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沉默中的爆發(4)(1 / 1)

由於在長期的對峙中,李世民生病了,這場病來的很不是時候,但在當事人眼中卻也沒什麼,畢竟沙場馳騁,戎馬倥傯的,難免有個病,也見怪不怪,但事情很快就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了,病情發展的越來越嚴重,李世民不得不回長安修養,畢竟以後還有著更多的事需要他去辦,問題來了,身為一軍主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輕易離開他的軍隊,因為一旦部隊知曉此事,必定動搖軍心。當下,正是兩軍對峙,雙方統帥都在冷靜的捕捉對方的破綻,按理說,身為一個超級統帥,李世民是怎麼都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   而事實恰恰相反,李世民離開了部隊回到了長安養病,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病情在逐步加重,這讓他不得不暫時離開,但在離開前,他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他令劉文靜、殷開山、劉弘基等大將繼續執行之前既定的戰略方針,不與薛舉正麵開戰,而在他的預料中,自己回去養病也就幾個月的事,等病好了再過來收拾這小子,完全來的及。   而薛舉的機會就在這裡,李世民走後,劉文靜、殷開山等大將立功心切,不顧李世民的叮囑,主動迎敵,薛舉還正愁著沒地方撒這幾個月的窩囊氣,眼看著劉文靜主動來攻,簡直是正中下懷,事實證明,薛局抓住了這個機會。由於劉文靜等人輕敵冒進被打的大敗,大將慕容羅喉、李安遠、劉弘基被俘唐軍大敗而歸   本來是順風局,卻被人家翻了盤,消息傳回之後,李淵再也忍不住了,麵對著跟他起家的幾位元老之一,劉文靜逃回長安之後,隨即被解職。   盡管情況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但日子還是要過的,盡管唐軍吃了敗仗,但仗還是要打的,而此時,唐軍首戰失利,軍心頓挫,明顯是處於劣勢的一方,怎麼看這一仗都不好打,但命運往往是那麼令人難以捉摸,誰都無法預判下一刻發生的事,就在薛舉想趁勢進軍長安的時候,他自己卻病了,就是這麼巧合,因為李世民的病,他抓住了機會取得了勝利,而在勝利之後,自己卻也病了,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之後李世民也同樣抓住了這個機會   而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的病休養了幾個月就好了,而他卻再也沒有好過來   在薛舉去世之後,他的兒子薛仁杲在圻墌城繼位,而薛仁鎬則繼承了他老爹的勇猛善戰,卻沒有繼承他老爹的政治才能,據史書記載,這位老兄臂力過人,善騎射,人稱萬人敵,但卻性格殘暴,喜怒無常,喜好殺人,聽聽,這是什麼愛好,短短幾句話就暴露出了薛仁杲既不能處理好乾群關係,也不能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過來人告訴我們,但凡處理不好這兩種關係的團隊,是絕不會長久的,所以,當這麼一個人成為了一個集團的CEO,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底下團隊成員的恐懼,麵對著這麼一個喜怒無常的老大,每個人都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因為左腳先邁進公司就丟了腦袋   而這位新皇也不負眾望,當成為老大之後的薛仁杲,雄心勃勃,想繼續完成他老爹沒有完成的事業,再加上此時薛軍剛打下了涇州,士氣正盛,於是薛仁杲想通過涇州直取長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身在長安的李淵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果斷的任命李世民為征討元帥,再次迎戰薛軍,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滿血歸來,   上次讓你老爹鉆了空子,沒想到你小子見好不收,反而得寸進尺,好好好,不給你點顏色看看。真以為我秦王的名頭是吹出來的   戰神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經過幾場激烈的鏖戰,李世民成功的將薛仁杲圍困在了高墌城,麵對著數倍於己的唐軍,薛軍很快就糧草不足,軍心渙散的情況下,再加上薛仁杲平時一係列不得人心的做法,很快,薛軍內部就出現了分裂,大將牟君才,梁胡郎等率部投降,眼看著敵軍內部出現了分裂因素,李世民果斷決定擴大戰果,先是分兵紮營,麻痹薛仁杲,再是挑釁,引誘薛仁杲出戰,果然,薛仁杲沒有識破李世民故意露出的破綻,當他率軍出擊的那一刻,隨即遭到了李世民四麵八方的圍攻,戰爭打得很快,薛仁杲敗的也很快,兵敗如山倒薛仁剛無奈隻能向西敗退,回了夢想開始的地方–圻墌城,   李世民並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而是步步緊逼,隨即率軍包圍了圻墌城,麵對著唐軍緊追不放的局勢,薛仁杲徹底麻爪了,隨著手底的大將一個個的投降薛仁杲也慢慢的陷入絕望,終於在一個黑雲壓城,日月無光的日子打開了城門,率領著僅剩下的一萬多人投降了李世民,而他也為李世民押解回長安之後斬首示眾,戰爭以唐軍的勝利就此落下了帷幕   此次戰爭,李淵不僅解決了盤踞在西邊的薛舉勢力還占領了隴西並且徹底在關隴站住了腳跟,還極大的鍛煉了部隊的戰鬥力,雖然過程有些坎坷,但結局是美滿。   此戰役過後,李淵徹底下定了要統一全國的決心並在隨後的日子裡派譴李世民出關掃平天下,在之後的征程中如我們所熟知的那樣,李世民滅劉武周、宋金剛、劉黑闥,尤其是虎牢關一戰擒雙王,徹底讓天下形勢明朗了起來,天下大勢合則辦分,分則必合,終於在公元628年徹底統一了天下,從公元618年李淵晉陽起兵到公元628年統一天下,又過去了十年,五十二歲的李淵已經六十二歲了   從年少時的勢單力薄到中年的懷才不遇再到晚年經歷喪子之痛的落寞離場,一個人隻有內心的強大才能生出前行的力量,隻有對明天始終滿懷期待才能到達遠方,與李淵相比我們沒有顯赫的家世,過人的學識和飽經人事的經驗,一路行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們麵臨著很多人和事,曾經滿不在乎的後來又無比珍惜,曾經鄙夷不屑的後來又視若珍寶,   所謂前行,不是打敗了誰,獲得了什麼樣的勝利,獲得了什麼樣的地位、金錢和名譽,而是經歷過了什麼樣的人和事,在時間裡能贏的人隻有一種,不斷的前行   我們看李淵往往對他前期創業的種種經歷一筆帶過,而對他後期的優柔寡斷橫加指責,他是一個特殊的人處在了一個特殊的時代,一方麵,他在舊的時代裡苦苦掙紮,步步為營,半生懷才不遇另一方麵,又在新的時代中受盡煎熬,艱難創業,而令人無奈的是,他在兩個時代中都不是主角,但他承擔著自己的責任,不斷前行,最終力了屬於他的大唐   所以,堅持下去,不是為了打敗,而是為了勝利   後麵的故事,是大家都知曉的,當外部的敵人消滅之後,內部也必然將發生裂變,玄武門之變後,一個父親一日之間失去了兩個兒子,這或許就是得天下的代價,當尉遲敬德身披甲胄,手持長槊,走進太極宮的時候,槍上流著的是他兒子的血,那一刻,他明白了,這不再是他的大唐了   同年八月,“詔傳位於皇太子,尊帝為太上皇,徒居弘義宮,改名太安宮”   貞觀九年五月,李淵下詔“繼殯之後,皇帝宜於別所視軍國大事,其服輕重,悉從漢製,以日易月,園陵製度,務從簡約”是日,崩於太安宮之垂拱前殿,年七十,群臣上士曰大武皇帝廟號高祖   這是他的大唐,也是他的故事,唯一不同的是,大唐還在延續故事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