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論賢能(1 / 1)

“朕覺得,‘一朝天子一朝臣’,說的很對,如今太後薨逝,朝野上下都在等待朕的動作,朕也確實應該撤換一些臣子,呂相說說,該以何種標準,撤換大臣?”   趙禎期待著呂夷簡可以給他一個絕佳的理由,按原本的歷史推進,呂夷簡會順水推舟,迎合皇帝的意思,將太後提拔的大臣,悉數列入外放名單,如果他真這麼做,趙禎就會順手把他的名字也加入進去。   “臣以為,官家乃天下之主,臣子們從來不是太後的臣子,群臣都是為官家效忠,今年全國各路有不少州府出現災荒,急需朝廷派人派糧,值此內憂之年,臣認為此時不宜整飭中樞。”   呂夷簡先試探了一下,顧左右而言他,揣著明白裝糊塗。   “呂相不必拿這些話搪塞朕,朕要的是什麼,你心裡清楚。還是說,你擔心自己也是太後提拔之臣,怕朕把你也撤換了?”   “臣絕無此意,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對官家的忠心,天地可鑒……”   趙禎一聽,抬手打斷了他的第二次表忠心,看來自己不給出一點承諾,他是不會說乾貨了。   “好了,說正事,朕給你個承諾,隻要你真心為朕謀劃,朕無緣無故,絕不會撤換你,說些有用的。”   “謝官家,臣以為,不應以是否為太後之臣,還是官家之臣為考察標準,而應以能否做成事為考察標準。”   “若以前者為準,則朝廷上下,立刻就會出現兩黨,太後黨和官家黨,誠然,太後已崩,管不了身後事,但若官家將太後黨全部逐出中樞,定會使得眾人認為,官家輕賢能,而重親疏,長此以往,官員不想著如何做成事,隻想著如何站好隊,此舉隻怕會讓官家失去真正的肱骨之臣。”   呂夷簡入宮前聽說八大王被趙禎關在了府中禁閉,閻文應又突然被外放去了西京留守司。   從這兩件事中,他推測,八大王應該是把趙禎的身世說出來了,但趙禎並沒有做出任何舉動,因此他敏銳的察覺到,官家似乎並不想清算太後,所以此時,他立刻換了一種說法,迎合皇帝。   果然,呂夷簡此話說完,見趙禎陷入沉思,不自覺的認可著點頭,呂夷簡察言觀色,心中知道,自己再一次猜對了。   “呂相說的有道理,朕確實不願主動挑起黨派之分,那後者呢?”趙禎語氣緩和,算是認同了呂夷簡的話,讓他繼續說下去。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官家主國柄,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臣認為,當以賢能為考察標準。”   趙禎不解的問道:“賢能?如何為賢,如何為不賢?以此為準是否過於寬泛,呂相細說。”   呂夷簡繼續道:“臣認為,評價一個臣子是否賢能,不應以家室、門第、才學、聲名等等為考察內容,而應以事擇人,誰能做成事,誰就有賢能,誰做不成事,誰就無賢能,有賢能便用,無賢能便黜,如此,天下才俊,凡能做成事者,皆入官家彀中,國朝豈有不興盛之道理。”   趙禎眼中滿是贊賞,心裡默默的說道:“說的好啊,不愧是‘二十餘年天下相’,已經有了實踐論的雛形。”   自古以來,能做成大事者,有幾個是白璧無瑕的。   政治不是你死我活。   政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圓融變通,是妥協,是拉一派打一派,是用最小的代價去做更多想做的事。   “呂相的觀點與朕不謀而合,稍後擬定一份詳細的奏章,呈上來,把你認為,不夠賢能的官員名單附上。”趙禎心悅的說道。   此時此刻,趙禎體會到了一種操縱別人命運的快感,頗有一些‘你打報告,我批條子,讓他卷鋪蓋滾蛋’的惡趣味。   ……   先後處理了許希、閻文應、張茂則、趙元儼、顧青山、呂夷簡的事,一下午的功夫終於過去了,天色也已接近黃昏。   垂拱殿內外有宮女內侍穿梭忙碌,為各處的宮燈點亮蠟燭,宮內的光線逐漸多了起來,燭光搖曳,不刺眼,但也不太亮。   趙禎靜靜地坐在龍椅上,翻看著今日呈進禦前的劄子。   劄子,又稱劄子,是宋朝獨有的一種文書,可上行也可下行,其特點是奏議簡明扼要,且可以直達皇帝。   凡在京從七品及以上,在外從五品及以上,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各級官員皆可寫劄子直接上呈皇帝,此舉可大大增加信息的傳遞速度,提高事情的處理速度,使皇帝可以更快的了解到國家的實際情況,權力也不會被過分架空,同時,也可以讓皇帝對中下層官員的能力認知更為明確,有利於提拔心腹和有才能的人。   劄子最忌晦澀難懂,因此它的另一個重要特點,便是內容質樸簡潔,無論是皇帝還是臣屬,都喜歡用劄子奏事、議事,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揣摩,含糊,耽擱急事。   趙禎本著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每一本劄子他都要翻看批閱一遍,有些向皇帝舉報官員貪贓枉法的,就命禦史臺派人去核查;向皇帝提建議,認為哪些政策不當,應該怎樣怎樣改的,趙禎會斟酌一二,覺得可行的就批準,覺得不夠成熟但有亮點的,就發去中書讓宰相和執政大臣們完善完善,覺得完全行不通的,就畫個叉打回去。   趙禎第一次掌握權力,這種滋味很美妙,他完全感知不到時間的流逝,樂在其中,整個人的精神狀態,與他身處的地位越發契合。   “官家批閱劄子多久了?”從皇城司返回福寧殿,發現官家不在,問過才知道,趙禎還在垂拱殿批閱劄子,張茂則急匆匆的過來,見殿內燈火通明,於是小聲向兩個內侍黃門詢問。   “張先生,自呂相走後,官家已經批閱劄子一個時辰又四刻了。”   “怎麼不進去讓官家休息休息?”張茂則皺眉問道。   “這……張先生不在,我們,我們不敢進去打擾官家。”   “好吧,去小膳房拿些點心,我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