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早,趙禎沒有在溫柔鄉中流連忘返,而是一如往常的早起晨練。 現如今,趙禎晨練的內容在射箭、騎馬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門五禽戲。 這是太醫院的翰林醫官們經過多方考證、去蕪存菁、總結整理出來的一套強身健體、固本培元的動作。 五禽戲每戲三動,共計十五個動作,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五種動物的靈韻。 可依次施展,也可單獨施展,對動作姿勢沒有嚴格的要求,核心在於舒緩身心。 “楊帥,今日上午,朕要前往洪福院瞻仰生母遺容,你不必陪同,用過早膳後直接去步軍司,協同步帥整頓兵馬,等朕瞻仰結束後會直接過去。” “臣遵旨。” “狄青,你去跟講武堂的第一批生員們說,從今天開始,到四月十四日結束,朕給你們放十天假,十天後,講武堂正式開課。” “回官家,十天結束後,我們在哪裡集合?” “去樞密院報道即可,朕會提前知會,讓他們安排好集訓場地。還有其他問題嗎?” “臣沒問題了。” …… 洪福院祭奠生母,說的好聽點叫瞻仰生母遺容,其實就是開棺驗屍,因此陪同之人除了在京從三品以上的重臣、宗親、外戚,還有太醫院的全體醫官。 流程、祭品、儀式,均由太常禮院安排,趙禎隻需在贊禮官的提示下,一步一步的執行即可。 祭奠是很嚴肅的一件事,尤其涉及到皇室,更是繁瑣到無以復加,但這就是禮製。 禮製是人類從原始野蠻,邁向先進文明的一個重要工具,沒有禮,人類便與野獸無異。 在最原始的社會,禮製不僅是日常行為的準則,更是一種法律規定,所謂‘出禮入刑’,凡是不受禮法約束的,就必然要受到刑法的處置,而古刑法一般都和肉刑甚至死刑掛鉤。 後世將刑和禮分成兩部,是因為大家發現,讓所有人都嚴格遵守禮法很難,但讓所有人都不觸犯刑法比較容易。 因此,在禮和刑之間開辟出的這片不提倡也不禁止的區域,俗稱‘不違法,但不道德’。 …… 走完了一係列流程後,趙禎特命太醫院判、宰相、八大王、以及李宸妃的胞弟李用和一並入內,確保在開棺的第一時間,四方勢力的代表,能同時看到棺內實況。 至於趙禎,則是站在門口等消息。 這是太常禮院的安排,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李宸妃的遺容嚇到皇帝,那可就出大問題了。 片刻後,四人依次出來,太醫院判最後出門,趙禎問道:“情況如何?” “回官家,臣方才第一時間看到了宸妃娘娘的遺容,可謂栩栩如生,臣認為,這是使用水銀精心養護後的結果,宸妃娘娘的下葬,絕不是草草而為。”太醫院判站在自身職業的角度給出了一個說法。 趙禎又問向李用和:“舅舅,你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回官家,臣見棺內姐姐的遺體上穿的乃是皇後服飾,可見,大行太後對姐姐的身後事極為重視,絕不是傳言中的那樣敷衍了事。”李用和一臉悲傷感動的說道。 趙禎再問宰相呂夷簡。 “回官家,臣看到的與院判和國舅看到的一致,臣以為,既然大行太後以皇後之禮為宸妃娘娘下葬,官家可全大行太後之意,正式追封宸妃娘娘為先帝皇後。” 趙禎點了點頭,最後問向八大王趙元儼。 “王叔,今日當著文武百官、外戚宗親的麵,你還有何話說?一並說完。” 趙元儼顫顫巍巍的手持著笏板,撲通一下跪在地上:“臣,錯了,請官家重罰。” 沒有狡辯,直接認錯,趙禎微微驚訝的看了他一眼,差點以為,他也是被人蒙蔽的。 但此事已經鬧到了這個地步,不嚴懲無以慰先靈。 “朕今日開棺,叨擾生母亡靈,是為還養母劉太後一個清白,相信生母在天之靈會理解朕的。” “朕受大娘娘庇佑十年,卻差點因為一些風言風語而誤信讒言,足可見眾口鑠金,人言可畏。” “荊王趙元儼,自太後薨逝,屢進讒言,煽動輿論,詆毀皇家清名,朕多次申斥仍不聽,即日起,褫奪王號,降為荊國公。” 趙元儼跪在地上的身體猛地一顫,語氣顫抖的謝恩:“臣,謝官家開恩。” 趙禎說的那幾個詞,每一個拎出來都是重罪,但最終的處罰僅是奪了王號,再無其他處罰,確實是開恩了。 …… 上午的事情結束後,趙禎沒有回宮,而是直接去了步軍司大營,楊文廣和步帥均已等候多時,趙禎抵達後簡單的見了一遍高級將領,接著就是遴選生員。 返回皇宮時雖然已經天黑,但趙禎還是徑直去了垂拱殿,召來宰相呂夷簡、副相晏殊,商議政事。 “朕覺得,宗室外戚子弟該好好管管了,兩位卿家有何想法?” 晏殊雙手縮在袖口裡,先看了看呂夷簡,而後率先開口道:“回官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我朝設有宗正寺,雖無實職官坐堂,但機構仍在,隻需授予判寺差遣,恢復宗正寺職能,便可對宗室和外戚進行管理。” 趙禎覺得,這個提議不錯,恢復各機構職能是個好法子。 “臣以為,宗正寺的機構級別太低,不足以管理起龐大的宗室外戚團體,且宗室和外戚應當加以區分,不能以一個機構管理兩個群體,這會導致宗戚合流,於國朝不利。” 趙禎想了想,覺得呂夷簡說的似乎更有道理。 晏殊若有所思:“若如呂相所言,臣覺得,可以擴大宗正寺的規模等級,以高階官員判寺事。” 趙禎總結了一下說道:“宗正之職,古已有之,掌五服之內宗室名籍,調解宗室糾紛,賜予宗田,請授官爵,以及諸般雜事。” “自今日起,改宗正寺為大宗正寺,設大宗正一人,由朕親領,另外,改右諫議大夫孔道輔的差遣為判大宗正寺庶務。” “兩位相公可有異議?” 孔道輔乃是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孫,對於宗法這一塊,可以說是很有發言權,名頭也夠響,鎮得住這幫宗室。 “臣無異議。” “那好,明日讓中書門下擬好誥命文書,送朕加璽。” “臣遵命。” 目送兩位大臣離開垂拱殿後,趙禎也要回福寧殿用晚膳。 趙禎剛走出殿門,一個身穿青衣,頭戴烏紗帽,麵白無須,身材纖挑的‘小內侍’迎麵走了過來。 “六哥,奴奴聽說你今日忙碌了一整天,連晚膳都沒進,就做了一些點心,想送給你嘗嘗。”
第二十二章·終結輿情(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