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監察機構也要被監察!(1 / 1)

“監察製度?這個元朝的監察製度也有什麼特別之處麼?”   衛國國君李康開口問道,現在的他對於這個元朝,所采取的措施也有了極大的興趣。   元朝因為其少數民族的特殊性,在治國方麵,往往也會有打破常規的手段,而這也正是群聊中的皇帝們所需要的。   “沒錯!華夏古代的監察製度,初創於秦漢,發展於魏晉,日漸成熟於唐宋,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   而明清的監察製度,也是在元朝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和完善的。”   “好啦!朕知道這元朝的監察製度很重要,所以直接說吧!”   大翊皇帝劉信,對於李鴻運每次講東西之前,都要來這麼一段鋪墊,很是不耐煩。   “哈哈!”   其他皇帝們見狀,也是不由得笑了起來。   “我這不是怕降得少了,你們不好理解嘛!”   李鴻運貧了一嘴後,開始講了起來:   “前麵說了,元朝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想要以少數,治理多數,也是有一定的難度。   為了更好的統治天下,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接受了漢官的提議,即:帝中國,當行中國事,必行漢法,即可長久!”   “這一點朕能理解,就像剛剛征服以【一片土地之後,對當地的改變越大,治理的難度也就越大!相反使用當地的法度來治理,就會容易很多!”   大燕皇帝周峰對於這樣的建議表示認同。   “所以在元朝會有中書省、樞密院,當然也少不了禦史臺這個監察機構。在元朝之前,中央朝廷在地方從來沒有設置過正規的監察機構!   “就像漢朝時期,中央監察地方,是向各州派出刺史;到了唐朝則是由禦史臺統一向各地派遣按察使。”   “這和寡人派遣的監察使差不多!”   衛國國君李康開口說道,其他皇帝們也是紛紛點頭。   “而在元朝時期就不一樣,元朝是從中央到地方,設立了三成的監察機構,以確保皇權直達基層地方。”   “三級監察機構?”   大翊皇帝劉信有些驚訝。   “是的!元世祖忽必烈不僅效仿前朝,設置禦史臺作為中央的監察機關,而且在地方設立了行禦史臺和肅政廉訪司。這樣的三級結構,組成一套嚴密的監察網絡。”   李鴻運活動了一下手指後說道。   “行禦史臺?”   大靖王朝的鐘天,看著這個樣的一個機構名稱,一看就是與行中書省相匹配。   “是的!在元朝以前,監察的範圍主要集中於中央朝廷百官,對於地方官吏的監察則比較薄弱。   漢朝派刺史也好,唐朝派遣按察使也罷,這些監察行動持續的時間都比較短,並沒有長期固定的形式。   而元朝則是開創性的加強了地方的監察活動!”   “這跟元朝的統治者是少數民族,是不是有很大的關係?畢竟以少治多,必須得加強監察才行!”   大燕皇帝周峰開口說道。   “肯定是有很大關係的,不然前麵那麼多朝代,不可能沒有想過在地方設立監察機構的,但是相比而言,元朝也是最需要的那一個!”   李鴻運贊同說道。   “而且元朝對於禦史臺的重視,也遠超前代,禦史臺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設立,雖有監察職能,但是其職權範圍並不清晰,也沒有足夠權利彈劾百官。   因此,那個時候監察效果並不能完全發揮出來,甚至有地方官員和監察官員沆瀣一氣的情況。   直到唐朝的時候,才明確規定了禦史臺的總監察職責,即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   在唐朝的時候,禦史臺又稱為“憲臺”,而元朝的時候,有一本書叫《憲臺通紀》,專門記載了元朝時候,禦史臺的典章製度。”   “這麼說的話,元朝的禦史臺,算是承襲唐朝的製度嘍?”   大魏太子安逸開口說道。   “可以這麼說吧!在中央設立禦史臺,隻能管控中央朝廷百官,對於地方官員則無法全麵考察。   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在建國之初,忽必烈就注重地方監察機構的設立。最終便有了行禦史臺,來糾察地方官員的不法行為,同時協助管理地方的政治問題。”   “難啊!想要在地方設置監察機構,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大翊皇帝劉信,心中盤算著在大翊推行地方監察機構,然後不由得又搖了搖頭。   大翊對天下的掌控,或者說皇權對天下的掌控,根本就沒有到需要設立監察機構的地步。   “所以說這都是一步步發展而來的,若是沒有元朝這個少數民族為契機,說不定這個地方監察機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不會這麼早的出現。”   李鴻運同樣也是感慨萬千,然後提醒說道:   “還是那句話,絕大多數的政策都是好的,但不一定都是合適的!一定要因地製宜,因時製宜!”   “好一個因地製宜,因時製宜!”   衛國國君李康雙眼放光,口中不斷的重復著這八個字。   “就我所說的一些計謀策略還好,因為涉及到的人少,也不會有太大的變數,但是一旦涉及到政策、製度上麵,一切都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然後做出適當的改善,方可使用。畢竟同一個製度,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最後的表現也是不盡相同的!”   “治國無小事,朕不會亂來的!”   何明在心中考慮了很多,每一次李鴻運提出一項新的製度,他都會在腦海中,將其在大晉王朝中演化一遍,從進群到現在,何明也成長了許多。   “不是說三層機構的麼?中央有禦史臺,地方有行禦史臺,除了這兩個之外,行省之下還有監察機構麼?”   這個時候,大魏太子安逸疑惑問道。   而群聊中的人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不不不!僅僅是行禦史臺的創建,就已經是打破常規了,在那樣的時代,也沒有在縣裡設置監察機構的能力,不然就太恐怖了!”   看到安逸的問題之後,李鴻運趕緊否定,而後解釋:   “第三個監察機構,並不是說往郡縣層次設立,而是針對於禦史臺和行禦史臺,而設立的肅政廉訪司,等於說是給專門監察禦史臺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