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 關於文化輸出和奇妙夜劇本改編(1 / 2)

諾蘭帶著第一部的劇本走了。

劇本注冊過,給他問題不大。

諾蘭走後,路平安便把他的事放在腦後。

想要成功的諾蘭,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所以他肯定能完成任務。

路平安自己則是繼續投入進《奇妙夜》的前期準備中。

目前最大的準備工作就是製作相關道具。

這就得用上實體特效技術了。

再加上故宮來的老師傅,工作進程很快。

期間韓三品過來看過。

劇本已經過審,韓三品說上頭盛贊路平安為文化輸出做出的努力。

隻是對於文化輸出這事兒。

路平安其實是有不一樣的想法的。

文化輸出和國力、全球環境是有關係的,現階段不能強求。

對於文化輸出,路平安的態度是嚴肅的。

他認為這是一個遠大的目標,而想要實現,得結合實際看待。

最基礎的一點就是。

想要讓作品做到在文化輸出上麵有效果,他認為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得讓本國的觀眾喜歡看。

自家人喜歡了,這才是好作品。

好的作品,在國際上的審美是有相通性的。

就像功夫片,香江那麼多經典片子,哪一部是說一開始就瞄準西方的?

你拍得好,影片確實好看,自然會有國外粉絲聞著味兒過來。

所以不要去想輸出不輸出,拍得好看了,服務好本土觀眾,實際上就是最大的成功。

這一點做到了,才是能經得起時間檢驗的。

當然國外票房也要展望,但不要抱太大希望。

文化濃鬱,隔閡自然就會深,且我方實在弱勢,強求不得。

一味地追求讓別人家喜歡,自家人卻不喜歡,這就很難說到底是誰在對誰輸出了。

所以在改編的時候,就得眼睛擦亮一點。

比如《調音師》和《源代碼》。

這兩部作品的改編實際上並沒有涉及到“文化”相關的問題。

或者說“文化”方麵並沒有特別大的爭議。

懸疑犯罪、科幻破案打擊恐怖分子,這是全球通用。

所以片子拍下來,對國內外觀眾的接受度都很不錯。

《博物館奇妙夜》就不一樣。

這片子雖說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影片,在影片中,觀眾可以看到無數奇幻的景觀,可以近距離地觸摸“歷史”,可以在方寸之間橫跨各大洲和上下幾千年(乃至億萬年)的人類文明。

但它卻很“美國”。

片中幾乎所有的核心人物都是美國人。

在內地拍的話,肯定得改編,且肯定得做好海外票房不佳的準備。

所以路平安並不指望這片子在海外能賺多少票房,隻要國內票房好就行了。

這片子在國內的票房會好嗎?

路平安認為是可以的。

首先它的核心是全球通用的。

路平安保留了“父親重新獲得兒子的尊重”這一片中內核。

這種主題放在哪兒都能吃得開。

再加上該片的核心賣點“博物館的展品在夜晚的復活”。

這又是大腦洞、大特效,且老少鹹宜,劇情歡樂,很適合暑期檔。

兩個內核保留,影片的骨架就已經完成。

在劇情方麵也比較容易改編。

比如原片涉及到的各種美國歷史人物、全球各地的展品等等。

這些就可以一一對應著替換。

“西奧多羅斯福”可以換成司馬遷,有智慧,和羅斯福一樣後來是個“殘疾”,這就和片尾身子被馬車噶成一半的劇情完美適配,關鍵是司馬遷還是《史記》的作者,和整座自然歷史博物館都極其適配。

其實路平安一開始是想找現代的一些偉人的,比如孫先生、教員這些,但實在不好放上去,路平安也惜命的。

古代的話,其餘人還真沒有司馬遷合適。

“匈奴王阿提拉”可以換成成吉思汗或者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的殘暴帝王,保留“五馬分屍”和“兇殘”的屬性。

“奧古斯都屋大維”,片中這個角色有些憨傻,可以換成趙括嘛,紙上談兵的梗可以用一用,然後總是被“牛仔”調侃紙上談兵。

羅馬軍陣就可以換成戰國時期的軍陣,還能惡搞一下“風風大風”。

場麵要做大,氣勢要足,最後來個蒙太奇,原來是小人兵,搞個大反差,增加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