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5年(大業11年)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此起彼伏的造反集團層出不窮,農民起義已成井噴之勢。 哪裡有叛亂,朝廷自然就要派兵鎮壓,而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朝廷剛鎮壓完,前腳剛走,就又有人叛亂 可謂是按下葫蘆起了瓢,熱鬧的有些離譜 此刻的隋王朝就好比是一張信用卡,在持卡人楊廣的連續不間斷透支使用下,盡管銀行已經數次發出了限額警告 但作為持卡人的楊廣依舊我行我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張信用卡的信用度岌岌可危 麵對如此復雜的局勢,楊廣終於想起了李淵,此刻的李淵也終於從默默的發育中開始走上了舞臺 而他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前往山西、河東鎮壓農民起義軍 此時,山西,河東的農民起義軍團夥首領叫毋端兒,當李淵率軍趕到時 發現這裡的情況很復雜,由於在楊廣兩伐高句麗,造龍舟下江南橫征暴斂、大修宮殿,耗費民脂民膏等一係列資本主義剝削的手段下,被迫造反的農民,他們的訴求很簡單,那就是吃飽飯,但他們的訴求很難被滿足,因為他們很難吃飽飯,於是他們隻能去搶,組織起來去搶,搶冠軍,搶富豪,有時候也搶自己人 總之他們深刻貫徹著打到哪兒,吃到哪兒的方針政策 李淵心裡清楚,他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他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反叛全部鎮壓,當根部出現腐壞的時候,再怎麼施肥,再怎麼澆水,都是無用的 於是他率軍駐紮在龍門(今山西省河津市龍門縣)打算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事情往往不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發展。李淵在靜觀其變的同時,沒有料到自己不去找他們,他們倒先找上門來了 由於之前朝廷也曾多次派兵前來鎮壓,都被毋端兒擊敗, 此時毋端兒以為這次李淵也是朝廷派來給他送槍支彈藥糧草的 因此,他完全沒有把李淵當回事,於是,他率領數千人來到了李淵所駐紮的城池挑釁,換了常人看到敵人人多勢眾,自己堅守城池,一定不會輕易出擊,而是等待敵軍士氣低落時再出擊,取得勝利 而此刻的李淵好不容易有了獨當一麵的機會,當然要好好表現一番,更何況被人挑釁到家門口,誰也不會慣著他 於是,李淵決定主動出擊,他帶了十幾個騎兵出城發動突然襲擊, 你沒聽錯,麵對城下數千人的圍攻,李淵隻帶了十幾個人出擊,這不隻讓城內的人感到驚訝 就連城外的毋端兒也給打了個措手不及,他沒有料到城內的人居然敢主動出擊,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隻帶著十幾個人,這是不要命了嗎? 事實證明,所謂的戰略就是敢想對手不敢想的事,所謂戰術,就是做對手做不到的事 但令毋端兒想不到的事還在後麵,當李淵率領十餘人沖入陣中時,麵對陷入數千人圍攻的李淵並沒有慌張,而是躍馬橫沖直撞、張弓搭箭 初步估計,李淵一共射出了七十支箭,而這七十支箭箭無虛發,沒有一支脫靶,全部射中(高祖從十餘騎擊之,所射七十發,皆應弦而倒,賊乃大潰) 可憐的那七十名士兵,本想著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跟著首領出來打打秋風,敲敲竹杠,混點吃喝,萬萬沒想到,被李淵這樣高端操作下被全部帶走 眼看點子紮手,毋端兒知道再不走,恐怕小命就得交代在這了, 於是趕緊貫徹了打不贏就走的遊擊政策,趕緊跑路,其餘小弟一看老大都跑了,自己還來這乾什麼,等著吃自己的席嗎?頓時也都一潰而去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種,而失敗的經驗總結起來,都是一個傲字可見,戰場上不管麵對什麼樣的敵人,首先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謹慎,這很重要。 而此戰過後,李淵升任為右驍衛將軍 我們隻看到後來李世民在戰場上的英姿勃發,百戰百勝,總是認為他是一個為戰爭而生的天才,為時代所寵幸的寵兒, 但事實未必如此,我始終相信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與學,教是相對於別人的,學是對於自己的,自身天賦絕倫,這固然是個不小的優勢,但從什麼人身上學到什麼東西,這是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基礎作用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功,至少涉及到兩個人,一個是教你的那個人,另一個是你自己, 我們習慣了李淵的優柔寡斷,遇事不決的形象,總是看到李世民的果斷決絕和英明神武,因此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印象,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我們似乎隻看到了李世民的作用,好像一切都是因為有李世民而麵對李淵,隻是看到他有李世民那樣一個兒子,事情才能有那樣的結果,我們看問題,總是看表麵,卻不願仔細琢磨這背後更深層次的真相 至少李淵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優柔寡斷,至少李淵的作用不隻是有李世民那樣的一個兒子,他和李世民一樣,也曾騎射無雙、英明神武,雄姿勃發。 剛剛升了官的李淵,可以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事業在穩步的發展,而社會的整個形勢卻愈發緊張 在楊廣董事長不斷的高壓操作下,終於,事情發展成了不可收拾的樣子,革命之火蔓延全國,而他本人也滯留在了江都,眼看著全國的形勢急劇惡化, 這位老兄也逐漸無法掌控,乾脆擺起了爛,愛咋咋地吧,活不下去算 據說這位老兄曾照著鏡子說,“這麼好的頭顱,會被誰砍掉呢?”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 眼看著集團散夥在即,大大小小的股東們都在思索著各自的前途也謀求著最大的利益 李淵也在思考著 由於之前種種的良好表現,最終打消了楊廣的猜忌之心,於是他便被任命為太原留守,但楊廣並沒有完全放心的把太原交給他, 在任命他的同時,還留下了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表麵上是他的副手,實際上是用來牽製他 最先按耐不住沖動的是李世民,眼看著各地都在搶地盤,李世民作為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很快便意識到先下手為強的重要性 於是他與當時晉陽令劉文靜謀劃,勸李淵挑大旗,李淵沒有拒絕,也沒有立刻同意 曖昧的態度往往不是拒絕,而是缺一個同意的理由 李淵深刻的知道,走出這一步,就再也沒有回頭路, 現在起事有多大勝算?自己手下的人馬能夠解決掉王威和高君雅嗎?失敗的話,退路又在哪? 不能急,他要再等一等 機會往往來的突然,這時傳來了劉武周在汾陽宮舉兵造反的消息而這時,李世民與王威,高君雅政要集結兵馬討伐, 這時的李淵卻突然下了一個奇怪的命令 他命令李世民與劉文靜和他門下的門客長孫順德和劉弘基各自募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給出的理由是劉武周人多,自己手下兵馬不足,因此要募兵 在募兵的命令發出後,不過幾日之間就聚集起了一萬人馬 什麼叫高手?高手往往將自己真實的目的隱藏在公共的行動中,使自己真正想乾的事,從不合法變得合法化 但王威、高君雅也不傻,眼看著兵馬集結越來越多,他們二人心中也生出了疑懼 他們二人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真正的任務(監視李淵) 二人一番商議過後,還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比起任務還是自己的命更重要, 如果李淵真的有想法,作為楊廣安插在李淵身邊的特務,第一個沒命的肯定是他倆 而此刻,麵對著兵強馬壯的李淵,正麵乾肯定不行 於是他們決定打黑槍,借著請李淵在晉祠中祈雨的借口,給他拿下 但令人無奈的是,他們的保密工作實在做的太差,當時的晉陽鄉長劉世龍知道了他們的計劃,告訴了李淵,李淵沒有,馬上動手,因為現在還沒到撕破臉的時候,但也在暗地裡加強了戒備 直到五月份,李淵知道不能再等了,是時候下決定了 此時,李淵展現了他的果斷決絕的性格,他先以商議事的名目,將王威與高俊雅召集起來,同時,命令李世民率領兵馬外等候命令 又派遣劉政會,告王威、高君雅謀反,可憐這二位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就被李淵祭了旗 原本想打黑槍的人反而被人打了黑槍,這不得不說出來跑,遲早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