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就是白駒(1 / 1)

秦二郎 朋克太史令 5954 字 8個月前

言歸正傳,談及白駒後續之動態,於渭陽君尉繚被執之前,有關其最新傳聞且是。聞此子自遁入齊國後,竟於齊軍之中初露鋒芒,躋身為中上級將佐!且論其禦兵之術,亦即撫綏人心之手腕,竟至登峰造極之境。故麾下將士,莫不心悅誠服,甘願為之效死勿顧!   而此事的全部真相,實則僅限於武安君白起與秦昭襄王二人之間,深藏不露,鮮為人知。即便站在上帝視角俯瞰,亦不難發現,不僅渭陽君尉繚對此一無所知,就連長安君成矯這般的小輩,亦是茫然不知其所以然。此事的隱秘程度,可見一斑。   麵對大父對穢土重生白駒的詢問,長安君成矯才意識到叔叔因被拘押而對白駒之事一無所知。他心中一愣,隨即出言解釋道:   “坊間確有此傳聞,說那白駒年少時遊獵,不慎失足落入深穀,眾人皆以為他已然喪命。然而,據他後來所言,當時被一個神秘的老仙翁所救,才得以在齊國保全性命。   那時,因武安君白起聽調不聽宣,被昭襄王賜死一事,白氏一族受到牽連,責罰甚重。白駒驚恐之下,在齊國暫避風頭。後來,家父登臨大位,為彰顯秦王之威,免去了白氏一族的所有責罰。   聞此消息,白駒心生歸意,卻又怕傳聞有假,便改頭換麵,以假名嫪毐示人。他偽裝成齊國士子,帶著一乾隨從,輾轉來到我大秦。投入當今相邦呂不韋門下,成為其門客。   後來,家父病故,呂不韋當權。白駒憑借著一身本事,受到呂不韋的賞識與抬舉。屢建戰功之下,一時之間,他在軍中頗有聲望,一時之間,其威名遠揚於軍中。”   聞聽此言,尉繚錯愕不已,立刻出聲詢問:“此人既是呂不韋之門下客,為何在受主家深恩之後,竟至於反叛如斯?且說此人,單憑一己之力,何以在短短數年間便能與呂不韋相提並論?此事背後,莫非有高人暗中扶持?”   言語間,尉繚眼中閃過一絲銳利之色,顯然對此事極為關注。他深知,若無強大勢力支持,單憑白駒一人,絕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崛起,更別提與權傾天下的呂不韋抗衡了。   尉繚的疑問,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激起了層層漣漪。   聞聽此言,長安君成矯當即目眥盡裂,恨意如狂潮般洶湧而出,咬牙切齒地怒斥道:   “這一切,皆是那呂不韋老賊精心策劃之局!此賊不知何時,竟將白駒那廝引薦於攝政太後,自此二人情愫暗生,私通款曲,行徑之無恥,令人發指!   白駒那廝,原是無名小卒,卻仗著一身武藝,在疆場上耀武揚威,立下所謂戰功。更得攝政太後暗中庇護,短短時日便崛起於朝堂,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三年前,他公然脫去嫪毐之假名,認祖歸宗,恢復白駒真名,竟敢與我大秦宗室公然對抗!此後更是憑借太後之寵信,一路扶搖直上,加官進爵,最終竟被賜予長信侯之尊榮。   此賊野心勃勃,貪婪無度,竟又向宗政提出與攝政太後結為夫妻之無恥要求!他倚仗與太後之私情,一躍成為當今秦王之假父,肆意欺壓宗室,禍亂朝綱,實乃我大秦之奇恥大辱!”   渭陽君聞聽弟妹與他人成婚之消息,頓時如遭雷擊,心中憤怒如潮水般翻湧而出,難以抑製。雖知秦國關於寡後再嫁之道理,但親情與尊嚴之傷,令他忍不住破口大罵:   “賤婦!可恨之極,可恥之至!”   他眼中閃爍著憤怒與失望的光芒,仿佛要將這背叛與恥辱刻骨銘心。弟妹的背叛,不僅傷害了他的親情,更觸及了他的底線,令他對人性的醜惡與虛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然而,渭陽君亦知,憤怒與辱罵並不能解決問題。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波瀾,思考著如何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   末了!渭陽君尉繚心中暗罵一聲,隨即想起一件至關重要之事。   “自孝公時起,白氏一族在我大秦已有尾大不掉之勢。昔日我在朝中之時,白氏勢力已然能與大秦王族相抗衡,那還是在武安君白起百年之後的事。一二百年來,白氏一族取代嬴姓的野心從未停息。   如今,白駒又得攝政太後之助力,可想而知,加上白氏一族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勢力,我大秦嬴姓王族之社稷,此時如同高山之危卵,頃刻之間便有被其顛覆之虞!”   尉繚言罷,麵露憂色,顯然對白氏一族的崛起和嬴姓王族的未來深感憂慮。他深知,這場權力之爭,不僅關乎個人的榮辱,更關乎整個大秦的國運和民生。   確實如此,白氏一族,乃是以其先祖公子白之名自立門戶。他們此舉,初衷便是要從嬴姓王族中抽離,獨樹一幟,以圖自成一脈。而他們的終極目標,非但求與嬴姓趙氏一族分庭抗禮,更進一步覬覦侵蝕、同化,乃至最終瓦解取代嬴姓的權勢地位。這般野心勃勃,委實令人咋舌。   細觀白氏之所作所為,無不是朝著這一目標步步為營,其心機城府,可見一斑。他們深諳權謀之道,善於在復雜的政治漩渦中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嬴姓王族中脫離出來,自成一係,這僅僅是他們走向權力巔峰的第一步。   當然,白氏一族的行事風格,實乃令人嘆為觀止。他們就如同其先祖公子白那般狡黠機敏,且此等狡詐之術早已端倪盡顯。在謀劃王朝更替、取而代之的大業時,他們並未盲目躁進,而是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緩緩圖之。這般策略,顯然比盲目的蛇吞象之舉更為高明。   白氏一族深知,欲成大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他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策略,去逐步侵蝕對手的實力,瓦解其意誌。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讓對手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絕境,最終無法自拔。   這樣的行事風格,不僅體現了白氏一族的狡詐與智謀,更展現了他們對於權力的渴望和對於成功的執著。他們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精心策劃每一個步驟,以確保最終能夠達成所願。   然而,這樣的策略也並非沒有風險。畢竟,王朝更替、取而代之的大業,涉及到太多的權力鬥爭和利益糾葛。   其中,白氏一族,英勇善戰,源遠流長。自其祖宗伊始,族人便以勇猛著稱,沙場之上,所向披靡。數百年來,秦國之強大武力,威震四方,其中九成之功,當歸於白氏族人之英勇拚搏。   白氏族人,在秦軍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憑借出色的武藝和智謀,為秦國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每當戰鼓擂響,白氏族人總是沖鋒在前,用鮮血和生命詮釋著忠誠與勇武。他們的存在,使得秦軍成為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鐵血之師。   白氏族人的善戰之名,傳遍四海。他們的勇猛和堅韌,不僅為秦國贏得了無數榮譽,更為後世樹立了楷模。在白氏族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這種精神,將永遠激勵著秦國子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白氏一族,真乃狡黠如狐,機敏過人者也。自其祖宗公子白以降,即以智計著稱於世。彼等行事,常如溫水煮蛙,徐徐溫煮,待其不覺而陷其中,方顯其手段之高明。非如盲目之蛇吞象,貪多嚼不爛,反害其身。   此族之人,英勇善戰,武藝超群,自祖宗伊始,便以武勇傳家。數百年來,秦國之戰力強悍無匹,白氏族人於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之作用,可占九成之功。彼等熟知自身優勢,善於利用,故能於秦軍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而白氏族人之狡黠,更在於其深知溫水煮蛙之道。彼等不圖一時之快,而求長遠之計。故在取而代之、吞並他族之行動中,采取緩慢滲透之策,憑借自身善戰之本事及秦國軍功爵製度之便,逐步躋身秦軍中下級乃至高級指揮官之列。   彼等之目的,在於將秦軍指揮體係之軍官逐步換血,以達到控製秦軍、進而控製全國政權之目的。此等計策,真乃深謀遠慮、神機妙算也。故當武安君白起傳出造反之事時,秦昭襄王對白氏一族是否采取行動產生忌諱之心,實乃情理之中。   白氏一族之狡黠與善戰,真乃秦國之幸亦或不幸也。幸者,有白氏族人在,秦軍如虎添翼;不幸者,彼等狡計多端,野心勃勃,實乃國家之隱患也。然則世事如棋,乾坤莫測,誰又能料定其後事如何呢?   白氏之族,如今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如虎添翼,難以遏製。渭陽君尉繚,一時憤慨,振臂而起,欲挽狂瀾於既倒,卻又如泄氣之皮球,瞬間萎縮,無力回天。此情此景,令人唏噓不已。   長安君成矯,眼見大父如此,心中不忍,遂踏前一步,穩住尉繚顫抖的雙手。他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仿佛已有妙計在胸,欲為大秦解憂。   “大父勿憂,”成矯低聲而道,“侄兒有一計,或可力挽狂瀾,保我大秦社稷無虞。”   尉繚聞言,頓時精神一振,他緊緊盯住成矯,似乎想從這位年輕的麵孔中看出些端倪。在這風雨飄搖之際,任何一絲希望都如同救命稻草般珍貴。   “你且說來聽聽,”尉繚聲音微顫,“若計策可行,我縱使拚卻性命,也要助你成事!”   長安君成矯緊皺眉頭,終是下定了決心,將深藏於心的謀劃吐露而出。   “吾子初至朝堂之時,但見白駒與呂不韋兩派人馬,為爭奪上將軍蒙驁麾下的蒙家軍而明爭暗鬥、劍拔弩張。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場麵甚是驚心動魄。   為了駕馭蒙家軍這匹烈馬,白駒挺身而出,慷慨陳詞,力主統兵征伐趙國。然而,正值此關鍵時刻,呂不韋卻拋出了一則震撼朝野的消息——韓國國君新喪,國家動蕩不安。他斷言,此時正是伐韓的天賜良機,不可錯失。   呂不韋進一步闡述其深思熟慮的戰略構想,他奏請朝廷完善計劃,力推蒙家軍在蒙恬、蒙毅等傑出將領的率領下,揮師東進,直取韓國。他堅信,蒙家軍英勇善戰,定能一舉攻克韓國,為秦國開疆拓土,奠定統一六國的基石。   這一提議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白駒聞言,臉色驟變,他深知呂不韋的計策若得逞,自己統兵伐趙的計劃將化為泡影。而呂不韋則神色自若,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他深知蒙家軍的實力與威力,也明白隻有借助這支精銳之師,才能實現其更大的戰略目標。   這場關於蒙家軍統兵權的爭奪戰,至此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朝堂之上的氣氛也變得更加緊張與激烈。”他沉聲敘述著,仿佛那朝堂上的刀光劍影、鼓角爭鳴就在眼前。   “正值爭鬥激烈之際,蒙驁之子蒙武,挺身而出,攜其父遺書——伐詔書,大步流星地踏入殿堂之中。”說到此處,成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仿佛那蒙武的三寸丁形象就在他眼前浮現。   “蒙武手持遺書,高聲陳報,聲音響徹雲霄。朝堂之上,眾人聞言無不震驚。白駒與呂不韋兩派人馬,也暫時停下了爭鬥,齊齊望向蒙武。”他繼續描述著當時的場景,語氣中充滿了緊張與激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片刻後鋪墊好了的他,那也是說   “孩兒深思熟慮後,覺得此刻正是加強我們手中權柄與節製軍隊的大好時機。因此,孩兒決定出班向王兄奏請,願意親自統兵伐趙,以彰顯我秦國之威!   不知為何,那白駒和呂不韋二人竟然未曾提出反對。或許他們各有算計,又或許他們覺得此舉對我秦國確有裨益。總之,他們並未在朝堂上公然阻撓孩兒的提議,相反倒是紛紛以——王族大將為帥,於國中上將軍新死之際,統兵交伐,一來可以彰顯王族威儀,而來可以震懾列國宵小,叫他們不敢有忤逆之心。而來推崇我做伐趙主帥!   然而,出乎孩兒意料的是,王兄見白駒和呂不韋並未反對,竟順水推舟地任命孩兒為伐趙主帥,而那白駒則被任命為孩兒的副將。   王兄,此番無心插柳,竟讓白駒成了我伐趙的副將,實乃千載難逢的良機。孩兒深知此機會難得,若能善加利用,定可在伐趙途中一舉鏟除白駒這個心腹大患。   屆時,我軍權在握,便可隨意尋個由頭,誘他前來軍帳之中會事。待他踏入陷阱,便叫布下精乾的刀斧手,以摔杯為號,一舉將其擊殺,讓他化作齏粉!然而,孩兒在秦國朝堂上勢單力薄,難以獨力支撐大局。在這危急時刻,方才憶起祖父臨終前的殷殷囑托。   因此,孩兒特地前來尋求大父的支持與幫助。願與大父攜手並肩,共謀大計,借此次難得的機會,一舉鏟除白駒這個禍害,以絕後患!如此以來,我大秦嬴姓趙氏的危局便是可以借此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