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楊股長從鄉裡開會回來,說下周全縣的工作組要來他們這裡進行經驗交流,她們這周要做好準備。 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她們需要準備的內容分為三大塊,一是文字檔案,二是群眾訪談,三是實地考察。文字檔案這一塊又分為六個二級條目,二級條目下又分為三十六項具體任務。 群眾訪談有個訪談內容大綱,列舉了二十五個可能涉及的問題,提供了回答提綱。 實地考察含有四項二級條目,製度上墻,宣傳標語,村容村貌,項目建設。 宋明和方晴聽了就頭大。楊股長說,咱們得積極準備,咱們這組無論如何不能排到後麵,不爭第一,也得名列前茅,不然他這個組長臉沒地方擱。 這一堆工作,讓人覺得狗啃刺猥無法下口。楊股長把工作捋了捋,在每一條目後寫上了負責人員。如把文字檔案分給了宋明和方晴,村容村貌,宣傳標語等分給了村委會負責,群眾訪談由楊股長親自負責。 時間緊任務重,宋明和方晴立即著手準備檔案。她們對照列表進行了排查篩選,重新列了一個表,詳細列舉各項材料的情況,她們發現,在這三十六項材料中,基本具備的隻有八項,如相關製度,宣傳材料,會議記錄等,每周通訊和工作日誌被作為本次經驗交流的亮點。會議記錄有四類,鄉級會議,村組會議,小組會議和小組召開的村民專題會議。前兩類會議次數不足,小組會議有記錄,但沒有獨立的會議記錄本,需要重新寫。她們小組沒有召開過村民專題會議,楊股長說,把專題會與部分村級會議合並,一份材料放兩處,再補充點專題內容。 各階段的工作計劃,實施方案,工作總結等一份也沒有。楊股長說,這個他和各組組長已經安排了,每組隻準備一份,然後從中精選六份,各組再參照這六份稍作修改就行了。 參與村中重要事務的工作材料等也是空白。 上級文件這一條目,鄉裡已安排,文件學習記錄需要他們補充。一個文件要對應一次學習記錄。但這些文件鄉裡還沒有準備齊全,隻能延後再寫。 最後,宋明算了算,六天時間中,他和方晴,平均每人每天至少要寫三十頁材料,每小時要寫四五頁,僅僅是不停地寫都寫不完,何況很多材料都得編造,顯然很難完成。 村委會安排人員開始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打掃街道,清除雜物垃圾,推翻殘垣破壁,斥除臨街搭建的一些簡陋的廁所,狗窩雞棚。盡管這項工作也鬧得整個村莊雞飛狗跳,甚至有的村民廁所被斥後往村乾部門口潑屎倒尿,有的臨街種的小塊菜地被鏟後跑到支書家中要飯吃,有的故意放狗攆得工作人員滿街跑,但那街道多少比以前整潔多了。 寫宣傳標語的工作遇到了困難,會寫標語的人就那幾位,根本忙不過來,村委加錢也找不到人,楊股長也急得團團轉。最後還是由鄉政府出麵,從學校抽調了三十多位教師協助工作。 抽調到他們這組的共三人,一位是中學的負責教務工作的劉主任,還有兩位教師。 教務主任負責勾描標語字邊框架,兩位教師負責填塗筆畫,類似於描紅。 但因為寫標語還需要處理墻麵,有的墻邊需要搭腳手架或支桌子搬凳子,還要調和塗料等,所以工作進展緩慢,半天寫不完一麵墻。 楊股長隻得讓宋明去幫忙寫標語,留下方晴寫材料。方晴不願意,說她寧肯去寫標語,也不願天天爬在桌上寫材料,再寫她的手指就累斷了,眼就累瞎了。 楊股長看著這材料工作也實在不是方晴一個人能完成的事,隻得又向鄉裡要求,又抽調了兩位教師幫方晴整材料。 新抽調來的兩位教師要求讓她們兩人一人上午一人下午輪流工作,晚上再加班到十點半,仍湊夠一整天的工作量。 楊股長問為什麼,她們說,除了各工作組抽調的三四十位教師,鄉政府另抽調了十幾位教師。 她們學校被抽調了一半的教師,各班隻有一個教師看班上課。一個教師看一天,教師受不了,學生也受不了,有的班己經出現逃課,打架等問題,她們想白天回學校上半天課,一個班兩節,兩個班四節,也不太耽誤課程,學生也不煩。 那你們有時間備課嗎?楊股長問。 備課?學校雜活兒太多,平時也沒時間備課,大多是晚上回家備。 楊股長答應了她們的要求。 實地考察的項目中,共確定了四處,一處是養豬場,一處是一條河渠,一處是一條路,一處是染房。 這裡麵隻有這條路與工作組有關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是由楊股長出麵與市鋼廠聯係,拉過來幾大車鋼渣鋪的。其他三項與工作組關係不大,但為了充實檔案,都寫成了在工作組指導下,辦了養豬場,疏暢了河渠,擴建了染房引導鄉鎮企業的發展等。 方晴,宋明和幾位抽調教師夜以繼日的工作,到了第三天,方晴感冒發燒起不了床,宋明隻得又給她找醫生又得侍候她吃藥吃飯。 楊股長看看生病的方晴又看看一堆雜亂的檔案也很無奈,隻得讓宋明替下方晴負責整理檔案。 楊股長嫌標語寫得太慢,就買來大毛刷,對那位教務主任說,大街的標語寫好點,其他背街小巷的標語別再勾描填塗用兩道工序了,直接用大毛刷一次成型。 教務主任不肯,說,那不行,可以少寫幾條,每條揀短的寫,但不能馬虎。不然,人們看了會說,這是誰誰寫的,寫的就這個鱉形?何況,標語寫得馬馬虎虎,領導看了會怎麼想? 楊股長無奈,隻得說:“好吧,那就先寫大街和路囗的。“又嘟囔了一句:知識分子真軸。由他去了。 連續奮戰到第五天,終於大體完備。鄉裡先自行模擬檢查了一次,提出很多問題,大家又查漏補缺,進行完善。宋明她們又整理出一個辦公室,把各種材料擺好,隻等經驗交流會的召開了。 方晴中間原本快好了,起床乾了一天半夜,第二天早晨又難受得起不了床,一量體溫,41度多,比以前病得更重了。 楊股長從鄉裡開會回來,說,鄉裡安排方晴當本次交流會的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