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擴建新校(1 / 1)

極樂桃源 阿雅雪晴 4439 字 2024-03-16

宋明回到宋莊,宋莊也在擴建新學校,他們鄉要在西部新建一所,在東部擴建一所,將原本各大隊辦的中學和幾個聯中全部撤並,將所有初中學生集中到這兩所中學上課。   宋莊位於東部,辦學基礎較好。在王家祠堂的基礎上經過一九一三和一九三八年兩次擴建至十五個班的規模。在王家兩代校長的執掌下,教風淳正,底蘊深厚。   這次又擴建一座四層教學樓共計二十四個教室,三排宿舍,兩排辦公室,以及食堂水塔操場等配套設施。   小學搬遷到村中原大隊院,高中送完最後一屆後停招,以後這裡的學生要到縣城去上高中。這個學校以後隻招收初中生。   擴建學校的土地大部分是王家後來承包的土地,王敬琛現在經常回縣城兒子家,他把承包地全部捐出。在他的帶領下周邊村莊為擴建學校進行了集資,捐資大戶除他之外,還有這幾年在外承包工程的工頭等先富起來的人也紛紛慷慨解囊,但主要資金仍由鄉裡承擔,來源為這幾年征繳的社會撫養費。   應村民要求,民間集資款項設立了單獨的帳戶,推舉德高望重的王敬琛校長負責管理,王鳳孝為主管會計。這兩位老者幾十年如一日為學校操勞,深得鄉人愛戴和信任。王敬琛更是鄉人中的和事佬,哪裡有了難以調解的矛盾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王敬琛。   最讓鄉人口口相傳聲聲稱道的是多年前王先生管過的一件閑事。   那時鄰村大張裡有兩戶人家鬧得不可開交,張木匠翻蓋新房,想占孫家門前養豬漚糞的一片閑地。兩家沒能談攏價錢,張木匠仗著自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號稱五牛四騾七狼八虎人多勢眾,給孫家胡攪蠻纏想巧取豪奪。孫家雖然隻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家族勢力也不小,且是張家明裡暗裡欺壓孫家,孫氏族人便也聞訊趕來,與張家對陣。   雙方都糾集了各家親明好友。隊長村長等一幫人調解了半天無濟於事,一場大混戰眼看一觸即發,他們急忙派人去請王敬琛老先生。   那時,鄉人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淳樸的,就算村中的無賴都對有文化的老先生自是敬重三分,見了老先生也要陪笑搭話。尤其是對王敬琛先生,有的人家一家三代都受過先生教誨,更是對他敬重有加。   近些年來,人們娶兒嫁女都以能請到先生為榮,這事在鄉間漸漸成了風氣,尤其是學校周邊幾個村莊,不管到哪家事上,那正堂頭把交椅,非先生莫屬。而且不知何時興起的規矩,先生落座的椅子,與其他席位上的小木凳長板凳不同,必是一張老式的高背太師椅,後來連學校舉行畢業典禮等重大活動請王先生出席時,也會在臺上為他擺上一張這樣的椅子以示尊重。   這種椅子數量不多,常常需要借用,隻要知道是請王敬琛先生坐,椅子主家必提前抹洗得乾乾凈凈,用被單蒙著,趁街裡人多時,由事主派兩人邁著不緊不慢的四六步抬著走。每次看到這陣仗,大家就知道,先生要光臨事主家了,心中對事主也自會高看一眼,那些跟事主有點積怨過節想趁機插一橫杠出出閑氣的人也隻好收了機靈。   有時先生實在去不了,那椅子就空著,人們照樣給他擺上碗筷,斟上茶和酒。   王先生那天正在鄉政府辦事,得信後杵著根磨得少皮沒毛油光發亮的鬆樹根做的拐杖,趕了十裡地到了大張裡。其實那時先生還不老,身體健朗,隻是右膝關節有些病變坐著起立時需要借點力,平時走路倒也無礙,走長路時才需帶上拐杖。   聽說王先生要來了,兩家急忙放下家夥,回家收拾桌椅準備茶水。要讓王先生看到他們這般作為被他訓斥一通,以後在鄉鄰麵前可就失了大臉麵。   不到半天功夫,王先生在張孫兩家來回走了兩遭,待先生在張木匠殷勤小心地攙胳膊扶腰從家中出來時,孫家的人已在門口恭候多時,兩家人一邊一溜爭相扶著先生,在先生的幾番輕聲的叮囑中唯唯諾諾地應聲蟲似的把先生送出村口,兩家人又有說有笑一路走了回來,像相好的兩家兄弟剛一起打完麥場回家一樣,直看得各家撐場的親朋好友大醉乍惺一樣懵懵怔怔,那帶著獵槍的家夥也隻得小心地把槍順藏在袖子裡溜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其實兩家並沒有完全談攏,中間的差價是王先生偷偷自個掏腰包補齊了。兩家人知道後,都覺得欠了先生的情,各自將此事傳家,教導子孫寬厚待人。說來也怪,王先生沒去過他兩家之前,兩家沒出過一個讀書人。自從那以後,兩家至今幾代人中,大學生研究生等層出不窮,沒考上的也出了好幾個隊長村長等人物。人們都相信,這是王先生帶給他兩家的福祉,自那以後,兩家每有子女學業有成,必攜重禮登門拜謝王先生,幾成家規。   宋莊有位老喜嫂,小時流浪要飯到宋莊被宋連喜的父親收養,嫁給了宋連喜,她鬥大的字不識一升,卻記性極好,聽人說書唱曲,長長的段子,過過耳朵就能唱下來。她還善於自己編排曲子,生產隊地頭歇涼時,隊長常讓她給大家來一段熱鬧熱鬧,她能張口就來,人稱開口溜子老喜嫂。她聽說了這件事,就把這事也編了個小曲,流傳至今。   張木匠,火脾氣,帶著五子仨女婿。   掂著槍,拖著鋸,要拱孫家二分地。   老孫家,人心齊,鐵鏟鐵鈀金如意。   叫三聲,罵兩句,司馬諸葛大武戲。   粗脖漢,紅眼急,抄起家夥上前去。   大隊長,兩頭擠,左勸右勸如放屁。   王先生,奔十裡,東家西家磨嘴皮。   說恩情,講道理,貼了鞋底貼銀子。   兩家人,收兵器,你讓我來我敬你。   心地寬,賽金玉,行善自得神仙計。   若不信,大張裡,張家孫家把話敘。   宋明結婚時,老喜嫂已六七十歲了,仍是不服老,專為他編了一個曲,鬧洞房拍著手唱給人們聽。   宋老臭,坐大席,烏木筷子挑肉皮。   嘴裡吃,心裡喜,轎裡抬來顏如玉。   (眾人合:白生生兒的大閨女!)   放鞭炮,吹大笛,何時等到拜天地。   又對拜,又行禮,眼瞅洞房心裡急。   (眾人合:猴急搔撓你想啥哩!)   紅床單,花被裡,紅棗花生大紅囍。   鴛鴦枕,雙比翼,三更梆子五更雞。   (眾人合:半夜不睡你乾啥哩!)   對花槍,戲水魚,叫你躲躲你不起。   你愛我,我惜你,恩恩愛愛甜蜜蜜。   (眾人合:嘿嘿嘿,啪啪啪,別把槍桿撅折了!)   你牽牛,我扶犁,春耕新田秋耩地。   孝父母,育兒女,和和美美好夫妻。   (眾人合:和和美美好夫妻,好~夫~妻!)   一幫七姑八嬸老嫂子,聽著老喜嫂說著曲兒一個個扯了懷破了天地大笑,沒臉沒臊地鬧騰,直把新娘韓如雪羞得把臉捂在被子裡不敢抬頭。   宋莊學校建好後,王敬琛辭去了校長職務,但鄉裡仍再三請他擔任了名譽校長。   方晴也該實習了。方晴那時因為成績不是很硬,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所以報考了錄取分數較低的中師定向生,畢業後需定向分配到比較落後偏遠的鄉村。按說,方晴實習時也應該到這些地方實習,但方晴的父親擔心方晴吃不了鄉村的苦,找了關係,在她家附近一所郊區小學實習。她在那所小學待了沒多長時間,就因為隔三差五不是上火生口瘡喉嚨腫就是感冒發燒沒法正常代課回了家。   那天,宋明收到方晴的來信,說下周要來看他,說不定是周一周二還是周五周六,說要在一個他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來一個奇襲一個偶遇,看看宋明還能不能於萬千人海中隻識得她方晴一人來。   這個鬼機靈的丫頭。宋明激動得想跳起來,他甚至也想學那天他的老本家宋紅香和他老公那樣,給觀音磕幾個響頭。但現在他急需做的,是趁著供桌上人們上供留下的蠟燭,連夜給方晴回一封信,不能比方晴少。因為信封中勉強能塞下八頁,不然,說不清方晴會寫個中篇小說來寄給他。他也不能回得太少,東拚西湊字大行稀也得湊個七八頁,搞得每次去郵信時,都被那位負責收信的小姑娘好奇地捏捏厚厚的一遝,再瞅一眼信封封麵:“方晴,”又翻他一眼,“女的吧?”   嗯,同學。宋明覺得她有點多管閑事,不冷不熱地應付一聲。   超重,再補一張郵票。她也不冷不熱地把信從窗口甩給他。   想著又要寫厚厚的七八頁信,還要再多貼一張郵票,去交到那個總是有點奇奇怪怪的姑娘手上,宋明不由得嘆了口氣:   唉,這可是件讓人想得頭脹寫得手疼熬得眼酸的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