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三 老天爺的兒子(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1488 字 2024-03-16

  到底該不該呢?洪濤也不知道,但他知道每多一個袁可立自己就能輕鬆一分,距離目標也更進一步。所以先別管對不對了,上吧,乾了再說。

  “與全天下為敵?”

  和洪濤預估的一樣,袁可立並沒被這番離經叛道的說法嚇住,而是更加關注可行性。道義上的正確並不能為百姓帶來更多實惠,這是他多年總結的答案。

  如果不要道義卻可以讓大明富強,試一試倒也無妨。不過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看到可行性,別弄到最後成了眾矢之的,最終身敗名裂啥也做不到。

  “理論上是,實現起來並不會。天下太大,各國之間相距很遠,語言文化都不相通。我們沒必要一上來就和全天下為敵,而是先去征服最近的。每征服一個就會多一分助力,以此類推,如果順利話,我們應該是得道者多助。”

  到底能不能做,洪濤還真不敢現在下結論。但是有個前期的小目標應該可以實現,先把東北亞和東南亞控製住,逐步剔除伊斯蘭教的影響。通過海上貿易獲取巨額利潤,在大海上擋住歐洲人東進的腳步。

  已經進入大航海時代,並嘗到了足夠甜頭的歐洲各國,肯定不會心甘情願縮回去的,如果確定了在大海上無法突破,必然會想其它辦法,比如通過陸地。

  但隻要歐洲人敢來,就中了圈套。到時候不光遠征軍回不去,屁股後麵還會跟著鋪天蓋地的大明軍隊。洪濤正好可以借此為由說服朝臣,向中亞各國發起戰爭,一舉掃平西去的道路,把沿途各國全都納入大明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