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老天爺的兒子
  “啥玩意?天和!袁總督,你這麼想很讓朕失望啊!如果朕真是上天派下來的,那就該把全世界都交給朕管理,何必再分成幾十幾百個國家,由不同的皇帝、國王分管呢?
  這麼做和你我剛剛商議的辦法如出一轍,最終的結果除了讓皇帝和國王互相打架、老百姓生靈塗炭之外,沒有半點益處。
  你身為大明臣子,每日所想必是如何讓大明百姓吃飽穿暖,否則就是瀆職。朕是大明皇帝,不是全天下的皇帝,就算想為全天下人操心也要等被他們承認之時才可以。
  現在朕唯一的工作就是想辦法讓大明百姓吃喝不愁,讓大明邊疆不受外族威脅。至於說它國百姓,在朕眼中與牛羊無異,除了殺了吃肉就是套上韁繩乾活。
  伱的海軍就是來幫朕去它國殺人搶地盤的,那麼朕要問你了,以後是要心懷全天下,還是為了大明百姓殺遍全天下呢?”
  如果是別人來問,包括李贄和袁應泰,洪濤都不會直言相告心中所想。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自己完全不同,可以部分認同,遇到太沖突的觀念依舊無法更改。
  但像王安、王承恩,包括袁可立則不同,他們也有原本的三觀,卻不是非常牢固,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發生改變。
  尤其是袁可立,可能是由於工作的關係,他比王安和王承恩的變化更大,幾年間已經完全脫離了明代士人的思維定式,從一個理想主義者大踏步的向著實用主義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