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察舉?科舉?(1 / 1)

“給底層人留一條通天之路?功名自有馬上取!這算不算是通天之路?”   大夏齊王林遠,想到了自己大夏境內的情況,問道。   “算!當然算!一般施行軍功爵製的王朝,武德都是相當充沛的!”   看完林遠的問題之後,李鴻運眼睛一亮贊道,對於武德充沛的國家,李鴻運還是比較喜歡的。   “那能跟寡人說說這個科舉製麼?能夠作為王朝根本國策之一,想來一定會有可取之處的!”   當看到這些基本製度有這麼重要的作用後,衛國國君李康,就對這些有了極大的興趣。   “哦?對科舉製感興趣?不過若是將你們各自的兵製,與我這邊歷史相對應的話,距離科舉製出現,也有近千年了快!”   李鴻運見到李康的發言後,提醒說道。   “你的意思是,即便知道科舉製是一項很好的國策,但是在我們這些時空中,未必會適合?”   李康若有所思,眉頭緊皺問道。   “我不是說不合適!相反,我認為科舉製是一項十分靈活的製度,合不合適,都可以根據你們各自王朝的情況,來進行調整。要知道,即便是現在,我們這邊的選官製度,依舊還可以算是科舉製!”   李鴻運搖頭解釋說道。   “既然科舉製合適,那為何……你好像並不支持我們實行科舉製?”   大翊皇帝劉信感到異常的不解。   “你們聽聽科舉製度的內容,便知道了!”   見群聊中的眾人對此都有疑惑,李鴻運也不解釋,而是講起了科舉製:   “其實科舉製度說起來也非常的簡單易懂,科舉製,蓋取分科而舉士人之意。如果按照這樣的意義來解釋的話,其實漢朝的察舉製。也是屬於科舉製的!   甚至於,若是單單說分科取士,其實但凡是選官的製度中,多多少少都會有分科取士的影子,除了世襲製啊,那個不在科考範圍之內!”   “這不是和分科察舉一樣麼?”大魏太子安逸疑惑問道,他被李鴻運給繞暈乎了。   “察舉製和科舉製,隻是換了個名字?”衛國國君也有些迷糊了。   “不是的!不是的!我不知道你們各自的察舉製都是怎樣的,我就按照華夏的歷史說一下好了!”   看到群中大有察舉和科舉混為一談的趨勢,李鴻運趕緊搖了搖頭,否定說道。   “若是說有相同之處,也就僅僅是分科取士這一規則相同,但是說起不同點,這察舉製和科舉製也有根本性的不同!”   “先說察舉製,實質上就是一種推薦製度,由州郡等地方官員,在自己的轄區中考察。選拔人才,按照一定的科目,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中央推薦合乎標準的人才。”   “這和我大魏的察舉製,不說有點像,那也幾乎一模一樣!”   大魏太子安逸說完,等著李鴻運的下文。   “在漢代的分科中,有孝廉、秀才和賢良方正;經過一定的考核之後,就會授予不同的官職。”   “分科的名字倒是不太一樣,但這並不影響根本。”   顯然,從李鴻運的講述中,依舊沒有聽到大家想知道內容。   “而科舉製在誕生之初,其實同樣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   “科舉製的本質,就是為了限製士族門閥的權勢,將選官的權利收回中央!”   “什麼?你的意思是在科舉製之前,中央竟然沒有選官的權利?這這這——”   當李鴻運說完之後,整個群聊頓時又沸騰了起來!   選官權利的重要性,眾人身為皇帝,自然是很清楚,而李鴻運說,選官的權利,並不在中央……   這還是他們所“熟悉”的那個漢王朝了麼?   “我之前也有說過的,在察舉製和科舉製之間,可是還有一個選官製度!”   李鴻運翻了翻聊天記錄,截了個圖,發在了群裡。   “九品中正製?難道說就因為這樣的一個製度,就讓一個王朝喪失了選官的權力?”   群聊中的皇帝們,對於這樣的一件事情,仍然覺得不可思議。   主要是他們實在是不敢想象,自己若是失去了對官員的選拔權力之後,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天下還是自家的天下麼?   這一刻,聊天群中的皇帝們,從對科舉製的好奇,轉移到了九品中正製上麵!   無他,都被驚嚇到了而已!   他們必須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手段,竟然讓中央失去對選拔官員的權力。   “一切的變革,說來說去,都是圍繞著中央集權製!”   衛國國君李康不禁又想起了之前李鴻運說過的一句話,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在看到選官製度的改變,竟然能夠有如此大的差異後,不禁感慨萬千。   “說到九品中正製,便不得不提起曹操和曹丕父子二人!”   “這又是哪個皇帝時期的大臣?”大魏太子安逸問道。   之前李鴻運,不管是任何的變革,講述的都是當職的臣子,群聊中皇帝們也隻以為曹操、曹丕二人是改革的大臣!   “哈哈!這兩位可並不是大臣,而是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   李鴻運笑著解釋說道。   “魏?和本宮的大魏是一個國號!”安逸看著這個熟悉的國號說道。   “三分魏蜀吳?”   大翊皇帝劉信則是想到了之前的朝代歌。   “是的!曹操和曹丕父子,正是曹魏的建立者!”   “這和九品中正製度又有什麼關係呢?”   大夏齊王林遠開口問道。   “唉!之前說過,獨漢以強亡,東漢末年的時候,宦官亂政的狀況屢禁不止,當時朝廷選拔官員的察舉製,已經瀕臨崩潰。   這套選舉官員的製度已經慢慢為被門閥和士族所操控,成為他們為自己謀私的工具,後來各地軍閥各自為戰,這套官員的選拔製度徹底失去作用。”   “是啊,天下紛亂的時候,對於官員的任命,從來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任人唯親的情況到處都是!”   楊旗此時也在思索著未來的楚國,應該用什麼樣的選官製度,畢竟以後統一整個天下,就不能再像之前亂世時期那般的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