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郭兩家居住城裡,提前約好,張榜那天去學校看名字。花水河跋浪亭邊的郭家千樹園離學校禹王宮很近,桑老伯順道敲門叫他一同前往。 郭老伯老遠就看到桑華名字排第一,迭忙推一把桑老伯驚呼道:“你兒子,第一排。” 大紅榜上,楊炳、桑華冠首,其下燈亮、楊文、楊化同行並列,楊昌、楊榮緊隨其後。 桑老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默念“桑華你個鬼崽崽,總算不負你爹一片苦心”。 兒子名列前茅,郭老伯也看得熱淚盈眶。 兩位老爺子走到學校先生書桌前,簽字確認,先生看到是奪得前三的兩位家長,連連賀喜。等到聽到他們二人請求登記通知楊家子弟時,先生驚愕地再次抬起頭確認問道:“二位是說跟這幾個姓楊的學生都認識?” 郭老伯回復:“認識。老友楊家的子侄。家住馬別河,稍微遠些。” 桑老伯指著郭老伯加了一句,說:“他家和我家都托去馬嶺楊家私塾學習。” 先生嘆道:“難怪今年考生姓楊的多,而且個個功底紮實。敢問私塾先生是哪一位?” 郭老伯答道:“就是老友楊珍本人。” 桑老伯忍不住想跟老師多介紹介紹老友,又補充道:“楊家為家族十六子弟開私塾,我們兩家有幸搭上順風車。今年楊家適齡考生有五人,明年應該還有幾個要來麻煩先生。” 先生大笑:“歡迎歡迎,如此優秀的楊家將,多多益善啊!教務長叮囑我留意楊氏看榜家長,二位家長所提及之事我定當詳細上報。麻煩二位代簽個字就成。” 桑老伯從學校出來,跟郭老伯說:“先去藥鋪寫信,一會兒我看著鋪子,勞煩你老人家跑一趟朱家馬店,請朱家貨車順路捎到楊家。” 郭老伯說:“好,朱家老大要來我鋪麵取新打的馬掌,我把信給他就行。上次說好請楊家兄弟吃飯。正好寫封邀請函。” 桑老伯忍不住當下就想慶賀慶賀,提議道:“今兒高興,我先請你吃飯,買點拱嘴耳朵,再把我泡的那壇老窖倒兩盅給你。” 桑老伯在花水河邊切了一斤多“蒲家鹵肉”,刻意再加了一根豬尾巴,吆喝道:“下酒菜齊了!” 郭老伯在王家藥鋪茶幾上打開紙包和蘸料。 桑老伯忙著倒那壇舒筋活血、追風除濕的藥酒,略帶幾分歉意說:“郭老伯,藥鋪沒酒盅,用茶杯充個數吧。” 郭老伯與桑老伯碰了一下杯,笑得合不攏嘴:“杯裡的貨好就行!今天這頓飯,好酒好肉,可是不得了!過幾天上我那兒,給你和楊大伯他們嘗嘗我泡的。” 兩人圍著一張不太施展得開的小茶幾,你敬我我敬你,嘴嘴都是肉,吃得心花怒放。 楊文父親接到朱家馬店捎的信,麵色微微鬆弛。他並沒有把消息直接告訴應試人,第一個找到長子楊創,把信遞給他。 楊創一見父親就跟他匯報說:“爹,表舅和表哥都有來信,給你放枕頭下了。” “好。先看郭老伯這封信。” 楊創從父親表情上看不出發生何事,有些忐忑不安。直到讀到郭老伯邀請父親和伯父們同飲慶功酒,樂得跳起八丈高,“太好了,爹,前七都是你的筆山弟子”。 “創兒,你去跟你娘說。另外,告訴三個弟弟分頭去三個伯伯家通報一聲。我在田裡走走。” 楊幺爺穿梭在田野之中,雙目緊緊盯著營上古老的大榕樹,腦海浮現起兒時隨父進城去過的文廟和禹王宮的老街景,又回憶起1905年還留著一根小獨辮的他前往雲南時,路過正在興辦“中一”初等小學堂的禹王宮。 麵對自己長大成人已踏上離家之路才開辦的新學堂,楊幺爺為自己錯過這所小學有些遺憾。他特地爬上附近長著一棵幾抱粗的大神樹的後山俯瞰。 禹王宮和文廟之間,老筆山書院舊址前邊,修建了幾十間屋子,當作講堂、教員憩息室、教員寢室、學生宿舍、膳堂,他還找到了寶善堂、明倫堂,左右兩側跟禹王宮、文廟溝通,學校後麵還能看到學生操遊場所。 楊幺爺充滿了羨慕。他生活的光緒年間,他一生中最為金貴的青春年少時光,求學如同登天的難。幸而祖輩父輩均是武人出身,初識文墨,闖蕩江湖,勉強還能教教兒孫。 他父親楊廷,裹卷在洋務與新學的大潮之中,在家為他們兄弟四人最早開了“筆山書屋”,才讓他早早認了幾個之乎者也,背了一通子曰詩雲,更為可貴的是老父給他灌輸了“師夷長技”與“西學為用”的觀念,使他邁出了遠走他鄉的第一步。 “爹——”楊文遠遠地高喊一聲,打斷了他父親飛向自己遙遠的青蔥歲月的思緒,他滿臉喜氣洋洋,朝父親奔去,“娘讓我來叫你,二伯來家裡了。” 出穀子支持筆山書屋學子念書的二伯,應該算出力最多的人。出力最多的,對子侄寄予的希望最大,第一個忍不住要來找幺兄弟一吐為快。 收獲喜訊的那段日子,三個伯父抽空就往楊文家跑,總覺著憋了很多心裡話,內心的喜悅怎麼跟家裡這個大功臣傾訴都傾訴不完,非要坐著聊上一兩個鐘點回家躺下才安心。 楊文很少聽父親說話,父親都聽伯父們說,聽著聽著突然來一著句:“我給你剪個頭發,不久送他們入城,郭老伯要請你到他家裡做客呢。” 然後他把三個兄長陸續打理得清清爽爽,而他自己又被楊文母親抓來修剪得光光堂堂的。 送入學校那天,桑老伯預先為楊家子弟支付了朱家馬店回城的馬車,拖運行李。 伯父們各自騎著郭老伯家最近新增的馬,楊文父親依然跨上老戰友烏蒙馬。 郭老伯為了方便楊家兄弟出行,挑了家裡三匹馬,寄養在馬嶺峽穀楊家,還說寄養的母馬若跟烏蒙馬生下了小馬駒就歸楊家。 郭老伯言稱“寄養”,實則為方便楊幺爺三位兄長出行代步考慮。 大人們換上了平時壓箱底隻有請客吃酒才舍得穿一次的布衫,上身後都留有明顯的折痕,散發著皂角味兒。 幾個老當益壯的騎手,褲腿紮緊,精乾利索。馬鞍上各掛著防下雨的篾帽和蓑衣,還吊著心靈手巧的三伯用皮條編製的贈送三弟兄的三根馬鞭。 一路上,幾個春風得意的小少年,聽著自己的父親相互聊天,不斷地插嘴詢問自己未來的新學校。 楊文這才知道,原來他要就讀的縣裡的初等小學堂,竟是過去聽了成千上萬遍的劉家創辦的。他進校報到,東張張,西望望,跟他父親當年在後山大神樹下一樣,對新學堂充滿了好奇。 楊幺爺幾兄弟才剛報兒子姓名,就被請進校長辦公室,在座還有教務長和骨乾教師。校方熱情招待,教員仔細詢問了各方麵情況。 落座時,楊幺爺排最後,坐得最遠,他也隻是靜靜地傾聽,主要的應對交給禮數周全的大伯,其餘問題自有二伯三伯抵擋。但最後校長還是沒有忘記關鍵問題,他聽到校長刻意發問:“請恕冒昧,筆山書屋執教先生是……” 楊幺爺起身拱手:“先生,在下便是。” 校長起身回禮說:“先生請坐。你所教一眾弟子成績優異,包攬前八,實屬罕見。此地還有先生這樣的人才,真乃大幸,還望先生日後多多賜教。” 楊幺爺頷首道:“先生過獎,在下願盡綿薄之力。幾個小兒郎,離家住校,難免有不懂事之處,還要勞煩各位先生費心。” 一屋子的人親自送楊氏兄弟出門,校長叮囑一名教員引領辦理入學手續。城外學員申請的住宿和膳食安頓好後,楊氏兄弟才如約前往郭老伯家。 桑老伯幫著郭老伯在千樹園準備好了幾匹馬的馬料,對著馬兒自言自語說:“馬不吃夜草不肥,多吃點,一會兒還有返程呢”。 郭老伯專門捧出一個小麻袋,在楊幺爺眼前亮亮,說:“看,這點老玉米,是專給你那匹烏蒙馬準備的精糧,戰馬點心。” 郭伯母擺好了酒菜,招呼眾人落座:“他爹,鳳英和周芬的菜好了,該倒你的楊梅酒了,大家邊吃邊聊。” 著力種植的二伯直誇郭老伯家好:“郭老伯,你這果園真是名不虛傳啊!如此之大。” 三伯說:“怕是好幾代老人家積攢的心血吧。” 郭老伯說:“三伯說得是。搞得早,那是前朝末期,連續發生大暴亂,打仗以後人口銳減,暴亂平息以後,祖父帶我父親到這一方做生意,正逢人少地多,才用低價買得稍多的地皮。拿到現今,哪裡買得了。” “前朝先是改土歸流,沒收一部分土司土地。後來就是戰亂,流官把空地賣出來,戰後剩下的當地人家也沒幾個買,多數吸引的是經商的外來客。現在的果園,就是那個時候購置的。”郭伯母接著說道。 楊幺爺向郭老伯、桑老伯端起酒杯道:“郭老伯、桑老伯掙的,若是不捐給當年的義軍,也是可以購一大塊地皮的。” 楊幺爺端起酒杯,對郭老伯說:“小弟敬兄長一杯。” 郭老伯一飲而盡:“比起李輝垣齋長捐出文廟右側地基修建文昌宮,我那點兒不足掛齒。”說完,給楊幺爺斟滿粉紅的楊梅酒。 楊幺爺再次舉杯,對桑老伯說:“桑老伯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軍中弟兄們全得你跟郭老伯鄉親義士傾囊資助,跨越難關。小弟敬兄長一杯。” 桑老伯接著乾了,說:“比起人家出大力捐資辦學的劉家,我們真是不必提。有劉家父子兩代努力,才有兒子們讀的這個學校。” 桑老伯說的劉家,於1883光緒九年,利用官民的捐資、沒收的資產、分派會館寺廟的田租,在黃草壩昭忠祠創辦培文局,主管了全縣教育。1902光緒二十八年,培文局改勸學所,三品頂戴花翎劉官禮老大人擔任學董。1905光緒三十一年,他年高中風,由兒子劉顯世接任學董,根據‘壬寅學製’勸導四鄉鄉紳籌辦初等小學。 郭老伯說:“幺老人,沒有你們豁出一條命,談何民主共和啊?” 桑老伯說:“是啊,除了官家子弟有幾家好私塾,哪有普通民眾進入小學校啊?” 三伯稱贊道:“對,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民國教育部長上來比前朝搞得好。”他掐指算著兒子的畢業年份,“新改的六三三,初等,包括初小高小各三年,六歲就讀,十二歲畢業。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過去,七到十歲念鄉級初等小學堂四年,投考縣級高等小學堂都十一到十四歲了。我認為1922年‘壬戌學製’早點兒畢業好。” 二伯問:“記得前朝鄉級初等小學堂,劉家辦了很多。除了娃兒們這個中一,其他還有哪些小學堂?” 一向關心子侄教育大事的大伯接口答復:“東西南北中5個學區,辦起鄉級22所,中一、中二、東一、東二、東三、東四、南一、南二、南三、南四、西一、西二、西三、北一、北二、北三等等。中一是1905光緒三十一年辦的第一所。” 楊幺爺還牽掛著當年沒有機會就讀的中一,說:“聽我爹說,中一初辦時,劉家前幾天都用轎子接學生到校。行開學禮,衣帽鞋襪發一套嶄新的,還掛了筆套、扇袋,可領取圖文並茂的教科書,向孔聖人行禮,開茶點,吃酒席。學期結束,行散學禮,聚餐,發獎銀,發衣帽,發獎品。今天我家楊文、楊化還在問教員,他們可以在哪兒吃茶點和酒席。” 三伯夾起一塊顫悠悠的五花鹽菜肉,端起酒抿了一口,把肉往嘴裡一送:“茶點、酒席,在郭老伯千樹園。” 二伯舉起酒杯大贊:“千樹園,千杯少!娃兒入學,大快人心,乾!” 六條漢子,把郭老伯的楊梅新酒,搞了底朝天。最後一杯“發財酒”主人家郭老伯發言,五位兄長齊敬楊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