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想了想說辭,想說求同存異,又覺得這個詞用在此處不夠精確。便小心改口道:“當在考慮框架上,考慮到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用力過猛,未嘗不會造成冤假錯案,以圖蒙混過關之人。”
  “哈哈哈哈哈,說得好,說得好。”裴懷貞不住點頭,大笑道,“對貪官要趕盡殺絕,對庸官俗吏,當包容些。他們不一定有功,但對社稷、百姓隻要無錯,該適當閉眼的時候,就適當閉眼。若平日逼之過甚,事情是辦好了。別人嘴上不說什麼,心裡早不知記恨多少。”
  受到裴懷貞的鼓舞,陳恒又壯著膽子道:“如此做後,就能拉攏住百官。這兩件事,說是籠絡人心也罷,說是高薪養廉也好。隻要把他們拉到改革的車架上,讓他們享受到改革的好處。
  他們就會明白,改革惠利的不隻有國庫,不隻有天下萬民,他們才會發自內心貫徹下去。百姓,百姓。對於宰相、首輔來說,底下的官員何嘗不是百姓的一部分?
  確保改革的進行,是人心所向。而不是當權者的以勢壓人。等到時機差不多,更該選個蕭規曹隨的繼任人,視情況而退。”
  “哦?那這情況要怎麼視呢?”裴懷貞很感興趣的問。
  “我覺得。手中權力越大,就該退的越快。隻有此,才不會引起上位者的猜疑,才會相信對方是一心為公。隻有站在暗處,才能看清楚哪些人是自己人,哪些人是敵人,哪些人才能主持大局。”
  陳恒把手放在大腿上,時不時抬手點著衣角,有感而發道:“天下事,靠一個人,一輩子是做不完的。俗話說獨木難支,三木成林。隻有同道中人多了,後進之才如過江之鯽,才是做事的萬全之法。”
  “越想一舉而竟全功,越有可能滿盤皆輸。大治亦有大亂的風險,退一步,留些力氣做後手,以觀後效。讓對手的暗箭飛一會,自己才有力氣反擊。老子曾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應該也是這個意思。張太嶽,還是貪心了。”
  “是啊,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張太嶽要早一年退下來,萬歷定會多信賴他一分。要能謹言慎行些,更能得個善終,福澤後世子孫。”聽到最後一句話,裴懷貞自己也感慨。
  張太嶽沒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一意孤行之下,跟萬歷結下矛盾,鑄成大錯。反倒讓天下士子跟著受累,絕了心中拳拳報國之心。
  那句‘非相,乃攝也’的惡劣程度,縱然是裴懷貞數次翻遍史書,也隻能找到寥寥幾句,可以與之媲美。萬歷終究是要臨朝親政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眠’的道理,你張太嶽為何想不明白?怎麼可以想不明白?
  裴懷貞又道,“當年為師出京前,陛下曾經問過一個問題。”
  這是今日第一次聽到這個詞,陳恒不禁豎起耳朵,好奇道:“陛下問了什麼?”
  “陛下說,老師一定要走嗎?禦史臺的攻訐,他都沒有放在心上。可為師不能不走,我若一直待著不去。韋應宏、林如海等人都是我一手選拔的學生,他們要如何冒頭?”
  裴懷貞不住搖頭,“我隻有走了,陛下才會記得我與他的師生情,才會把這份餘蔭留給我的學生。你今後也要記住這一點,有時候你自己退一步,後人卻可以為此前進幾步。”
  “是,學生謹記。”
  陳恒立即起身行禮。似乎也明白了韋、林二人為何如此敬重山長,這份舍得為他人做嫁衣裳的胸懷,又有幾人能有?
  待學生重新坐好,裴懷貞突然笑道:“你趕上了個好時候。”
  “夫子為何這樣說?”
  “如今國庫空虛,陛下手頭正缺錢的很,你又有經世賺錢的才能。”見陳恒臉上露出謙色,裴懷貞搖搖頭,示意他安心坐好聽講,“等你今後高中入朝為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官運肯定差不了。”
  “陛下被太上皇壓了十年之久,心中一直憋著一團火。他到時候一心想著大展宏圖,建立一個不下漢唐的盛世。你隻需生財有道,將來官居一品也未可知。”
  “嘿嘿嘿。”陳恒傻笑一聲,竟不知道山長對自己的期許有這麼高。
  “顧璘曾對十五歲的張太嶽說“此子將相才也”,這話放在你身上也是一樣。恒兒,為師今日跟你說了這麼多,是另有一事要托付給你。”
  見裴懷貞說的如此鄭重,陳恒不免打起十二分精神,躬身聆聽。
  “陛下心中的火憋得太久,太上皇一旦有個萬一。這團火發出來,必然是山河變色,天翻地覆。你還記得我說的於少保、張太嶽之死嗎?”
  “記得。”陳恒認真點頭,這正是剛剛才說過的話。
  “朝中大臣,殺之不詳。你為人聰明伶俐,將來必能討得陛下歡心。我要你想辦法殺了他們,平了陛下之怒。又要救下他們,不能寒了後人報國之心。你可明白?”
  裴懷貞一番話的說完,倒讓陳恒有些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