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軍餉司(1 / 1)

“程琳奏請設立新軍,準其在一路試行,若見效明顯,再議推行四路之事,如此,張閣老以為如何?”   趙禎說完,看向張耆。   張耆趕緊起身拱手:“臣無異議,隻是這新軍各級領兵官的選任,臣以為不能由程琳自行任命,應由官家皇命除授。”   趙禎抬手示意他坐下,思考了片刻,覺得張耆的建議很有必要。   邊帥所掌職權不能太大,新軍可以設,但人事權不能給,‘使職差遣製’的核心就是為了讓君主牢牢抓住人事權,這是君權的基礎。   於是趙禎開口道:“張閣老所言有理,任命將領之權不能授予邊帥。既是張閣老提議,那這新軍各級領兵官就由張閣老會同兵部和樞密院點檢,整理出名單後奏朕批準。”   張耆拱手領命:“臣遵旨。”   至此,新軍將領的舉薦權被張耆爭取到手。   呂夷簡看了看張耆,開口道:“官家,誠如李閣老所言,軍餉不能實發,士兵不敢用命。因此,臣建議,在戶部之下新設‘軍餉司’,專管軍餉發放事宜。”   呂夷簡不動聲色的開始爭權。   擬定將領名單的權力已經被趙禎派給了張耆,那麼發放軍餉的權力,就該呂夷簡爭取了。   權力是什麼?權力說簡單些就是做事,誰能做事,誰就有實權。   呂夷簡很精明,他建議在戶部之下新設機構,而非新設使職,因為若是設立使職,那麼此項事務大概率要歸到三司麾下。   但若是新設機構,那新機構的官員就要受到吏部的銓選與考察,而呂夷簡判吏部。   李諮心領神會,呂夷簡建議把新機構設在戶部之下,這是在向李諮示好,他自然要投桃報李。   “官家,臣以為呂閣老所言有理。軍餉發放事關軍隊,若設使職,則當歸於三司之下。然三司本就掌財權,若是再觸及軍權,三司的權力未免失衡,此舉有悖於二府三司三權分立之原則。因此,臣認同呂閣老的建議,在戶部之下設軍餉司。”   趙禎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潤了潤喉。   這倆人一唱一和的,說的倒是好聽,歸根到底還是為了爭權。   李諮雖然是從三司使升上來的,但他現在判戶部不判三司,因此他跟三司爭權很合理。   但呂夷簡判吏部,竟然會主動要求把新機構設在戶部之下,這就讓趙禎升起了提防之心。   如今內閣三老,張耆乃是武臣出身,自成一派。呂夷簡和李諮都是文臣出身,已經逐漸有了聯手的傾向,這可不行。   趙禎放下茶杯,開口說道:“軍餉發放一事涉及軍權核心,朕決定親自掌管,不受三司亦不受戶部轄製。‘軍餉使’的人選朕已經想好,二位閣老不必再言。”   趙禎一錘定音,呂夷簡和李諮沒能爭到,但也沒讓三司得到,此事便不算壞事。   皇帝親掌就等於內閣親掌,等皇帝怠惰了,這軍餉發放一事還不是由內閣說了算。   關於程琳所奏之事,至此處理完畢。   趙禎翻出下一本奏劄,翻開說道:“這是範仲淹到任後所上奏劄。”   “臣奉命巡撫州縣,所見所聞,不忍直視。旱情所在,赤地千裡,受災之處,災民遍野,饑民倒地,人相食之。然富者屯糧不振,常平糧草枯竭,賑災之糧於災民而言,如杯水車薪爾。”   “臣每到一地,便廣邀當地富戶,大興文會、大宴賓客、大興土木,同時下令提高糧食物價,引各地商賈往來販售。”   “臣知此舉定會引得官家不解,百官彈劾,故臣上此奏以自白。”   “詩會文會,宴請享樂,皆要花費巨萬,而官府隻需牽頭,臣作陪,當地富戶便會出錢、出糧、出力,富戶得名,官員得績,百姓得利,此法一舉三得,可緩災情。”   範仲淹先是說了自己一路上的見聞,然後簡述了一下自己到任後的做法,以及這麼做的原因,最後,他說出自己上奏的目的:   “受災州縣所存糧草已近告罄,然災情僅得一時之控,久之,災情必會反復。臣請官家下旨,暫免前往受災州縣販售糧食之關稅,鼓勵商賈廣運糧食於災區。”   趙禎心情凝重,這份奏劄上的字跡很是急切,生怕官家看不明白,寫的都是大白話,這說明範仲淹已經無心措辭,怎麼直白怎麼來。   “範仲淹到任後雖暫時控製住了災情,但當地所儲糧草已經所剩無幾,必須盡快調撥其餘幾路儲糧。”   “朕決定,凡是往受災州縣運送糧食的商隊,沿途商稅一律黜免,由各路轉運使出具文書,無論水路、陸路、關卡、集鎮,稅官均不得查驗抽分,見文書直接放行。”   李諮開口提醒道:“官家若下此令,必有商人趁機走私,敗壞商法,官家三思。”   趙禎凝重的點頭:“朕明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此令一下,商人定會投機,然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救災如救火,早運一口糧食過去,就能多救活一條人命,商人亂法可以秋後算賬,此時還是先以保住百姓之命為重。”   李諮不再多言,向趙禎恭敬一禮。   施政之時首要考慮百姓的生死,這是社稷之福,李諮也隻是出於本職提醒一下,並非不同意趙禎的做法。   趙禎想了想,繼續說道:“範仲淹此奏到是提醒了朕,我朝路製,轉運使為必設之職,安撫使次之,提刑使再次,而常平使則不常置,因此一旦受災,地方首缺糧草,這是製度設置的缺漏。”   趙禎看向李諮:“李閣老可有想法?”   李諮想了想,開口說道:“回官家,各路常平使互不聯係,各自獨立,因此各路自管各路事,一旦受災,相鄰之路不能相互調撥,需由官家下旨才能開倉,此舉大大降低賑災之效。”   “我朝有司農寺,專管天下糧食儲備,然本官不治本寺事,導致司農寺無法行使儲糧備災之職能,機構名存實亡。”   “臣建議,恢復司農寺職能,由其轄製諸路常平使,統一調度,統一安排,今後再出現災情,可由司農寺出麵賑災。”   趙禎點頭道:“那就依李閣老所言,恢復司農寺職權,李閣老判戶部,此事就由你負責。”   李諮拱手行禮:“臣遵旨。”   趙禎看了一眼穩坐釣魚臺的呂夷簡,心中微微得意:“呂閣老可不要怪我,在我麵前拉攏他人,這可不行,內閣隻能由我說了算,你就老老實實的當好幕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