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原來都巴不得咱死(1 / 1)

謬論。   這簡直就是一個謬論,當年,太祖是殺了很多貪汙犯,因為四大案牽連的人是多。   但是,其中七八成,誰不是坐實了貪汙。   當年,刑法是嚴苛,貪汙五十兩就剝皮沖草,但貪汙也是真的。   有一部分貪汙牽連的家屬確實被流放了,這是事實,抄家都沖歸了國庫。   而如今,卻要將這些抄家的銀兩還給流放的家屬,縱觀歷朝歷代也是相當炸裂了。   當然了,現場沒有人提出質疑。   朱元璋死了,他們頭上的屠刀也都沒了,似乎所有的危機都消失了。   他們所有人心情好了,心情舒暢了,也都舒服了,沒有危機感了,感覺世界前所未有的和平了。   何況這種行為,對他們何嘗不是一個保護,都是做官的,誰還沒點應酬,貪一點就這麼重的刑法,以後誰還來做官啊!   至於皇孫會不會同意?   他們根本沒有懷疑過。   畢竟,這可是他們從小用儒學傳授長大的好學生,好學生怎麼能不聽話呢。   再離譜,也不會和太祖皇帝一樣吧。   如今天子自小儒學長大,對文臣極為信仰尊重,與朱元璋是完全不同,在幾日前,朱允炆就交代了大小事務令黃子澄多看著點。   並且當場給黃子澄領了翰林學士的頭銜。   要說黃子澄為什麼這麼自信,且有如此多文臣相投。   還是因為當年黃子澄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殿試之中取得了探花,朱元璋非常喜歡,在黃子澄進入翰林院後,就得到了提拔。   那時候正好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便令其當做朱允炆的老師,兩人交情極好,朱允炆對黃子澄幾乎言聽計從。   “太祖皇帝在世,我等不能多說什麼,但是太祖皇帝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新帝臨朝,你們曾經的觀念,都該拋棄了。”黃子澄背著手站在門前。   剛給身後的人下完了命令,轉頭就看到王海跑了過來。   黃子澄心情甚是高興:“想來太孫已經簽完了折子。”   一個皇帝,能對他言聽計從,可以想象,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等到黃子澄拿過折子看了一眼,眉頭深深一皺道:“為何沒有印章?”   “皇爺已經同意了折子,但是,沒有簽。”王海小聲道。   黃子澄大怒:“胡鬧,馬上就已經貴為皇帝了,怎麼還能如此任性,率性而為,不尊章法。”   曾經朱元璋時不時會這麼乾,沒人敢說。   但是朱允炆竟然也這麼乾,黃子澄自然甚怒。   黃子澄剛想要去找朱允炆,但是轉念一想,朱允炆如今悲傷過度,做了一些失去禮節的事情,倒是能令人理解。   黃子澄道:“這樣,本官這還有一個折子,勞煩遞交給太孫。”   “不勞煩,不勞煩,這是小的本分。”王海彎腰鞠躬遞過來折子。   黃子澄還是對王海比較滿意的。   要說這王海,在黃子澄麵前,基本也不要什麼東西,讓辦什麼事情,也都是盡心盡力。   長時間的接觸下來,黃子澄對朱允炆身邊的這個小太監就充滿了好感,而且問什麼就說什麼。   末了,黃子澄詢問:“對了,太孫有什麼異常麼?”   太祖駕崩,他很忙,一方麵作為太常寺卿,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祭祀等等流程,都需要他來規劃。   又因為太祖的親子都在外地,不能趕來,加之,為了防止有藩王進京,太孫朱允炆震懾不了他們,就需要盡快。   時間急了,很多流程都很匆忙。   他急匆匆的將流程規劃下來後,在他看來,太祖還留下了很多爛攤子需要做。   王海彎腰恭敬道:“異常是有一點,太孫剛剛頗有威懾,小的好像看到了太祖的影子。”   “應當是太祖駕崩,太孫傷心過度,有些異常倒是情理之中。”黃子澄並未多想,讓其走開。   就在這時候,黃子澄身後又走來一人。   身穿二品緋袍,繡錦雞,頭戴烏紗,見此一幕有些擔憂:“此刻遞交折子,是否有些急了些?”   黃子澄卻解釋:“陳大人,你乃兵部尚書,應當明白我等皆了解太孫,比之太祖,即可聽聞勸誡,又異常溫和,乃聖明之君,隻是,是否太祖在的時候,刻意為之,我等尚且還不知曉,且用此事探探虛實。”   自古以來,上位之前,一副麵孔,上位後,性情大變者不計其數。   但那並非性情大變,隻是真實麵目,沒上位之前的一切不過是偽裝。   當然,黃子澄對朱允炆很自信:“當然,其實本官了解太孫的秉性,任學聽勸,老實本分,又有賢臣輔佐,本官很有自信,能讓大明出現一個和平盛世,當然,現在多少摸不清太孫對本官的態度有沒有轉變,用這個折子稍微試探一下便可以了。”   “哦,黃大人遞交的什麼折子?”兵部尚書陳迪詢問。   黃子澄笑了笑神秘莫測。   按照流程,靈柩在宮中停放三日,移送孝陵,在停放三日。   其中,按照規矩,陪葬妃嬪共計四十六人。   隻是,朱元璋自己都重生了,這陪葬也沒有什麼意義。   何況,這些多數都是貌美的宮女。   難得善心大發之後,當晚,朱元璋守在靈柩旁,應付著宮內的人。   也有的妃子跑到近前,套近乎。   其實,這些朱允炆都心中明白。   陪葬之前,都是秘而不宣,隻有在陪葬那天才能知道名單,這些妃子們一個個哭訴在他麵前討好,朱允炆明白是為了什麼。   說到底,還是希望名單上不要有她們。   他早已經人老成精,不動聲色的應付著,雖然心中想著暫時將陪葬取消了,他人都回來了,再陪葬也沒有意義。   隻是,朱允炆的心裡麵多少有火焰在燃燒。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朱元璋就這麼令她們害怕麼,平日裡對待她們不好麼,為什麼你們不願意陪葬,給咱陪葬委屈你們了?   朱允炆不動聲色,看著整個奉天殿裡麵,哭鬧聲的各種表演景象。   有故意做作的,也有糊弄的,還有雖然在哭,但是嘴角忍不住笑的。   就比如此刻。   朱允炆胸腔有火氣在燃燒,目光死死的盯著一人。   呂氏心裡很高興。   她兒子馬上登基了,她也馬上要做太後了,兒子朱允炆成為了天下至尊,而她也將成為太後,地位尊貴,萬萬人之上。   以往,為了允炆繼位,她需要故作的不斷偽裝,將自己打造成為了最為嫻淑之人,太祖朱元璋對她多次誇贊。   常言呂氏頗為孝順,隨即提議讓太子朱標冊立側妃呂氏為太子正妃。   當初,朱標有一個原配,乃常遇春之女常氏,隻是當初意外病死了,常氏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原配常氏生了老大朱雄英早夭,接著納了一個側妃呂氏,又因為呂氏一族是南宋將領呂文煥後人,後來投降元軍,殺了很多百姓,到呂氏父輩呂本這一代又歸降朱元璋,朱標開始並不寵愛呂氏,這還是因為常氏在旁勸慰,加之朱元璋也看呂氏孝順,就讓朱標讓呂氏做了正妃。   朱允炆便是呂氏之子,本是庶出,呂氏後來做了太子妃,便成為了嫡長孫,不然的話,嫡長孫的名頭還在朱允熥那個朱允炆同父異母的弟弟身上。   “原來就這麼巴不得咱死麼?”朱允炆坐在棺木旁,目光陰沉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