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奏請新軍(1 / 1)

四月二十二日,趙禎從溫柔鄉中起身。   陳嘉月昨夜初承雨露,折騰的厲害,今早沒能爬起床,趙禎有些心疼,便讓她再多休息會。   晨練開始前,趙禎先派人去了趟中書省,讓中書舍人製作敕封陳嘉月為縣君的聖旨。   國有兩製,一為內製,一為外製。   內製指翰林學士院下屬的‘翰林學士’和‘知製誥’,二者專門負責起草比較重要的聖旨,辦公機構設在皇宮之內,以供皇帝隨時傳召擬旨。   外製指中書省下屬的‘中書舍人’,自從翰林學士院侵奪了為皇帝擬定製詞的權力後,中書舍人的地位便一降再降,隻能起草一些不怎麼重要的聖旨,且辦公機構設置在皇宮之外。   授予‘官職差遣’和‘身份地位’的文書可統稱為‘誥命’,文書又可粗分為三等:敕書、製書、冊書。   敕書是最低的一等,一般任命正六品及以下的官職差遣時使用敕書;任命正四品至從五品的官職差遣時使用製書;再往上,就要使用冊書任命,像皇後、太子、王爵,以及二府三司的長官等位高權重的職位,均要使用冊書任命。   聖旨本質上就是皇帝的命令,其格式、規格、流程等等,歷朝歷代均有不同,總的來說,就是看皇帝個人的喜好。   皇帝比較細致,那麼皇命文書就會細分為很多種類,每一種文書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對象。   皇帝比較粗放,那麼皇命文書也可以隻用兩種:昭告天下用‘詔書’、宣告百官用‘製書’,其餘一律不用。   如今太後喪期已過,趙禎可以毫無顧忌的敕封自己的女人。   楊太後收陳嘉月為養女,本想讓她曲線競爭掖廷之主,但沒想到趙禎竟然直接把她睡了。   帝範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庶,眾也。凡人君有動作,兆億庶眾鹹瞻仰,以為則而行之也。   關於皇貴妃的遴選流程和條件,趙禎早就已經在聖旨中明確列出,參加遴選和走後門是兩條路,通向的位置完全不同。   趙禎身為皇帝,身為治人者,他不可能帶頭破壞自己定下的規矩。   因此,他從始至終就沒想過讓陳嘉月當皇後或皇貴妃,既然沒有這個想法,那自然是,該睡就睡。   趙禎的後宮百花凋零,皇後被軟禁,妃嬪被遣送出宮,陳嘉月成了獨苗。因此宮裡地位最高,輩分最大的楊太後,就承擔起了教導趙禎妃嬪的重任。   ……   總結了前段時間日日早朝的經歷後,趙禎覺得,似乎也沒必要日日上早朝,隔三天上一次早朝就足夠了,畢竟他也不是天天都有詔令要下達,官員們更不可能天天都有大事要上殿當麵奏陳。   所以今日早朝,趙禎下了一道詔令:從今日起,每隔三日上一次早朝。官員們不必日日入宮朝見,每日辰時四刻(8:00),準時到達各官署上班即可。   如趙禎所料,收假後的第一日早朝,官員們聽完詔令後,都沒什麼大事要說,於是趙禎宣布散朝,而後直接去了內閣。   ……   在內閣議事廳中依次落座後,趙禎拿出第一本奏劄,開口說道:   “這是‘西北四路經略安撫使’程琳到任後上奏的劄子。”   “程琳到任後,馬不停蹄的先去點檢了秦鳳路兵馬,遴選精兵二萬二千餘,裁汰老弱無數。”   “程琳上奏說:邊防糜爛,根在無序。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軍中有文官,有武官,有宦官。山頭林立,各自為政,拉幫結派,各成團體,號令不一,令行不止。且文官貪財,武官惜命,宦官貪財又惜命……到任後選拔精銳為戰兵,裁汰老弱為剩員,製定軍法,統一號令。”   趙禎說到這裡,抬頭看了看三位閣老,而後繼續說道:   “程琳擬將這二萬二千餘精兵編為一軍:軍下設四部,每部五千六百餘;部下設四團,每團一千四百餘;團下設四營,每營三百五十餘;營下設四都,一都八十餘;都下設四隊,一隊二十一人;隊下設四伍,一伍統四兵,額外設一伍長,每伍共五人。”   “他稱此製為‘隊伍製’,請求朕批準,在其所轄四路次第施行。”   趙禎說完,將手中的奏劄遞給三位閣老,讓他們互相傳閱。   張耆判兵部,因此由他先行發言,隻見他拱手一禮,而後開口說道:   “什伍之製,自古有之,此製如人之左右手,指揮調度,如臂使指。我朝兵製以‘廂軍營都隊什伍’編練施行,至今未有大變。程琳到任後,不先巡視鎮寨,整頓不法,倒想更易兵製,重立法度。官家,臣以為,程琳此舉,有擁兵自重之嫌。”   趙禎點了點頭,心中想著:“對味了,大宋傳統,遙控指揮,就是這樣。”   趙禎開口說道:“張閣老言之有理,但這奏劄畢竟是程琳到任後所上的第一道奏劄,若是第一道奏劄朕就否決,恐傷邊帥進取之心,朕以為,不妨先試行著,若是經驗證後確實不可行,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再恢復舊製也不遲。”   張耆聞言,微微皺眉,繼續堅持道:“官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邊事相關社稷安危,豈能如此兒戲,臣還是堅持,不予批準。”   趙禎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既然張閣老不同意,那朕便不予批準,明日下詔,讓程琳回京,另選邊帥吧。”   趙禎輕飄飄的一句話說完,三位閣臣身軀一震。   官家怎麼不按常理出牌?上來就掀桌子,這還怎麼玩?   邊帥上奏,樞密拖延,這說白了就是爭權奪利而已,反復拉扯上幾輪,樞密得到足夠的利益,邊帥自然也能得到該有的權力。   以往皇帝是會偏向樞密的,畢竟邊帥鎮守一方,若是權力過大,隨時有可能形成割據。樞密時不時的敲打牽扯上一二,也能讓邊帥時刻保持清醒,不至於擁兵自立。   但趙禎隻因為閣老的一句話就要廢了邊帥,這可就要命了。   呂夷簡趕緊開口:“官家不可,邊帥鎮守一方,乃封疆大吏,除授怎能如此兒戲,朝令夕改,天下必將大亂,臣請管家三思。”   “況且,臣倒以為,張閣老遠在中樞,不知邊弊,程經略上此奏也是多方巡視後的結果,我等遠在千裡之外,不知實況,怎可輕率定奪。”   “臣同意程經略的上奏,隻是這各級將官的任免還需官家親自揀選,不可盡用程琳舉薦之人。”   趙禎的目的達到了,他點了點頭道:“那就如呂閣老所言,讓程琳隻在秦鳳路試行,不得擴大到四路便是。”   三人這才微微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