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過去了七十多年,陳教授回憶起來還是壓抑不住對師父的感激之情。 “你師父比我大一歲,當時救了大家的命,在那個年代有這等身手,注定不是平凡人啊。你師父的師父姓張,我們都叫他張道長,當下我便決定要拜張道長為師,但是被道長拒絕了,也正是在他的指引下,我才努力讀書的,換一種方式報效祖國。” “那一天,張道長和我們聊了很久很久,主要是了解一下鄭縣小鬼子的動向,一直到天黑大家才各自道別。也就是這半天時間,我和你師父開始了半個多世紀的兄弟情誼。離別的時候,我們相約等到抗戰結束之後去西安見麵,因為那時我決定去西安求學,也在抗戰勝利後順利見到了你師父,隻是再沒有見到過張道長。那時候我們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就成了拜把子兄弟。” “陳教授,我師父到底是道士還是和尚啊。”這一點,我很不理解,一個道士為什麼會脖掛佛珠、口念佛號。 “嗨,別說是你,當時我們大家也不了解,但是當時都不敢問啊。還是後來你師父告訴我的,原來張道長有一個道上的朋友在少林寺,武功也是相當了得,你師父呢是他們兩個共同的徒弟,兩人約定好,先由張道長帶八年,然後再送到少林由另一位師父帶八年。那天正是他們約定好的去少林的日子,不過後來卻沒能如願,因為那位師父在抗戰開始的時候就已離開少林,但是在藏經閣委托其他人給你師父留下了傳承,隻是中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你師父和張道長他們在少林並不順利,是一路打進去的,最後取走了東西後就離開了。” “後來呢,後來您和我師父經常聯係嗎?” “再後來,我學業有成之後來到了河大,你師父好像一直雲遊四方。我們說是經常聯係,但大多都是你師父單方麵聯係我,對於他的行蹤,我是琢磨不透,以你師父的功夫,在外麵也吃不了虧。” 這些都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師父的過往,沒想到師父除了功夫高深之外,槍法也是一絕,而張道長肯定也是一個高手了,張道長和他道上的朋友都是一些什麼樣的存在? 從陳教授的描述中,我想象不到成年之後的師父到底多厲害,師父的上限是哪一個境界?我突然想到邊境沖突中,救走劉成武的神秘人,身手遠在我之上,不知道是否達到了師父的境界。 “小夥子,你來這裡,不是隻為了了解你師父的過往吧?” “陳教授您高見,前些天我整理師父的遺物,發現了一張地圖,被師父保存的很好,看起來很重要,但是我看不明白這個地圖標記的地點是哪裡,想請您過過目,看能不能看出些端倪。”在說出“遺物”這兩個字的時候,我特意觀察了下陳教授的表情,並沒有絲毫波瀾,看來他並不知道師父假死的事。 我把復印的地圖拿出來給陳教授,當然去掉了“至瀛洲”這三個字。 陳教授拿著放大鏡看了良久,終於放下放大鏡,扶了扶眼鏡道:“小夥子,這張圖片的消息太少了,我看不出有什麼信息,我是教數學的,對於地圖沒有什麼研究,但是我可以給你推薦一個人,我的孩子,你就叫他叔吧,他是搞歷史的,與各種地圖打交道,也許能幫得上你。”言畢便開始電話搖人。 不多時,一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推門而入。 在簡單說明情況之後,陳教授把地圖遞給了陳叔,我把按照比例對比了世界地圖都沒有對比得上的事也和他說了。 陳叔同樣端詳了很久,最後說道:“你確定這是一張地圖嗎?” 因為我知道這張地圖上邊上還有“至瀛洲”三個字,極有可能就是一張地圖,但是我還是道:“除了地圖,我實在想不出這副圖描繪的是什麼。” “這張圖的信息太少了,幾個黑點如果表示的是島嶼的話,對比地圖不一定準確,因為沒有標注比例,錯一毫實際的距離可能就會相差很遠,找一下大致符合的位置有沒有?” “沒有,這張圖,我研究了好久,世界地圖各種比例尺寸都對比了,沒有符合的,就連相近的都沒有。” 陳叔點了一支煙,隻抽了兩口,一直到燒到煙屁股都沒有再說話,場麵很是安靜,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如果兩位教授都看不出什麼的話,那我僅有的線索也就斷了。 良久之後,陳叔將煙屁股擰滅在煙灰缸裡說道:“也許我們的出發點就錯了。” “哦?怎麼說?”陳教授也來了興趣。 “有可能,這就不是一張地圖。”陳叔將地圖拍在桌子上,再次點上了一根煙繼續說道:“標點的不一定都是島嶼,還有可能是星星,如果這不是一張地圖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是一張用來航海的星空圖。” 看我不明所以,陳叔解釋道:“古代不像現在這樣有導航,古代船隻在海上航行,沒有參照物很容易迷失方向,白天用指南針,晚上就是用星空圖作為航線圖。這幾個黑點對應的可能是天上的星星,而這張圖極有可能就是一個航線圖,至於說通向哪裡就要先找到這幾顆對應的星星才能確定。” 聽到這話,我如醍醐灌頂,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是啊,古今中外一直就有利用星星作為坐標航行的,我們平時訓練也會學習這些知識,沒想到關鍵時候我卻沒能想起來。 確定好方向之後,當下便在陳教授家裡查詢資料,我希望能夠趁熱打鐵,一舉得知正確的海域最好。 經過一下午的對比,陳叔終於用還夾著煙的手指,在地圖上南海的一個位置畫了一個圈:“還有一點,能用星星標注航海圖的話,這份地圖年份不小了,而星星在天上的位置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動,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代觀測天象得出來的,不同時期的二十四節氣不完全相同,因為天上的星星一直在變動,最早的北極星也不是現在的這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這份地圖,年代越久遠準確度就越低。現在,隻能判斷出一個大致的位置,就是這裡。” 這個位置?我盯著地圖看了又看,怎麼感覺那麼熟悉? 神棍楚千江!這個位置,正是神棍圖冊上標記的位置。 我欣喜若狂,當天便辭別陳教授二人,匆匆趕回了老家。 一進家門,我便翻出楚千江的小冊子認真研讀。 公元1398年,大明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在親信大臣的協助下開始了削藩政策,直接導致了燕王朱棣造反,後者於1402年攻入南京城,就在南京城破當日朱允炆神秘失蹤,之後朱棣登基稱帝,即明成祖。 因為皇位不正,朱允炆的下落不明一直是朱棣的一塊心病,由於懷疑朱允炆流亡海外,朱棣更是一度六次派遣鄭和出海,明麵上是宣揚大明國威,實則是尋找失蹤的朱允炆,但是直到朱棣去世也沒有得到朱允炆的任何消息,而鄭和的遠航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壯舉。 公元1430年,由於周邊國家對大明不敬,越來越不尊重大明,明宣宗朱瞻基決定再度宣揚國威,派遣鄭和進行第七次出海。 根據楚千江的研究,原本僅僅為了宣揚國威的第七次航海,卻陰差陽錯地發現了前六次苦苦尋找的朱允炆的下落。 大學期間,楚千江利用假期時間,走訪了鄭和第七次出海的沿岸國家,結合我國的史料和對沿途國家的考察,楚千江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鄭和本人在印度病重的時候,見到了朱允炆本人,朱允炆臨走的時候還交給鄭和一樣東西,這件東西很可能就是玉璽,又因為明清無傳國玉璽已成定論,所以楚千江就推測這個玉璽就是大明玉璽。 但是鄭和在返航的時候還是病逝了,也許是數十年的航海,心願一旦實現,人也就沒有了活下去的動力了,一代航海家就此落幕,船隊在就近一個荒島上為鄭和舉行了葬禮。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之後船隊由鄭和的副手王景宏帶領返航,但是奇怪的是,王景宏帶回了許多奇珍異獸進獻給明宣宗,卻唯獨沒有玉璽的消息,這些在明史中有明確記載。那麼就可以推測,玉璽很可能隨鄭和一起埋葬在了荒島上,而這個荒島就是地圖中標記的位置。至於王景弘為什麼這麼做,還有待考證。 原來,師父留下的是大明玉璽的消息! 我雖然不是考古出身,但還是知道這個文物的價值的,一旦發掘出大明玉璽,絕對會震動我國考古界和文物界,甚至會改變整個大明的歷史。 如果不是師父留下來的地圖和楚千江的地圖標記一致,楚千江的冊子,我隻會當成是一個大學生的臆想,哪裡會相信他? 話說回來,這真是楚千江自己研究出來的結論嗎?楚千江和挖師父墳墓的那夥人有沒有聯係?針對這個疑問,仔細推敲一下後我就排除了,他們有關係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坤哥和小林子的勢力已經查到了師父的頭上,那麼就應該是偷偷摸摸地搞,哪會再放出來個楚千江滿大街吆喝? 但是不管如何,楚千江一旦找夠人手,肯定會有所行動的,而坤哥他們獲得了師父留下的卷軸的文字部分,裡麵說不定就有詳細的記載,不論怎麼他們都比我花這些天請了兩個教授機緣之下才破解這份秘密來得更快,說不定他們現在已經出發有所行動了。 那麼,接下來我就要盡快出海了,趕在他們之前找到這個小島並一探究竟。 正當我還在發愁如何出海的時候,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