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進行禁運是朝廷定下的懲罰規則,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再能掐斷佛郎機人的航線,豈不是封鎖得愈發嚴密,讓德川幕府更加難受了。
  至於說佛郎機人願不願意,這一點可以談嘛。那是一群重利忘義的商人,隻要利益足夠多,轉臉就能忘了日本在什麼地方,而大明沿海各省正好能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
  “朕這幾年沒精力去兼顧其它,若是把日本逼迫過緊他們還得去找朝鮮的麻煩,屆時我朝幫不幫都要吃虧。有時候讓敵人舒服幾天並不是壞事,當人有了一線希望時大概率不會鋌而走險,國家也是如此。
  有了佛郎機人和紅毛番的商船,再加上你暗中走私,德川幕府吃不飽也餓不死,不大可能破釜沉舟拚死一搏。時間長了還會產生惰性,逐漸依賴外來輸血。”
  在經過朝鮮戰爭之後,德川幕府陷入了一種兩難局麵。朝鮮沒拿下來,巨額戰爭經費得不到補充,原本對大明的貿易又被禁止,國內物資極度匱乏。
  進攻琉球除了見財起意的紅眼病之外,也是想通過琉球與大明的正常朝貢關係,變相獲得比較穩定的對外貿易途徑。
  假如此時把日本所有的對外貿易路線全部掐斷,先不說要花費多少代價才能辦到,勢必會引起佛郎機人和荷蘭人的警覺。如果他們發現原本保守閉塞的老大帝國突然變得富有侵略性了,肯定會相應改變之前的策略。
  洪濤不怕人不怕地不怕天,最怕在實力完全占優之前過多影響歷史走向。那樣一來就等於失去了穿越者唯一的優勢,對未來發展弊大於利。
  “陛下認為朝鮮真的能打敗女真人?”關於日本未來的發展方向,袁可立可能想不到太長遠,不過對於近在眼前的朝鮮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自打大明放棄遼東鎮,女真人和朝鮮人就在寬甸六堡附近擺開了架勢。雖然朝鮮人先於女真人得到明軍撤走的消息,準備得要充分的多,可優勢並沒體現到戰線上,雙方互有攻守形成了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