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吉辭了福王,便立刻馬不停疾的趕到吳縣縣衙,開始同王文玄清點抄沒吳縣三位富商的所有財物。 隨著兩大箱賬冊被人搬進大堂,王文玄望著這些厚厚的賬冊,不由吃了一驚。 他想不到,不過幾位商人,家財粗略算下,足足有二十萬兩白銀之多。要知道普通人一年花哨也不過十幾兩銀子,而這些地主富商動輒則有上萬兩的家產。 “王大人,福王殿下讓本官將抄沒吳縣三位富商的家財全部交給你,這改稻為桑也是由吳縣開始試點,之後再推廣到其他諸縣實行。 王大人,就請辛苦一下,一切都是為了朝局,為了皇上。”趙貞吉正色道,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趙大人放心,下官自當竭盡全力。”王文玄一拍胸脯,保證道。 他心中也沒譜,現在兩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乾什麼。 關於具體實施方案,福王殿下已經向他闡釋,但他卻有些聽不懂。 盡管如此,王文玄知道自己此刻隻能迎難而上。他在翰林院讀過幾年書,現在好不容易跟著殿下,自然想要講差事辦的完美一些。 趙貞吉欣慰的笑了笑,拍了拍王文玄的肩膀,說了幾句鼓勵的話,便頭也不回的出了縣衙。 此刻的他已經疲憊到了幾點,這幾天著實有些過於勞累,他都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以至於趙貞吉感覺自己連休息時間都沒有,向這位福王殿下的門人交代完一些注意事項,他也總算能夠好好休息一番。 王文玄送走趙貞吉之後,便獨自坐在縣衙之內,開始拿起一旁的書冊學習。 “信用經濟。這是什麼意思?” 王文玄看著福王殿下交給自己的書冊,這幾個字他都認識,但放在一起,卻不知道對方到底講了什麼。 這些內容,他反復看了幾遍,但依舊想不明白。 為什麼官府要成立一家這樣的錢莊,免費替百姓保管錢財之外,每年還要付給對方差息,他有些不能理解。 大明各地的錢莊,替人保管銀兩,不但要收一筆不菲的火耗費,還不提供任何利息。 王文玄想了想,若是按照福王殿下的設想,這個新成立的錢莊每替百姓保管一兩銀子便要付出十個銅板的利息。如此下去,即使有萬貫家財也不夠揮霍。 “我還是再去找福王殿下商討一番,茲事體大啊!” 王文玄隻感覺大腦一片空白,自己熟讀二十幾年的經史子集,現在完全派不上用場,這種無助,讓他不由開始懷疑自己。 王文玄知道現在不是逞能的時候,拿起一旁的賬本和幾本福王殿下交給自己的書冊,便立刻出了縣衙,直奔府衙駐地。 吳縣縣城到處躺滿了災民,幾座粥棚前排滿了正等著領取賑災糧的百姓。 一口足夠躺下四五個人的巨大鐵鍋,倒上粟米,混上一些從四處搜集來野菜樹皮,加上水,熬成一鍋亂燉。 熬出來的食物簡直難以下咽,吃到嘴裡有一種澀苦,但對於災民而言,這已經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每人每天的救濟糧都有一定數量,官府隻要保證這些災民餓不死就行了。 至於讓他們吃飽這種事是萬不敢想象的事情,數萬災民聚在一起,便是一場不小的混亂,一旦被人煽動,很容易演變成一種激變。 隨行的差役此刻如臨大敵,正撫著腰間的長刀,在流民之中走來走去,冷漠的眼神盯得人有些發毛。 這些天,縣衙大牢已經抓滿了人犯,全是一些企圖哄搶賑災糧的狂徒。 吳縣縣城外,萬畝良田經由雨水沖刷,已經形成一片大大小小的澤國,原本的地界碑石此刻東倒西歪,水渠之中堵滿淤泥沙石。 百姓想要復耕,便隻能花費大力氣去重新開辟溝渠。稻穀若是沒有水源灌溉,那是無法存活活下去的。 每一次災害,都會讓原本脆弱的小農經濟的平衡被打亂。 一家人集體出動,忙碌幾個月才能將土地平整完畢,若是接通水源,需要花費的代價更大。 因此很大一部分的百姓碰到災荒年,便會選擇售賣土地,來年直接轉換成地主家的長工,依靠租借地主的田地生活。 佃戶的佃租很高,一畝稻田,至少要上交一半收獲,再除過來年留種之外,一家人所能留作口糧的糧食少的可憐,但依舊是很多無地百姓的首選。 蘇州府府衙,朱載堃看著鄧九光連同幾位錦衣衛收集到的消息,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不由大吃吃驚。 就拿吳縣來講,本縣百姓的自耕地此刻已經不足五成,其餘全部已經被地主兼並走了。吳縣的那些地主富商手中,最少的也有數千頃良田,多的不下萬頃。 土地兼並一直是古代社會繞不開的魔咒,王朝建立初期,一般政治清明,能夠做到耕者有其田。 但隨著時間不斷發展,人口增加,田地便緩緩集中到少數人的手中,以至於富人良田萬頃,而貧者無立錐之地。 “福王殿下,此時若是在蘇州府實行改稻為桑怕是異常艱難。”鄧九光憂心忡忡的喊道,這幾天了蘇州府不少州縣,看著一片片土地被人賤賣,他已經麻木了。 “為何?” 朱載堃輕微一笑,臉上毫無半點擔憂,對他而言,這並不是一件難事。 “蘇州府現有桑田四萬六千頃,即使官府以半價購得生絲,每畝桑田的收益也是農田幾倍之多,百姓為何不願。”朱載堃看著鄧九光匯集的數據,疑惑道。 “每年絲綢行情不同,生絲價格也不盡相同。價高時,桑田產出已是數倍於農田,但絲綢價賤,每畝桑田產出與農田相差無幾,但糧食的價格卻遠遠高於平常。” 鄧九光詢問了不少農人,從對方口中得知,很多農戶對於改種桑田意願並不是很高,養蠶種桑的風險太大,遠不如農田保險。 “種桑一年隻需忙碌半載,剩餘的時間便可自由支配,豈不美哉。” 朱載堃神秘的笑了一聲,解放勞動力,隻有將百姓從田地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大明才會迎來新的發展。
第19章 改稻為桑(2)(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