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給自己送葬(1 / 1)

“一旦撤了檢校,天下百官,無不感恩聖孫大恩,聖孫問鼎天下,地位將穩固如山,藩王們也再無任何挑起混亂的後患。”黃子澄高興的連連開口。   朱允炆復雜的點頭:“是啊,可喜可賀。”   萬事都有兩麵性,黃子澄的這個出發點,其實以朱元璋的眼光看待,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從利益點出發,將對文武百官沒有任何製衡。   名譽雖提升,但後患卻比藩王更大。   沒有製衡的文武百官,皇權如何壓迫,黃子澄的手段是高啊!   以如此言論勸說,他已經能夠想到,如果不是他來了,朱允炆將會被這些文臣儒士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   什麼藩王之亂,在他眼中,隻是蠱惑聖孫的借口。   都是一群妖言惑眾,蠱惑君心的逆臣。   “聖孫,可是還在擔心藩王遺患?”黃子澄看朱允炆麵色不太對,當即猜出來了一些。   黃子澄心中了然,要知道,在此之前,黃子澄就多次在朱允炆身邊訴說,藩王的弊端,極力勸說藩王的霍亂。   更知道,太孫朱允炆,對他所說的藩王之威脅甚是贊同。   朱允炆還想要聽聽有什麼逆天言論,看看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他順著話點頭,目光在黃子澄看不到的地方頗為有些陰沉不定。   黃子澄臉上欣慰一笑,心中樂嗬嗬的想著:“好聖孫一撅屁股,咱就知道聖孫想的什麼。”   朱元璋乃暴君也。   天下群臣誰人不會懼怕,在黃子澄看來,朱元璋雖是暴君,長期高壓必定滋生大亂,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大明也不是沒救,看看聖孫,好學勤奮,最關鍵的是聽勸,對治國之策能聽進來。   在這漆黑的大明朝,他與聖孫,如何不能建立一個繁榮盛世。   “聖孫且耐心等候,臣已經與眾臣有了議論,到時候殿下登基,看臣等為您掃清障礙。”黃子澄直言。   朱允炆笑容越發的燦爛,不斷點頭。   很快。   時辰到了。   午時過後。   文武百官,皆列守奉天殿前。   “陛下,陛下啊,您怎麼走了啊!”   “嗚嗚嗚,皇上啊。”   “皇上啊,若有來生,臣還願做您的臣子,世代供奉。”   “若非殿下年幼,老臣定當舍命陪伴。”   朱允炆跪在自己的靈柩旁,趴著身子,目光卻滴溜溜的賺著,通過擺放供奉的桌子下麵縫隙,正好能看到一個個來哭喪的文武百官。   馬上就要啟靈了,現在文武百官都在供奉。   眾文武在哭泣。   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以另一人的目光,看看誰對他是真哭的,誰又是假的。   朱允炆跪在地上,實際上滴溜溜的兩眼在看著眾人。   因為下過令,各地無須奔喪,不隻是藩王,以及各地布政使等皆不需入京,而此地供奉者,皆為朝中文武。   又因為諸多嬪妃,其實與朱元璋情深義重者,多數都已經死去。   少數幾者,也年邁老矣。   此等事情,也因為關懷為主要,不曾讓其參與。   餘者後宮嬪妃,有部分是被朱元璋當初寵幸,有部分選妃後,未曾見過的,這些朱允炆無須關注。   倒是朱允炆身邊的張美人,情深意切,哭聲甚是悲傷。   不過,也沒有影響到朱允炆偷偷的盯著眾人。   “方孝孺此子不錯,知進退,注重理解,雖有些酸儒,卻性情耿直,不似黃子澄那般,在咱活著的時候一麵,現在又是另一麵。”   朱允炆心頭滿意,方孝孺哭泣甚是傷心,這是真哭,非是假哭,痛哭流涕,天地君親師,君者為最上。   就這個表現,朱允炆給打了個滿分,心裡麵想著未來可以重用,頂替黃子澄那個老東西。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和黃子澄一樣黑了心看走眼。   還有一人。   耿炳文。   耿炳文可是朱元璋的老夥計,當年共同作戰,並且老實本分,四大案與人家都沒有任何牽扯,可謂是知進退。   是朱元璋內心認可為數不多的老將。   朱允炆對耿炳文表現滿意點頭。   另外還有一人,表現也比較好,那就是董倫。   此人曾經被朱元璋派遣做過朱標的老師,教過朱標,可謂是老臣了,官拜禮部侍郎,因為性子耿直,不會來事,能力雖有,卻非是當初朱元璋的首選。   有做表麵功夫的,也有表麵功夫都做不到位的,但這可是難得的觀察機會,看看誰對他忠心耿耿,誰對他陰奉陽違。   在他死了後,歡天喜地的。   這時候都能看出個大差不差。   隻是,看完了一圈,除了有數的一部分之外,也有一多部分,哭的時候嘴角都壓著笑的。   尤其是朱元璋活著時候,很看好的一人,兵部尚書齊泰。   此子臉上甚至笑容都快憋不住了。   “咱死了就這麼開心麼?”朱允炆心頭震怒。   看了個七七八八之後,若真是二十歲毛頭小子朱允炆,也不可能發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個簡單的發喪,就能看出來這麼多的貓膩。   但這可是人老成精的朱元璋。   良久,看完了之後。   朱允炆摸著靈柩痛哭,他痛啊!   被騙了。   被這麼多人騙了。   這麼多人都騙他。   就因為他是農民出身,被這些讀書人就如此欺騙麼?   要不是借此機會,他還被蒙在鼓裡。   “殿下時辰到了,該啟靈了。”   便在此刻,黃子澄臉帶微笑的宣讀了帝崩懿旨,總體上來說,上麵就是用來宣告著太祖皇帝的功績。   起始於微末等等。   然後太常寺卿黃子澄就來到了朱允炆身前。   朱允炆還沒有看夠,總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抬頭問:“結束了麼?”   黃子澄看著朱允炆眼眶還有些紅,當即甚是觸動。   這才是真正的好聖孫啊,老實孝順,吃苦認學,儒雅隨和,仿佛集合了全世界所有的優點。   有此聖孫,那麼太祖皇帝留下的爛攤子,何愁不能解決。   黃子澄語氣沉重:“殿下節哀,已經到起靈的時間了。”   對黃子澄,朱允炆也是看出來了。   對他功德是承認的,驅逐元擄,建立新朝,南征北戰,功績卓越,但,治國卻不行,一味高壓,最終還是要他老黃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幸好有個好聖孫,事半功倍。   “咱還真舍不得啊!”朱允炆摸著靈柩。   要不是今天給自己送葬,他何曾能夠觀賞到如此景象。   看到整個朝堂如此真實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