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介紹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簡稱“英國”。是全球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凈出口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麵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國土麵積24.41萬平方公裡(包括內陸水域)。英國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首都為倫敦。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裡,蘇格蘭7.88萬平方公裡,威爾士2.08萬平方公裡,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裡。2021年,英國人口6702.6萬。 13世紀,誕生《大憲章》和英國議會。1688年,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製,後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麵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超級大國的地位被美國取代。英國是英聯邦元首國、七國集團成員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五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國民擁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體係。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2.2萬億英鎊,同比增長7.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555英鎊。 中文名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 外文名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1] 簡稱 英國 所屬洲 歐洲 首都 倫敦 羅馬時期 早期文明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 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3] 羅馬入侵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巨石陣:考古學家拚命挖骨頭,想證明這裡是大型拋屍現場 中古時期 盎格魯撒克遜 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遊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顛。盎格魯人(Anglo)把不列顛稱為“盎格蘭”(諧音,英格蘭名稱的由來),即盎格魯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語則是繼承了他們的語言而來。 大憲章 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農和奴隸。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製向封建土地所有製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美國人管英國人以及英裔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丹麥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 盎格魯撒克遜 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占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諾曼征服 英王懺悔者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 英國議會(The United Kingdom Parliament)又稱威斯敏斯特議會,起源於13世紀,是英國的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1341年,議會分為上下兩院,實行兩院製,由君主、上院(House of Lords)和下院(House of Commmons)組成,行使國家的最高立法權。 瓦特·泰勒起義 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為征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國的封建農奴製度。14世紀末,英國農奴製實際上已經解體。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采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 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製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英法百年戰爭 1337年—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資本原始積累 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產集中,連成大片。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 國王從1530年起頒布一係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海盜J.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F.德雷克則在伊麗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並於1577—1580年間進行了震驚歐洲的環球航行。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 英國中世紀時期的一些冷知識故事 Daniel 專製王權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士一世,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年,1660—1714年)。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製統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致使矛盾激化。 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克倫威爾率領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組成的一支騎兵隊伍,新模範軍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擊敗王黨軍隊。翌年,國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1653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餘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1689年爆發的“光榮革命”。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製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製的基礎。此後,英國議會君主製逐漸形成和發展。1707與蘇格蘭合並。 較之歐洲大陸,英國文藝復興運動發生時間較晚。不過,經過都鐸王朝和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英國作為民族國家的確立,工商業的蓬勃發展,與世界文化聯係的日益擴大,以及沖破羅馬教廷的束縛,所有這些,都使得英國文藝復興後來者居上。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湧現出的“三巨人”:莎士比亞、培根和哈維,是這一時期在藝術、人文和科學領域的最傑出代表。這一時期,英國的藝術、人文和科學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在加強不同領域間聯係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和深耕著各自的園田。 工業革命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倫敦的金融市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眾多公司來此利用英國的商業契機。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優秀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殖民擴張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大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托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麵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裡,占到了世界陸地總麵積的四分之一。帝國繼16世紀的西班牙王國之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19世紀中葉,英國發動兩次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詳情查閱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強占香港島,參與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鎮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強化對印度的統治。1876年,保守黨B.迪斯累裡內閣為維多利亞女王加冕,使其成為印度女皇。此後英國又被稱為大英帝國或英帝國(1947年印度獨立,英國君主失去皇帝頭銜)。此外,在伊朗、緬甸、南非、埃及、東非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擴大侵略,還逐步對南美洲進行滲透,成為那裡最大的投資者。1867年,加拿大成為英國第1個自治領地。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世界大戰 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逐漸喪失工業壟斷地位。後起的美國逐步趕上並超過英國,導致相互間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紀初,德國成為英國競爭對手。麵對嚴峻的形勢,英國政府積極擴充軍備,尤其是海軍。 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上 為對付德國,英國放棄19世紀奉行的“光輝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後,英、法、俄“三國協約”實際上形成。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英國最終擊敗德國的“無限製潛艇戰”,維護了它的製海權。戰爭中英帝國參戰人員陣亡總數達50萬以上。大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失敗告終,也是美國的一大勝利。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英國對德宣戰。1940年4月丘吉爾組成戰時聯合內閣。丘吉爾上臺後,立即組織敦刻爾克撤退,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並迅速擴充軍備。1940年7—9月在德國發動的“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空軍有效地打擊了敵人。1944年6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戰後時期 戰後英國於1947年參與擬定並接受馬歇爾計劃,從美國得到大量援助,經濟逐步復蘇。與此同時,工黨政府還實施一些改善勞動人民狀況的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由工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經濟發展緩慢。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1979年大選後,保守黨執政,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2、1987年連任。撒切爾政府采取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政策,在振興經濟方麵取得不小成績。開始推動部分企業私有化,為了使英國經濟恢復活力。 撒切爾夫人 經歷20世紀的非殖民化以後英國海外領地逐漸獨立,它們中的大部分在獨立後與英國組成了一個和平組織——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400萬常住居民舉行公投,以決定蘇格蘭是否將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公投已塵埃落定,蘇格蘭繼續留在英國,英國的統一和完整得以保持。 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落定,英國將脫離歐盟。10月28日,英國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2017年2月8日,英國議會下院投票正式通過政府提交的“脫歐”法案,授權首相啟動“脫歐”程序。3月16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準“脫歐”法案,授權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2017年3月20日,英國將於3月29日向歐盟正式遞交脫歐申請,啟動裡斯本條約第50條開始脫歐談判。 2017年12月8日,英國與歐盟達成歷史性脫歐協議。 2018年6月26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準了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最重要的脫歐法案。 2020年1月23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批準了英國議會此前通過的“脫歐”協議相關法案。1月24日,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主席簽署英國“脫歐”協議。1月30日,歐盟正式批準了英國脫歐。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結束其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12月2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經過多輪激烈談判,歐盟與英國當天終於就包括貿易在內的一係列合作關係達成協議,為英國按照原計劃在2020年結束“脫歐”過渡期掃清障礙。 當地時間2021年9月15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對內閣進行改組。 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她的長子、王儲查爾斯繼承了王位,新國王將被稱為“國王查爾斯三世”。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新聞和《衛報》等英媒10月20日消息,英國首相特拉斯發布聲明宣布辭職。10月25日,裡希·蘇納克接受英國國王任命,正式成為英國首相。 2022年6月28日,英國蘇格蘭地方政府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在蘇格蘭地方議會宣布,她領導的政府計劃明年10月19日舉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假使英國政府拒絕按法律程序授權,蘇格蘭地方政府將采取法律行動確保公投進行。11月23日消息,英國最高法院當天裁決,在未經英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蘇格蘭政府沒有權利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 2023年3月30日,日經中文網消息,《全麵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11個成員國已確定允許英國加入的方針,預計將於3月31日在線上舉行部長級會議並達成協議。這是CPTPP首次批準11個創始成員國以外的國家加入。當地時間3月31日,英國首相裡希·蘇納克稱,英國已獲準加入《全麵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2023年9月15日,日本政府內閣會議當天決定,日本與英國之間的《互惠準入協定》於10月15日生效。該協定將簡化在兩國聯合軍演及災害救援等情況下,人員及裝備彈藥入境對方國家時的手續。 2023年12月1日,國際海事組織第33屆大會在英國倫敦舉行新一屆理事國選舉,英國當選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島國。 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東臨北海,麵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裡即為法國。國土麵積24.41萬平方公裡(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裡,蘇格蘭7.88萬平方公裡,威爾士2.08萬平方公裡,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裡,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裡斯托海峽。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麵積1.14萬平方公裡,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經2°08′~東經0°43′,北緯51°00′~52°3′。 氣候特征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製,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英國終年受西風和海洋的影響,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適合植物生長。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英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約為1590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約為2700立方米。英國工業化程度很高,水資源開發利用主要為了改善城鄉人民的生活用水,發展工業、內河航運、水產養殖和水上旅遊等。英國年總用水量為115.11億立方米,其中公共用水占47.3%,灌溉用水占0.3%,其他工業等用水占52.4%。城鄉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322升。對汙水處理非常重視,自1973年以來汙水處理已成為整個供水係統的一部分,廢汙水的處理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英國是國際上城市水業民營化、市場化的代表。 英國的淡水有四分之三采自山中的湖水、水庫蓄水以及河流。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地下水。飲用水的質量很高。然而,從1995年夏至1997年春,英格蘭和威爾士經歷了兩年歷史上最乾旱的時期,水再也不是可以被任意取用的資源了。而供水管的滲漏則是另一個問題。相對來說,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仍擁有豐富的民用淡水和工業用水資源。為防止未來水資源的匱乏,政府於1997年5月頒布了一項十點計劃,對此私營的水行業公司均已同意遵守。 植物資源 2011年,英國森林覆蓋麵積308萬公頃,占本土麵積12.6%。 動物資源 英國動物資源豐富,2007年英國政府開始實施野生動物保護計劃,截至2007年,英國有1149種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而刺蝟、收割鼠、大西洋鮭和麻雀首次被列入其中。英國政府的這一野生動物保護計劃名為《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其中收錄了那些需要保護的哺乳動物、鳥類、昆蟲、無脊椎動物、魚類、海洋生物和菌類的名單。2006年9月已有550隻刺蝟被送往英國英格蘭中南部的白金漢郡首府埃爾茲伯裡市附近的野生動物醫院進行監管。 礦藏資源 英國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硬煤總儲量1700億噸。鐵的蘊藏量約為38億噸。西南部康沃爾半島有錫礦。在柴郡和達臘姆蘊藏著大量石鹽。斯塔福德郡有優質粘土。康沃爾半島出產白粘土。奔寧山脈東坡可開采白雲石。蘭開夏西南部施爾德利丘陵附近蘊藏著石英礦。在英國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約在10億~40億噸之間。天然氣蘊藏量約在8600~25850億立方米左右。 首都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裡。早在3000多年前,倫敦地區就是當時英國人居住的地方。公元前54年,羅馬帝國入侵大不列顛島,公元前43年,倫敦曾是羅馬人的主要兵站並修建了第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木橋。當時倫敦被稱為“倫底紐姆”。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興起,倫敦的規模迅速擴大。公元1500年,倫敦的人口不過5萬,1600年人口增至20萬,1700年增至70萬,18—19世紀,倫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1900年,倫敦的人口增加到200萬。20世紀60年代倫敦人口曾達到800多萬,2001年倫敦人口為718.8萬。2011年倫敦人口為820萬。2022年倫敦人口為人口883萬。最熱月份為7月,氣溫通常在16~24℃;最冷月份為1月,氣溫通常在5~9℃。 國家象征 國名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主體是英格蘭,所以習慣上稱英國(英國本來是英格蘭王國的簡稱),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大英帝國(後改稱英聯邦)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倫三島是指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Wales),由於北愛爾蘭(Northern )位於愛爾蘭島,其餘眾多島嶼麵積過小,所以不包括在內。 美食 英國人一般較喜愛的烹飪方式有:燴、燒烤、煎和油炸。對肉類、海鮮、野味的烹調均有獨到的方式;對牛肉類有特別的偏好,如燒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時不僅附上時令的蔬菜、烤土豆,還會在牛排上加少許芥末醬;在佐料的使用上喜好奶油及酒類;在香料上喜好肉蔻、肉桂等新鮮香料。 英國人對早餐非常講究,英國餐館中所供應的餐點種類繁多,有果汁、水果、蛋類、肉類、麥粥類、麵包、果醬及咖啡等。時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傳來自於英國,其較知名的有維多利亞式(Victorian style),內容包括各式小點、鬆糕、水果撻(tarte)及三明治等。晚餐對英國人來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們選擇的用餐時間通常較晚,而且都是邊吃邊喝邊聊,以促進用餐人之間的情誼,而一頓晚餐對他們來說可能要花上好幾個鐘頭。 烤牛排 這是英國菜中的代表作,由大塊帶油的生牛肉放入烤箱中烤製而成,同煎牛排一樣,在點這道菜時,服務員會詢問喜歡生一些的還是熟一些的。做好的牛肉吃時可以蘸西式芥末醬,作為輔菜的約克郡 布丁也很有名。 約克郡布丁 炸魚及炸馬鈴薯條 這是英國的“麥當勞”,是一種既便宜又方便的食品。炸魚多為鰈魚或鱈魚,與炸薯條一起沾著鹽或醋(不少英國人兩者都用)食用,很受普通百姓歡迎。 維多利亞海綿蛋糕 英國社會有一個久負盛名的傳統——下午茶會。維多利亞海綿蛋糕是英國下午茶點的經典必備,它因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愛海綿蛋糕的吃法(一層奶油一層果醬)而得名。 維多利亞海綿蛋糕 苦啤酒 苦啤酒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啤酒,起源於18世紀,起初作為英國傳統麥芽酒的替代品,最大的特點是酒精度數低,以窖藏溫度供應,僅需幾日便可發酵。20世紀,為享受更大的折扣優惠,很多酒吧成為特定酒廠產品的專營店。苦啤酒以其快速的生產周期,無疑成為酒廠經營者提高啤酒供應效率的妙方。 伊頓麥斯 伊頓麥斯是由草莓、奶油和蛋白酥皮精製而成的甜點,起源於溫莎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一種說法是1796年,伊頓公學和老對手溫徹斯特首次在板球比賽狹路相逢,甜點伊頓麥斯就出現在當時比賽的餐桌上。另一個版本是1920年,在伊頓公學的校園開放日,一隻拉布拉多犬一屁股坐在主人野炊的毯子上,壓扁了主人的草莓奶油蛋白餅,創造出了伊頓麥斯。甜點伊頓麥斯已成為英格蘭夏天的代名詞。 科技 英國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研發基地之一,以世界1%的人口,從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科研實力雄厚,涉及領域廣泛。發表學術論文占全球總量9%,引用量15.2%。獲國際重要獎項人數約占總數的10%,迄今共有130多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在生物製藥、航空、汽車發動機和國防工業方麵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教育 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別負責高等教育和義務教育。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實行5至16歲義務教育製度,北愛爾蘭地區實行4至16歲義務教育製度。全國文盲率約1%。公立中小學免費,學生約占總數的90%以上;私立學校收費,學生約占總數的7%。約40%中學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 劍橋大學 全國有110多所大學和高等教育學院。著名的高等院校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聖安德魯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和卡迪夫大學等。 科研實力雄厚,涉及領域廣泛。發表學術論文占全球總量9%,引用量13.4%。獲國際重要獎項人數約占總數的10%,迄今共有130多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 醫療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係(NHS)於1948年由當時的工黨政府創立,並一直延續,為全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英國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9.4%,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3364美元。2006—2013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28人、護理和助產人員89人、牙醫6人、藥師7人;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29張。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係(NHS)為全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NHS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行政區獨立運行,但主體框架保持一致。2019年,英格蘭男性平均壽命為79.9歲,女性為83.6歲。 特產 蘇格蘭威士忌 英國蘇格蘭威士忌歷史悠久,蘇格蘭高地的特殊水質和極為嚴格的釀造工藝,使那裡出產的威士忌被譽為“液體黃金”。 泰迪熊 泰迪熊(Teddy Bear)有著渾圓豐滿的身材和四肢,蓬鬆溫厚的安哥拉羊毛,簡素的材料和繡線,憨厚的表情,以及百分之百的手工縫製和填塞作業。 泰迪熊 銀器 英國的銀器非常華麗、造工精良而復雜,廣受各國遊客的歡迎,特別是銀製的聖誕餐具,除了很美觀品種還很多,從蠟燭臺到刀叉再到碟子應有盡有,這一類銀器的製作也是英國傳統的手工藝。 皮革製品 英國的皮革製品由來已久,從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小手工作坊到21世紀初的機械化大生產,經過歷代的精化和改良形成當代的風格。英國的皮革製品總是想表現穩重、脫俗的紳士氣質。 威治活陶瓷器 英國美術陶瓷需求強勁英國是歐洲生產陶瓷較早的國家,陶瓷在英國使用較普遍。英國除自己大量出口陶瓷之外,也大量進口陶瓷。骨瓷以英國的最有名,世界十大名瓷(骨瓷)全在英國,注重產品的耐久性。威治活瓷器曾經歷不同的耐力測試,包括1988年9月所創的世界紀錄,四隻威治活骨瓷咖啡杯乘載一輛重達五十噸的運土車,可見其堅固度。 雪利酒 雪利是英文Sherry的譯音,也有譯成諧麗、謝利等。這種酒在西班牙稱為及雷茨酒,因英國人特別喜愛它,故以其近似的英文譯音Sherry(王子之意)稱呼。世界許多國家都已仿製雪利酒。 英國紅茶 英國紅茶已成為英國人重要的飲料。從前,貴族式的下午茶總是頗為講究的,在一個大的莊院內,要按時把家人招集齊來喝紅茶總是一件不易的事,所以他們搖著精美的鈴鐺,用鈴鐺聲來告訴家人是用下午茶的時候了。 旅遊 景點 愛丁堡 普爾特尼三拱橋 巴斯羅馬古浴場 荷裡路德宮 皇家新月型大廈 格林威治公園 愛丁堡城堡 蘇格蘭威士忌中心 海事博物館 千禧巨蛋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國王學院 聖瑪利教堂 倫敦議會大廈 伊麗莎白塔 泰晤士河 白金漢宮 大英博物館 杜莎夫人蠟像館 福爾摩斯博物館 格林威治天文臺 海德公園 漢普頓宮 肯辛頓宮 展開全部 古跡 為數眾多的城堡和鄉村宅邸是長期以來英國的土地房產都為貴族家庭所擁有的歷史見證。大量珍貴的古式建築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其中包括仍然為人所用的馬爾伯勒公爵的布萊尼姆宮、德文郡公爵的察茲沃斯宮(Cz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莊園(Longleat House),這些王公貴族在都鐸王朝、漢諾威王朝、溫莎王朝及其它歷史時期修建的私人莊園和宅邸是英國歷史建築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鎮鄉村的很多私人莊園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墻、城樓、獨特的建築物和其它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都作為英國的歷史遺產而得到了積極的保護,受到保護的歷史建築中還包括古老的采礦場塔樓、工業革命時期的磨房和工廠、托馬斯·特爾福德修建的鐵橋及其它橋梁、鋼鐵建築的傑作——福斯大橋,以及造型優美的克裡夫敦懸索橋等等。畫家高賀琪運用中國水墨畫表現蘇格蘭的斯托老人石,體現了中國山水畫筆墨語言麵對異域風光所引起的融合。 巨石陣 園林 在英語中,傳統園林稱為Garden或Park。從14、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西方園林的內容和範圍都大大拓展,園林設計從歷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設計擴展到公園與私家花園並重。園林的功能不再僅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負著改善城市環境,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遊賞的場所。 英國國家信托組織和蘇格蘭國家信托組織在英國照管大約240個園林,並對公眾開發。英國遺產保護組織也是部分英國最重要的風景勝地的監護人,其照管的園林中包括肯特郡唐豪斯的查爾斯·達爾文園林、埃塞克斯郡的奧德雷莊園由多才多藝的布朗設計的十八世紀景觀園林、以及位於肯特郡的沃爾姆爾城堡,由朋尼洛普·霍布霍斯設計的伊麗莎白女王皇太後園林等等。除此之外,還有設計師伊莎貝爾·馮·格羅內尼根為倫敦南部埃爾珊姆宮(Eltham)設計的南護城河園林、奧斯本莊園中由魯伯特·高爾比設計的帶圍墻的花果園林和懷特島維多利亞女王的家庭園林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英國的各大城市,特別是倫敦,都以其美麗動人、受到良好保護的公園而聲名遠揚。包括海德公園、聖詹姆士公園和格林公園在內的倫敦皇家園林代表了歐洲園林藝術的最高水平,不僅如此,在大倫敦隨處都可以看到造型優美、看護得當的園林供公眾娛樂和休閑使用。位於倫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園收集了大量現存和被保護的樹木、種子和植物,植物園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國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成為全球植物學研究的科學中心。在康沃爾,千年委員會提供了4000萬英鎊的資金,用以將一個廢棄的粘土坑轉化成為一個全新的、在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園林,即眾所周知的伊甸項目。 英格蘭有7個國家公園,威爾士有3個國家公園,每個國家公園內都保存有大麵積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屬於私人所有。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製,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麵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