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習練射藝(1 / 1)

張茂則走出門外,任守忠就守在門口。   “任供奉,官家叫您進去。”   任守忠連忙畢恭畢敬的急趨入內。   “臣,內東頭供奉官任守忠,參見官家。”   “免禮,朕有差事交給你。”趙禎一邊整理著袖口,一邊說道。   “請官家吩咐。”   “朕發現,自從大娘娘病重之後,宮裡的人是越來越不安分了,上至都知,下至小黃門,個個都想把宮裡的消息放出去,賣個好價錢,這可不行。”   “朕聽皇後說,你治理內廷素來嚴明,朕想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如皇後所說的那般。”   “清宮一事,朕想交給你去辦,你可願意?”   趙禎之前的想法是,提拔張茂則為宦官第一人,其餘高級宦官全部發配出去,但昨晚皇後親自向他舉薦了任守忠,思前想後,他改變了主意。   之前確實是有些考慮不周了,權力會讓人迷失自我,無論內廷還是外朝,都不應該把所有權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張茂則確實忠心,但這份忠心能持續多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還是一輩子。   人心是會變的,對於君主來說,製衡不代表不信任,有時候反而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一個臣子。   “微臣叩謝官家隆恩,臣一定把差事辦好,保證不會冤枉一個無辜者,也一定不會放過一個心術不正者,請官家放心。”   任守忠大喜,他知道,自己又一次壓對了寶,沒想到皇後居然這麼上道,親自給皇帝吹枕邊風。   “好了,去做事吧,朕也要去練功了。”   ……   趙禎回到福寧殿,來到了練功房,教頭已經等候多時。   “臣,捧日天武四廂都虞候,楊文廣,參見官家,官家聖躬安否?”楊文廣一身勁裝,恭敬的給趙禎行跪拜大禮。   楊文廣,字仲容,楊業之孫,楊延昭之子,生於鹹平二年(999年),差遣為捧日天武四廂都虞候,從五品,是北宋管軍八位之中,排序第七的高級武官。   捧日天武二軍,原屬殿前司管轄,後析出,設帥臣獨立領之,兩軍各分左右廂,共四廂,每廂又分四軍,一軍二千五百額,共管領四萬禁軍,均為上軍。   北宋禁軍體係,上軍月俸1000錢以上,中軍月俸500錢左右,下軍月俸300錢左右。   趙禎等他行完大禮,笑著上前,將他扶起:“楊帥平身,朕近日想研習六藝之射禦,聽說楊帥弓馬嫻熟,乃是以一敵百的猛將,朕想向楊帥學習一二,希望楊帥不吝指點。”   楊文廣聞言大驚:“官家身居九五尊位,不該學這些武夫的粗淺本領,非臣不願教給官家,隻是這騎馬射箭,有一定的危險,官家貴體,萬一有個閃失,臣就是誅滅九族,也擔待不起啊!”   趙禎笑了笑,並未言語,而是起身走到了一旁的弓架上,挑選起戰弓來。   宋朝的戰弓大體可分為五個檔次,四鬥、六鬥、八鬥、一石、一石二,基本對應現代的60磅、90磅、120磅、150磅、180磅的傳統弓。   趙禎選了一把拉力最小的四鬥戰弓,約等於60磅的傳統弓。   他從箭靶處向前走了一百步,轉身、上弦、試弓、瞄準。   動作流暢、協調、完美。   嗖!啪!   一道白矢疾如閃電,破空而去,直直命中靶子的紅色區域和黃色區域交界處。   箭靶上共有三色,最核心的黃色區域有兩檔,為十環和九環,紅色區域有三檔,為八環、七環和六環,至於草色區域,則為五環及以下。   楊文廣忍不住鼓起掌來,叫好道:“想不到官家竟然文武雙全,是臣方才瞎了眼,竟然以為官家未曾接觸過射箭,看官家的射箭手法,必定是有名師指點,已經登堂入室,臣這點微末伎倆,恐怕官家用不了幾天就能學盡了。”   趙禎皺了皺眉,他對這一箭的結果並不滿意,以正常人的平均步長75厘米計算,百步即75米,而60磅弓的有效殺傷距離是90米,最遠射距超過300米。   前世,趙禎最擅長的就是這個磅數的弓,100米範圍內,可以說是百發百中,指哪打哪。   趙禎心道:“看來這具身體還是太弱,欠缺鍛煉。”隻開了一箭,他的拇指已經微微有些顫抖,柔嫩的指腹被弓弦摩擦的生疼。   他放下戰弓,一本正經的對楊文廣說道:“楊帥自謙了,朕開此箭,隻是想向你證明,朕並非隻擅文道,武道朕也有涉獵,朕是個男兒,男兒哪能隻知禮樂,而不知射禦呢?”   “聖人曰:君子以六藝傳家,禮樂教化之、射禦征伐之、書數治理之。此六藝為養國子之道,缺一不可,我大宋雖以文治國,但不代表,文人就沒有武力。”   楊文廣立即收起恭維奉承之心,而是尊敬的說道:“臣,謹受教。”   “官家想學什麼?臣必定盡心教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趙禎這才笑道:“楊帥要做的很簡單,隻需在旁糾正朕的動作,偶爾回答朕的疑問即可。”說完,不再理會楊文廣。   首先,他在弓架旁找了一枚黃銅護指,然後再次搭上一支箭,瞄準、撒放。   這次帶了護指,撒放時不必考慮弓弦對手指的巨大壓力,可以把精神更多的集中在瞄準上。   嗖!啪!   這一箭,比上一箭勁頭更盛、準頭更足,一箭射中箭靶更靠近中心的黃色區域。   九環!   楊文廣微微側目,心道:“看來官家確實不是蒙的,而是真的有些本事。”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隻此兩箭,楊文廣已經看出了些許端倪。   趙禎的撒放手法為拇指撒放,和宋軍常用的三指撒放不同,這種撒放方式,對弓弦的擾動更小,因此準頭更足,但由於隻用一根手指拉弦,因此對手指的力量要求較高,練習難度更大,宋軍之中並不以此法為主流。   趙禎選擇四鬥戰弓,也是有此考量,犧牲磅數換取準頭,這是受前世競技玩法的影響。   軍中用弓,追求的是高磅數,並不過分追求準頭,畢竟一次射出去上萬支箭,單一一支箭的準頭並不重要。   但那是對於士兵來說,對於武將而言,高磅數、高命中,乃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軍人慕強,帥強將從,將強兵從,沒點本事,根本鎮不住驕兵悍將,等上了戰場發號施令,底下的人隻會陽奉陰違。   而楊文廣,就是那種既能開強弓,又能保持高準頭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