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離並不是精神分裂!(1 / 1)

心歸何處? 都市隱者 1082 字 2024-03-16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格,人格是由性格的總和構成的,性格是由習慣的總和構成的。作為總和的習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人所有習慣都一模一樣。這一天在曹睿診室來了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子,他媽媽跟曹睿講自己兒子患有精神分裂,平時非常溫和,也非常陽光,但有時會犯病,變成另外一個滿口臟話、粗魯無禮的孩子,連說話的聲音都像一個痞子。曹睿提問道:“第一次發現他這種情況是什麼時候?”這個孩子媽媽說:“已經十多年了。”曹睿又問道:“孩子有沒說聽到莫名其妙的聲音(幻聽)或胡思亂想(妄想)?”他媽媽說:“他其他的都非常正常,無論說話、社交,隻是發病時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曹睿思索一番,基本可以斷定這個孩子不是精神分裂,精神分裂會出現一些幻聽或妄想等陽性特征,還會出現語言的片段化或虛妄化等,行為也會比較異常。那麼他有可能的就是人格解離。   人格解離是一種分離性(解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以往被稱為多重人格障礙。在這種障礙中顯示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這些中不同身份與人格交替以某種方式控製著患者的行為。國外研究表明,這種人格障礙起因往往在兒童期,遭受到虐待或性侵等暴力行為,人格解離作為一種防禦機製便會登場,一般都有一個主人格和多個副人格,最多的時候有幾十個解離的人格,主人格不清楚副人格存在,但這些副人格卻知道主人格,非常神奇的一種精神障礙。   曹睿接著又問這個男孩的媽媽,孩子在出現解離癥狀前後,有沒發生過什麼事情?孩子媽媽想了下說,孩子小時候是跟著他爺爺長大的,他爺爺喝醉酒經常會打他,當時爸爸、媽媽也不在,後來爸爸、媽媽才知道這個事,不過孩子當時已經那樣了,看了很多醫生都說精神分裂,隻有曹醫生這邊才認為他是人格解離。他媽媽問曹睿怎麼辦?曹睿和她說,根據國外的臨床經驗,要對孩子進行心理谘詢,尤其精神分析,了解出現問題原因,當然由於孩子患病時間比較長,現在出現一些狂躁癥傾向,所以還要服一段時間藥物,兩種人格目前能和平相處,一旦副人格成因找到了,可以通過持續心理谘詢,慢慢地變好。   當天下午,曹睿接到師弟小斌的電話,小斌跟曹睿說現在我們國家有了DNA庫,他可以去檢測下DNA,這樣也有幾率找到他的父母或親人。曹睿想這個技術確實比較先進,當天下午就專門到DNA檢測的專業機構采集了自己的DNA入庫,隻能期盼有個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