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便是喜歡調和的。 在一間無光的屋子裡,你若主張開一扇窗,他們大抵是不願意的,但你若主張拆掉屋頂,那他們就願意跟你討論開窗的問題了。 張耆說他不同意程琳的上奏,趙禎從諫如流,當即就要下令罷免程琳經略使的職位,呂夷簡就隻能站出來反對張耆,同時勸趙禎不要沖動,然後大家冷靜下來,重新討論起讓程琳試行新製的問題。 其實趙禎本來的目的就是想讓程琳隻在一路試行。 程琳所奏的‘隊伍製’,其實就是‘四四製’,這是基於宋軍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火器應戰的前提下,‘什伍之製’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的宋軍。 以四為進,可以施展‘四排火銃陣’,更替發射,威力不俗。 等火器再發展發展,就可以嘗試推行‘三三製’,在軍中練習‘三排火銃陣’,這可是火銃時代最經典的陣型,經受了無數戰爭洗禮而總結下來的火銃陣法,在這個時代,可稱得上一大殺器。 呂夷簡繼續道:“程琳奏請:軍設‘總管’、部設‘鈐轄’、團設‘都監’、營設‘監押’、隊伍設‘長’。均用率臣之名,官家以為如何?” 宋朝各路率臣又稱領兵官,以所領兵馬多寡而命名,一萬左右稱總管、五千左右稱鈐轄、一千左右稱都監、五百左右稱監押。 至於‘廂主、軍頭、營頭’這些,都是統兵官,與率臣不是一個係統。 統兵官負責各路兵丁日常訓練,領兵官既率臣負責戰時領兵出征,征伐結束後,率臣回京復命,其所領兵丁返回各營。 趙禎道:“我朝募兵本就是為戰而募,但戰時和非戰時卻設立兩套編製,朕認為,這是致使軍隊無序的原因之一。” “程琳所設‘軍部團營都隊伍’與‘廂軍營都隊什伍’,第次相等,既如此,為何還要另選領兵官?故,朕有意命人考察各級統兵官,擇其賢者,授予兵柄,如此兵知將、將知兵,軍令下達方可暢通無阻。” 李諮見縫插針的說了一句:“官家,祖宗定下‘更戍製’,防的就是‘兵將相知’,此舉是否不妥。” 趙禎組織了一下語言道:“我朝太祖吸取唐末‘守外虛內’以致藩鎮割據之弊端,收天下精兵拱衛京師,認為‘守內虛外’方可無虞。” “然精兵聚於京,久不聞戰事,以致武備廢弛。而邊境陳兵寥寥,兵將兩不知,戰力更是低下。外敵頻頻入侵,我朝且戰且退,然狼子野心之輩,畏威而不懷德,退讓隻會助長其囂張氣焰,使之胃口越來越大,終有一日會吞並我朝國土。” “朕知矯枉必過正,然此時邊境戰事將起,是否可以稍授邊臣以兵柄,待朕徹底收復失地,恢復漢唐,再收回兵柄也不遲,閣老們認為可行否?” 呂夷簡和李諮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知曉趙禎的野心。 收復失地,恢復漢唐!想想都讓人心神激蕩!若此事真能做成,那這一代君臣必將載入史冊,名傳千古。 呂夷簡不貪財,不圖名,唯獨想做事,而這世間再無比‘收復失地,恢復漢唐’更具有挑戰性的事了。 李諮精通財經,樂於為國斂財,但養兵千日而不用,那這錢不就白花了,因此李諮也支持趙禎。 至於張耆,更不必說,當日講武堂開堂禮上,他已經聽到看到了趙禎的野心,身為武臣,國朝武力越強橫,武官的地位就越高。 此時的大宋還沒有經歷宋夏開戰後的連戰連敗,因此對於戰事,臣僚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但趙禎心裡清楚,大宋的軍隊是個什麼樣子,若此時宋夏開戰,大宋必敗無疑,這也是為何他親政以來,拚命提振武力,抓牢刀把子的根本原因。 趙禎打心底裡不想輸,也不敢輸,輸一次,未來神州陸沉就再也無法避免。 宋朝的國力在宋仁宗手中達到巔峰,賢臣名將層出不窮,太祖太宗沒能完成大一統,那麼最有可能完成大一統的就是仁宗朝。 “臣等願為官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人拱手說完,相繼露出笑容,趙禎也麵帶微笑。 君臣繼續論政。 李諮道:“官家,程經略未曾上奏重組後的新軍待遇問題,臣認為,此事不可輕忽。” 趙禎收起笑容,凝重的點了點頭:“朕明白,不知李閣老有何想法?” 李諮道:“我朝禁軍分三等:上軍月俸1000錢、中軍月俸500錢以上、下軍月俸500錢以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上軍月俸為定值,但中軍和下軍月俸卻變動極大。” “我朝發放俸祿都是直接交給將領,由將領代為發放。軍中月底發放本月俸祿,而將領多半會以各種名目克扣士兵月俸。士兵辛苦一個月,到手的俸祿大多不足額。” “上軍還好說,1000文是定值,克扣起來名不正言不順。但其餘兩等便可以隨意克扣。中軍基本月俸為500文,將領就發500文,多餘的都被將領私吞。下軍被克扣的更多,有時候甚至分文沒有,隻能領到一些醬菜鹽巴。朝廷所發俸祿,大半落入將領口袋。” “因此,臣請官家命專官,於每月初一發放士兵本月俸祿,且不得讓將領代為發放,保證士兵應得之錢,士兵作戰才能用命。” 趙禎看向李諮的眼光中充滿了贊賞,不愧是精於算計的臣僚,不僅會算賬,還會算人心。 趙禎記得,嶽家軍的軍餉發放形式就是如此,嶽飛親自安排人手發放士兵俸祿,且每次都是本月初一發放本月俸祿,各級將領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染指軍餉。 且不論嶽家軍的待遇到底有多高,僅此一條,他能把士兵該得的俸祿一文不差的發到士兵手中,就憑這一點,他就已經超過了大多數軍閥。 從古至今,喜歡畫餅而不兌現的領導,注定得不到手下的擁戴。 “李閣老掌國家經製,朕心悅誠服。”趙禎由衷的說道。 李諮起身,拱手行禮:“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臣之本分也,官家盛贊,臣愧不敢當。” 趙禎笑著示意他坐下,繼續議政。
第五十二章·議邊製(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