國的勢力範圍得到了進一步擴大,成為了中原地區的霸主之一。   晉國的崛起,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僅改變了當時的政治格局,也對其他諸侯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些國家開始尋求與晉國結盟,以尋求其庇護和支持;而另一些國家則開始加強自身的軍事實力,以應對晉國的威脅。   在滅虢之戰後的數十年間,晉國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巧妙的政治手腕,逐漸在中原地區確立了其霸主的地位。它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關係變得錯綜復雜,既有聯盟也有對抗,而這一切都圍繞著晉國的利益展開。   晉國的霸業並沒有止步於滅虢之戰。隨著其勢力的不斷擴張,晉國開始與其他強大的諸侯國如齊、楚等展開角逐。這些國家同樣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智囊團,因此,晉國在擴張的過程中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困難。   然而,晉國的智囊團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出色的策略。他們通過外交手段、聯盟策略以及巧妙的軍事行動,不斷地在與其他諸侯國的競爭中取得優勢。這些智囊團成員如荀息、趙衰等人,為晉國的霸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晉國的霸業達到巔峰之時,中原地區的政治格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許多小國和弱國被吞並或依附於強大的諸侯國之下,形成了一個以晉國為中心的政治體係。這種體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原地區的穩定,但也加劇了諸侯國之間的競爭和沖突。   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國的霸業逐漸走向衰落。內部政治腐敗、權力鬥爭以及外部勢力的崛起等因素共同導致了晉國的衰落。最終,在戰國時期的紛爭中,晉國被分裂為多個小國,其霸業也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