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普城寧謐(1 / 1)

藩亂 吃飽除人 3690 字 2024-03-16

永歷二十九年、康熙十四年十月(1675年),已經占據福建南部大部及粵東潮州府的明鄭大軍,在消滅降而復叛的漳州黃芳度後,延平王鄭經將圍城漳州的軍隊轉撥給右提督、定虜伯劉進忠,右武衛將軍劉國軒,命令他們拔掉駐紮在西邊普寧城的尚之孝部,全取潮惠。   劉進忠原為耿精忠舊部,從耿藩調任廣東尚藩旗下駐守潮州城。   康熙十三年三月(1675年)耿精忠在福州舉兵反清,隨後聯絡潮州總兵劉進忠,劉進忠收到舊主信件後,   “特遣震(楊希震)揚言,赴省齎糧,潛蹤直抵福州,納款於精忠,獻潮十一邑”,同時調集所轄十三營,“會於韓江,簡練精銳”,準備迎接福建耿藩的反清大軍。   潮州城原為劉進忠、沈瑞二部同守。   沈瑞乃漢軍旗人,時年僅十一歲,襲父沈永忠職,未諳軍旅,軍務皆委副都統鄧光明。   因光明與進忠有隙,故劉、沈二部在潮州城中立柵為界,沈、鄧全旗據南城、劉據北城。   潮州城被分而治之,旗漢兩軍不相容,雙方視如仇寇。   劉、沈二部對壘一個多月,潮州城內烽煙四起,民不聊生,百姓四處逃竄。   四月二十一日,劉進忠父生辰,進忠於府上大排筵席,為父親做壽。   沈瑞、鄧光明聽說耿藩援兵將至,於是打算趁此機會,密約劉進忠部將李成功、張善繼為內應,於劉進忠替父賀壽時舉兵攻打。   但陰謀敗露,李成功、張善繼反被劉進忠擒拿。沈瑞見陰謀不成,隻好倉促起兵,攻打劉部。   劉進忠率李雲、林天貴、張輝等部將分街鏖戰,又令楊希震從北門(潮州人稱為“北關”)渡過溢溪(現湘橋區意溪鎮),奔分水關(廣東饒平與福建詔安的界牌關)接引福建耿精忠的援兵。   沈瑞部乃漢軍旗兵,其部多為北方馬兵,城內小巷狹窄,交戰中馬兵處處受製,無法施展。   而劉進忠步兵驍勇善戰,經過激烈巷戰,旗兵大敗,撤回南城。   第二日,劉進忠派人給沈瑞發話,要求交出鄧光明、於國鏈等人。沈瑞迫於形勢,將二人交給劉進忠。   劉進忠乘勢把沈瑞全旗趕出潮州城,沈瑞“棄輜重,渡湘子橋,子女墮橋,死者無算”,劉進忠全取潮州城,並舉城響應耿精忠,被封為“寧粵將軍”,一時風光無兩。   潮州,成為劉進忠控製下的根基之地。此後三年,劉進忠依靠富饒的潮汕平原,時降時叛,累苦當地百姓。   而像劉進忠這種引兵數千,即可據城自固的行為,在清初各地動亂時期,中央政府無力壓製的情況下,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現象,而是全國各地正在普遍發生的一個縮影。   各地團練、總兵據城自重,自征錢糧,自練兵馬,自決人事,逐漸演變成各種形式的割據武裝,成為事實上的藩鎮。   在當時,如果三藩之亂繼續持續下去,再加上北方的羅斯帝國、西方準噶爾汗國的入侵。   中華大地極有可能四分五裂,重新陷入北方五胡亂華、南方群雄割據的黑暗時代。   生民亦何辜?   ……   在收到潮州反叛的消息後,仍忠誠於清廷的尚可喜,遣子尚之孝帶平南藩兵及南海衛軍並沿途征召鄉勇隨征,從廣州赴潮州平叛。   彼時,叛清的潮州劉進忠部不敵平南藩兵精銳,劉軍三戰三敗,潮州八縣全部淪落。   劉進忠部退守潮州府城,依仗潮州的深城高墻(原墻已毀,今潮州重修城墻及舊府衙“鎮海樓”)抵抗尚軍,同時在葫蘆山上(今潮州八景之一的西湖景區內)布防炮臺,據險死守,同時向福建方向的耿精忠求援。   但此時,福建方向耿、鄭反清聯軍內訌,福建被一分為二,鄰近潮州的漳州為明鄭軍所奪。   由粵東入閩的道路被鄭軍截斷,故劉進忠轉而向鄭軍投降。   鄭經收到劉進忠的降書後,任劉進忠為右提督、封定虜伯,並派遣援剿後鎮將軍金漢臣率舟師、原清廷泉州總兵趙得勝為總督,督領何祐、江勝、林陞三將兵馬共萬餘人援助劉進忠,分水陸二路猛攻廣州來潮的王國棟部及嚴自明部。   潮州城內的劉進忠也抓準時機迅速出兵,裡應外合,大敗尚之孝軍。   尚之孝退守普寧,再獲得廣州援兵後,又再次率部進攻潮州。   鄭經接到潮州的捷報,調趙得勝回本部,以劉國軒代替其助守潮州城,任吏官洪磊為潮州宣慰使,供給軍需。   此時潮州大部已經光復,僅剩普寧縣仍在尚軍手中。   隨後,劉國軒又兩度擊退尚軍,獲得了黃岡大捷、鱟母山大捷,要不是漳州的黃芳度再次叛亂,普寧早就攻下,兵臨惠州。   鄭軍第三次攻略普寧。   在第三次攻略普寧之前,尚可喜寫信給鄭經,大意是:   “我聽說將軍來潮州救劉進忠,進忠是三姓家奴(原為馬德功舊部,後成了吳三桂部將,其後清廷為了削弱吳藩力量,把劉進忠調任福建),你別理他,改天他看你不行了,就會背刺你了。(後來還真是)   耿家三代受大清大恩不思報答,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起兵叛亂,真是不忠不孝。   將軍是英雄,我也知道你被耿家那小子坑了,不如你向朝廷投誠,我們來夾擊耿家。   ‘不榖當極力保奏。閩粵封疆,分茅列土,永為二姓之歡,計無善於此者矣。’   還有啊,你爹那麼牛的人,都沒拿下潮州,我大軍雲集,是看在你年輕,‘不忍擯絕’你,希望你能悔悟。”   鄭經在收到尚可喜的書信後,跟左右說“(尚可喜)老邁昏瞶,不知死期之將至。”   隨後賞其使,而復以書,大意是:   “老頭你是不是老糊塗了?我家世篤忠貞,持正朔於不墜……分茅列土,我自有之,無煩將軍過計也……改天我軍攻破羊城(廣州),主將不認識你,把你頭顱懸掛城門,天下人哪個不高興?……黃岡之役、鱟母山之戰前你說你牛,現在還不是被我揍了。   本來我不想理你的,你說錯話,我也不怪你,等你後悔,原諒你。”   ……   洪陽是普寧縣的縣治,是尚軍紮在粵東的一根刺,普寧在清軍手中,就能隨時向北向南向東攻擊潮陽、葵陽(今惠來)等人口大縣。   如今的洪陽城是十九年前的普寧知縣張知榜修建的,順治十二年(1655年)鄭軍曾經攻破普寧縣治洪陽城,將城墻夷為平地,並拆卸官署、學宮瓦木運往揭陽城固防。   二十年前,普寧城下明清大戰。   二十年後,戰爭的陰霾再次降臨普寧城。   明清爭霸,生民亦何辜?   唯求普城寧謐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