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問對二族裔(1 / 1)

大話山海 執火之人 6282 字 2024-03-15

黎廣為首的眾人坐在在山洞之外,等待著裡麵的人出來。   黎巨和黎經已經玩起了折草葉的遊戲,即兩人一人拿一根草葉,兩隻手拽住兩端形成一個中空的圓形,對方將草葉插入圓形之中,也用兩手拽住兩端,接下來雙方都向自己這側拉,誰的草葉先斷掉誰就輸了。   黎巨當然是不會主動跟黎經玩這個的,這是黎經實在閑的無聊逼他玩的,權當解悶了。至於輸掉的懲罰嘛,就事後給對方去找一個漿果吃就好了。   當然,在這個遊戲中,黎巨是不太敢贏的。   黎登依舊低著頭,時不時抬起頭看一眼周圍的環境,再立刻把頭低下。   黎廣則坐在洞口處,閉著眼睛靜思,不知是在想些什麼。   不知為何,昆吾去了那麼久還沒有回來。   洞內。   老人悠悠地笑著,不知何時已經找個地方躺了下來,接著跟黎貪絮叨著:“說遠了說遠了,我要跟你說的是大族之大來著。”說著,他又“嗬嗬”地笑兩聲。   黎貪經過剛才地問答,對老人說的東西稍稍留下了個印象,但是想讓他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畢竟他還未經世事,許多道理還是要自己去經歷過才好。   “像東夷,有熊,神農等族,你可知他們是為何能夠成為大族嗎?”   黎貪還沒完全消化前麵地內容,此刻隻有機械地答道:“為何?”   老頭再笑,他很喜歡這種跟年輕人吹牛時真真假假夾帶私貨的成就感,“位置!”   “位置?”黎貪不解。   老頭見他的反應,更加得意了。“對,就是位置,著天下之族的發展,都要受位置製約。”   黎貪麵對這個新奇的理論,好奇心明顯再度被勾了起來。“請詳細說說。”   “你可知這三大族都在哪裡?”   “我不知。”   “東夷,在你九黎的東方,東臨大海,西向鹿原,其族中之地,有海,有山,有澤,有林,你能想到的食物,在東夷都能找到,所以東夷才能夠養活如此多的人。”   黎貪聽著他說的,向往道:“大海,大海是什麼?”能被冠以“大”這個字的,往往都是極其重要的。   對於黎貪的打斷,老人沒有不悅,而是耐心說道:“大海是這世間極大之物,是神名哭泣的眼淚匯成,大海之神奇,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等你長大後,一定要去見一見大海。”   見黎貪充滿憧憬的眼神,他笑笑,繼續道:“有熊,在你九黎之北,北麵是廣袤的巨原,西方東方有密林,西方有山陵,其地域極廣,人多在其東。”   “神農,在你九黎之西,山多林密,原野連天,與你九黎僅隔一大澤。”   “在這三族之中,以東夷最強,人數最多,青壯無數,且一麵臨海,不用擔心四麵受敵。”   “以神農最大,他們有最廣闊的領地。且神農早在三大族的時代之前就已經是這天地間的大族了。且後來戰亂之中不斷有小族匯入其中,形成一個大巨的神農聯盟,這才屹立一方而不倒。”   “三大族之前?”黎貪又打斷道。   老頭一笑,“那不是你現在該知曉得,等你大了自然會懂。”   又是這句,黎貪無語。   “以有熊最神秘,他們有極廣闊的領地,有極多的人,卻不常侵入外界小族,因此最為神秘。”   黎貪震驚,“侵入外界小族,那小族會怎麼樣?”   老人麵色微微嚴肅,“輕則舉族被抓,重則獻神分食。時而秋毫無犯,時而屍骨不留。”   黎貪麵色驚恐,“有熊人竟如此殘暴?”   老人答道:“並非是有熊殘暴,而是各大族都這樣,尤以東夷為甚。有熊倒可以說是對小族最善之類了。”   兩人沉默了一陣,黎貪突然驚呼:“那我們九黎豈不是在三大族之間?”   老人淡然一笑,“豈止,在你九黎之南,尚有一些不小的南族,時刻盯著北方。”   “南族是什麼?”   “在你們九黎之南,不遠處有一座山,我忘了叫做什麼。在其南之族裔,便被稱為南族。”   “那我們這些族也可以稱作北族?”   “嗯,可教也。”老人又露出難看的笑容。   見黎貪陷入沉思,老人趕緊安慰道:“你也不必過於害怕,如果九黎隻在一大族之邊,那便危矣。可現在你九黎四環強族,反而可以長存。”   黎貪有些不解,“請問是為何?”   “你想,倘你九黎被一族所吞,那相鄰的另外幾族會如何?”   “他們會臨近那個大族。”   “那若你是一族之正,你希望你身邊是一個強敵,還是一個弱敵呢?”   黎貪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可是他隨即又提出一個疑問:“族與族之間,一定要敵對嗎?”   老人臉上微微一冷,語氣變得冷厲:“天真!”   “如若隻有一個漿果,你是要自己吃還是分給別人一起吃?”   黎貪仔細一想,便懂了其中道理。於是順著問下去:“既如此,為何現在是多族共存,而非僅有一族呢?”   老人這才微微笑道:“這便有些難於理解了。從前時候,我們人族便是隻有一族,後來,不知發生了什麼,舉族傾覆,幾乎要斷絕傳承。再到後來,便成為這樣的多族共存之局麵了。此中原因,我亦不知,便要等你們去探尋了。”   黎貪消化一陣,又再問道:“那依次說法,豈不是我隻要找到一個好的位置,就能建立一大族了?”   老人又道一聲“天真”,這次卻是笑著說的。   “一族之發,受製於位置,但卻不決於位置。你要知道,任何世物之起跌,都不是一事一物,一因一節可以影響的,好的位置往往代表著更多的山川湖海林原,也就會有更多的食物,從而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但是並不是能夠找到一個好的位置便能夠發展下去,好的位置食物更多,但是食物更多獸也更多。再者,無論多好的位置,都會遇到天象之災。有時是天寒地凍,有時是重九不雨,如果不能做好準備,是要滅族的!”   黎貪結合自己的經歷想想,很長時間不下雨他確實遇到過一次,可是天寒地凍好像卻沒有遇見過。於是他好奇道:“天寒地凍是什麼樣的呀?”   老人目光向上一移,肅然說道:“連日大雪,食物不能從土中生長。不僅沒有食物吃,獸還會聚到一起闖入領地,擇人而食。凍餓日久,人隻有同類相食,才能最終活下來。族與族之間戰爭不止,隻為了搶奪對方的人分而食之。”   黎貪沒有見過那場景,也無法想象那究竟是怎樣的慘狀,他隻是隱隱感覺那似乎會與前麵提到的“三大族之前”有關,但是卻無法共情。所以他並沒有在意這些,而是繼續問道:“為何我沒見過那景象呢?”   老人沉重的嘆了口氣,說道:“或許是神明亦不願再見到人類自相殘殺的景象吧,現在可比我們生活那時暖多了。”   老人搖搖頭,自語道:“又說遠了。”   “你要知道,天有其時,地有其勢,人不可改之,但可順之。此亦道之所向。”   黎貪卻接著說了下去,“既然如此,那是否說明,九黎之族正不比大族之正差,隻是位置不好呢?”   說完他便後悔了,他隻是由此想到了大母,便順嘴說了出來,他可不希望這個老人知道他是九黎族正之子。   老人聽到這裡,又又又笑,“那可未必。一個好的族正,當心中了然這些,則好位置而建族棲之。除此之外,族正之治,亦是一個族能否興起的因。正之治若好,則族人一心,傳承發展可徐徐圖之。正之治若差,則族內有如煙沼之烏煙,瘴池之瘴氣,使人滅亡矣。”   黎貪想了想九黎,又問道:“那若是族正擇人與己共治,是否就是族內之人皆同心了呢?”   老人耐心答道:“非也,非也。以一族之大,一人之力當然無法治全,所以與人共治是應該做的。一個好的族正,應使共治之人,常時可與民同樂,事時亦可言之則至,此為明知之正也。”   對他說的黎貪還是有點感觸的,便問道:“倘與人善之,便再惡不起來,故與正共治之人不應時刻遠以避人嗎?”他結合他自己的看法,以及大母平時潛移默化給他的東西,小心翼翼地說。   老人語重心長說道:“非也,非也~你尚小,又生於小族之中,不懂這些是應該的。你試想,倘一族之治者不與族中人來往,後世子孫便再為治者。一代兩代或許可以,而長此以往,上有其階,下有其級,則智者無翻身效力之日也,愚之治者貽害宗族也。”   黎貪想了想,好像他說的也有些道理,便問道:“那應該怎樣呢?”   老人眼中突然閃出一絲精光,隻是在黑暗的洞穴之中沒人看見。他坐了起來,義正言辭說道:“依我之見,當製其衡。”   “製衡,何謂製衡?”   “上有其階,下有其級,固則霍亂生,變則新興至。左蛇右狼,菟(虎的古稱)豹環伺,亦能夾縫起興,蚩尤而活,便是製衡。”   “蚩尤?”其他的獸黎貪都或多或少聽過,都是兇獸猛獸,唯有這蚩尤他沒有聽過。   老者解釋道:“所謂蚩尤,便是獸腹中之蟲。居猛獸之腹中,卻不死於其腹,而是借勢生長,實為一奇物也。”   深吸口氣,他接回話題說道:“族正之治,當使大才者用之以報族,偽妄者懲之以規法,而定裁之智,當自習之。否則動輒族中動亂,則族滅不遠矣。”   黎貪總覺得有什麼問題,但是一時半會兒之間卻又找不到究竟哪裡有問題。   此時老人接著說道:“天地大興之時,借天道,興族裔。天象凋敝之時,奉地勢,護族脈。是謂之‘正’。”   黎貪突然想到問題出在哪裡了,忙問道:“可一族之正,亦是人,有喜有惡。而非神,無欲無求。雖說製衡,但是否有時物失其衡則可飛躍而起呢?就如那雙翼之玄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飛時不親於地,而獨起於天。而覓食之時,又至於地,不復親於天。而玄鳥不可常行於天地之間。這是否也有其‘道’呢?”   黎貪這個不恰當的比喻仿佛是一盆冷水,當頭澆在了老人的頭上,他眼中的光芒迅速消散。他苦笑一聲,又長嘆一聲:“或許,這便是我流落至此之原因吧。小子,受教了。”   黎貪隻是隨口說一句,見他此舉,不知該怎麼應對,一陣手忙腳亂,最終也沒做出什麼舉動。   兩人都將自己的思緒收拾良久,最終又是老人開口道:“小子,沒想到我臨死之前,還能有人與我這早該死的共論大道。你要走遠一點,去看看繩後的天地是什麼樣的,又是否合我們之道。”   黎貪猛然想起黎登當時跟自己說的“結繩記事”的事,頓時又來了問題。他的大腦已經處於興奮的狀態,此刻正在高速運轉著。   “我還有一事想問。”   老人自然是不會否定,說道:“有想問的就多問,等你走出這裡便再也問不到了。”   黎貪奇道:“為何問不到了?”   老人笑曰:“你走之後,我心願已了,也該走了。”   “走,你這樣子,要走去哪?”   “去見天地之大,去看山海之廣,我要遊遍覽遍,傳之於後人。”   “可是你的後人在哪?”   “你不要管了,若有再見之機,我們,又或者你們,自然會再見的。你不是還有問題嗎,問吧。”   黎貪摸不著頭腦,卻也不好再多說,隻好問道:“究竟何為結繩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