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伯跟往常一樣,送藥到楊家時順帶把桑華捎了過來。老爺子為了寶貝兒子,專門到朱家馬店雇了一架馬車,拉了桑華的書桌板凳、鋪籠帳蓋、米麵油糧。 楊文給父親取出早就寫好的便箋,送桑老伯到院壩腰門,請他回城捎給鐵匠街的郭家金銀鋪,說等趕場天父親帶著他們哥幾個牽馬趕場去,順道接郭家老二燈亮到筆山書屋。 趕場日子,正好出太陽,楊文家三兄弟和燈亮輪流牽著烏蒙馬玩了一天。 烏蒙馬,那身皮衣簡直帥極了。它乍一看黑亮黑亮的,細看卻帶深栗色,在場壩上剛勁有力的四個大厚蹄子敲得路麵“咯噔咯噔”響,腦袋一點一點的,招來無數人的羨慕的眼光。 而楊文的眼光卻被人聲鼎沸的集市上的各種小吃吸引了,滿大街全是吃的。 提竹籃、背背簍的是遊走著吆喝叫賣的,多賣些葵花瓜子、花生糖豆,炒胡豆、米薄脆之類的。 固定擺攤的,基本上都一列一列的。沙糕、軟糕、雲片糕、碗兒糕一行;泡粑、圓粽粑、餌塊粑、豬兒粑一行;棉花糖、秈米糖、麥芽糖一行;泡蘿卜、涼剪粉、米涼粉、魔芋豆腐、蝦子涼粉、水晶涼粉一行。小販們自動分門別類,歸行就市。 他們幾個跟著一夥一夥的男人劃甘蔗,跟著一群一群大姑娘蹲小攤吃“過街吊”。過年得的那一點意思意思的壓歲錢,基本上就在趕場天折騰完了,小孩抵擋不住的美食是一定要填進肚子才安心。 筆山書屋十六員大將現在增加為“十八羅漢”,楊文見母親安排住處可是傷透了腦筋。 安排這個跟那個睡,怕兩個夢裡踹飛腳踢被子;安排那個跟這個睡,怕板床太小半夜擠滾下來。最後,床板全卸下來,打地鋪,八個一溜大通鋪,全部解決。 本來家裡就有六個,現在又來了一個,兩間耳房遠遠不夠。郭老伯還說假期把大兒子燈明也要送來。 二姐楊新反而成了“老大難”,人家說“墻頭草兩邊倒”,她兩邊都倒不了,父母靠不了邊,兄弟也靠不了邊,最後家神背後那小隔,也不得不用上了。楊新,一直睡“家神背後”。 楊家私塾的子弟嚴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天道法則。先生規定的,是個男人,事無巨細都必須扛得起,小到家務能縫縫補補,大到公務能拚拚殺殺,筆山書屋隻鍛造好漢,絕不養懶漢。 每天雄雞一唱,魚肚發白,男子漢們翻骨碌爬起來。各自在自己家中幫爹娘乾兩個時辰的家務活兒,挑水、劈柴、擇菜、洗衣、灑掃。等到大白天光,看得見讀書寫字的時候,統一到筆山書屋讀書習字。中午下學各自回家吃午飯,下午繼續集中體訓,學習生產兩不誤。 筆山書屋開課時間,正值春耕時節,楊文的堂兄楊炳負責將弟兄們全趕到田間地頭。由種糧大戶二伯指派的賀家、秦家、岑家幾個青壯力調動,該抬的抬,該挑的挑,長著一張嘴不會就問,從薅草、鋤地、播種、插秧、漚肥、施肥、喂牛、放馬到挖水渠、割豬草、熬豬食、邀鴨子、曬穀子、打糧蓋,一通實乾加苦乾下來,兄弟幾個還給培訓成了種田養殖的好手。 原本要接替桑老伯當坐堂醫師的桑華,要繼承郭家金銀鋪工藝的燈亮,這兩個細皮嫩肉、白白凈凈的“城裡人”經過一番風吹雨打日曬,也都變成黝黑粗糙的莊稼漢,趕場天回家拿生活費時,黑黢黢的一張臉呲咧著一副大白牙,兩家父母都大吃一驚,第一眼都沒認出來。 讀書,務農還隻是幺老人設置的一半課程,幺老人篤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位老軍人的另一半課程才叫血氣方剛的小少年們驚掉下巴。排兵布陣,格鬥擒拿,飛身跨馬。 烏蒙馬憑一己之力應付十八條漢子,九方皋若是在世,定會愛上這匹“牡而驪”。 隻要出太陽,老軍人就把徒弟們全部拉到二伯家居住的營上,他要讓他們知道為何叫營上。這個軍營才是他最好的課堂。正如他所說的:“站在一個真正的陣地上,你們才能感受什麼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楊文記得父親首次帶他們到營上,動作敏捷,第一個登頂,徑直走到“祥凝紫氣”碑前。 突然之間,他行動放緩,聲音放低,仿佛對著巨大的石頭喃喃自語:“紫氣東來之前,彌漫在營上的是血雨腥風。這是風波平息以後知府孫清彥、知縣陳聘儒給營上團練查寶山題的字。三位武將匯聚於此,不知是何種心情。這裡吃水不方便,搬貨不方便,可我的二哥,選擇住在這高高的營上,天天守著這四個字,從來沒想離開過。” 二伯家的楊榮說:“幺爺,我剛開始學寫字,我爹就老叫我寫家門口這幾個字。” 楊幺爺神情肅穆地答道:“因為這四個字裡有太多的故事。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前朝,因不能擺平族群之間的糾紛,致使小小的械鬥發展為大規模的暴亂。為了保護家園和親人,這裡駐紮的營上兵頂住了外來進攻,守住了你們目之所及的田壩。這些田壩就是我每天讓你臉朝黃土背朝天去流汗的土地,是你們必須用心用力精耕細作產出口糧的土地,腳下有你們朝朝暮暮讀書寫字的老祖屋。生於斯,長於斯,祖輩長眠於此,正是有本鄉當土的人挺身而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才讓它免遭血洗。” “爹,那些人進攻時,你在營上嗎?”楊化出人意料地發問。他不懂“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前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前朝,憑感覺認為是個很久遠的時間,希望用“參加過”“沒參加過”來判斷這事兒離他有多久遠。 “你的爹沒在,我的爹在。”幺老人深深地吸一口氣說:“我爹跟我說這座城四次淪陷四次收復,營上堡壘的鄉兵,扛住了巨大的壓力。兵燹的瘡疤我是親眼目睹過的,究其根源,朝廷羸弱的大勢雖不可逆,可誘因卻是人的狹隘和戾氣造成。如若任由它代代相襲,猴年馬月才能振興?” 他掃視著一張張全神貫注的臉龐,口中如數家珍:“兵荒馬亂,前朝自顧不暇,各地政府萬般無奈,隻好讓民間發展本地團練自保。縣城第一道拱衛墻,從我處東部起,靠近峽穀的馬別河是戴秉義團練、查寶山團練、李汝雲團練;西南的土橋、江底一帶,王永隆團練;我處對麵的西部烏沙,翟雲先團練。第二道拱衛墻,東部安龍袁廷泰袁祖銘父子團練;南部下午屯劉氏父子團練;西南七捧高原有革上沙氏團練;捧乍張開基張開業兄弟團練、羅永祥團練。” 他銳利目光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一眾男兒交接,滿懷希望地感嘆:“陳腐之氣必蕩盡,東來紫氣才凝祥。各位少年郎,外麵的世界,已是風起雲湧,天下豪傑均在謀創新文化革命!不要怪我嚴加苛責,你們必須加倍努力,因為在你們青春韶華之時,翻天覆地的日子已經上路。祥凝紫氣碑,大家要勒刻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