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方晴為大家且歌且舞。 方晴特意盤起了雲鬢霧鬟,穿起霓裳舞衣。那是一件白色長款舞裙,下擺打著雙層的百褶,外層套輕紗罩衫,罩衫上麵繡著粉色的小碎花和翠玉的花葉子,做工精致,色澤飽滿。那些清新雅致的花花葉葉在那輕紗的底子上,隨著舞裙的飄動,好像春天裡一樹繽紛飄飛的桃花,真真是自在飛花輕似夢。 方晴這身裝扮還是她在中師上學時讓她爸花了大價錢買的高檔舞裙。她今天穿上去有點兒緊了,她用一條紗巾讓宋明幫她把腰腹上的那一圈暄肉束住了才稍微輕鬆地套在身上。 方晴跳著自編的舞蹈,和著自編的音律節拍,和那詩句一樣平正大氣中和典雅,也和方晴一樣豐腴婉曲清新質樸。 方晴的理科成績並不好,但她的文科成績出類拔萃,尤其在音樂舞蹈藝術美感方麵也非常人能及。但她的文科成績,多半兒不是從課堂上學來的,不是靠做題山題海練出來的,更不是她頭懸梁錐子骨三更燈火五更雞下苦功學來的,她的這些成績主要源於她的興趣。 一句話,她喜歡。 她自己讀的書,已經遠遠超過了那幾本薄薄的課本,她回答問題時也很少按著老師所講的什麼解題套路答題公式去做,而是憑著自己的感覺。 你為什麼選這個詞呢?有時候老師也問她。 因為我覺得這個詞好啊。方晴總是這樣似答非答,從來也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方晴說宋明是一個理性派的文科直男,宋明說方晴是一個感性派的藝術才女。 方晴在無香苑的院子中間給大家吟唱詩經翩翩起舞。她們幾個圍坐一圈,宋明拍著一個夾在腿間的倒扣的臉盆,華錚拍著一個方便麵箱子,李祖翰抱著他的吉他拔著琴弦,崔瀅瀅穿著T恤和短褲拍著巴掌和腿,把她那藕白瓷白的腿都拍紅了,大家歡快地打著節拍和方晴唱和著。 鬧騰了將近一個月的進修報考問題,在袁新林老師的幫助下,終於落下了帷幕。但是,今年大專函授的考試已經結束,要想報考函授隻能等到明年五月份了。 他們五個人中,除了李祖翰還沒有拿到畢業證沒有報考之外,其他四個人全報了。 華錚和方晴都準備報大專函授英語,崔瀅瀅準備報大專函授數學。 隻有宋明趕上了自學報考的秋季報名,他報考了自學本科漢語言文學。 她們都買來了學習資料,準備考試。 方情最感興趣的還是漢語言文學,她對中國的詩詞歌賦古文散文散曲戲劇都特別的喜歡,還專門買了一部大部頭的唐詩宋詞鑒賞看得津津有味。 她隻是不太喜歡看2g的小說,古典的現代的都不太喜歡。她覺得2g小說中的人物大都活的太憋屈,沒幾個活的自在爽快的。連皇帝貴妃忠臣武將癡男怨女首之士和s都是活的憋憋屈屈,一點也不爽快。小說文字也缺少自由靈性的張力。 尤其是日寸下一些小說,不但小說裡的那些人活的憋屈,寫小說的作者也大都憋憋屈屈的活著,憋憋屈屈的寫著,憋憋屈屈的一遍一遍的修改著,憋憋屈屈的一章一章的硬啃著,感受不到作者寫作時那種酣暢淋漓的痛快感。別看也洋洋灑灑連篇累牘,還不如她跳一支詩經自在呢。 在方晴看來,藝術首先是個體盡情盡興自由自在的表達。 宋明說,按你這種標準,你那毫無章法毫無邏輯的傾訴體,可不就是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了? 方晴說,那當然了。如果一個人和自己相愛的人傾訴自己的愛,還要精心構思字斟句酌,我將嚴重懷疑那說不定是一場遊戲是一樁交易甚至是一個陰謀。 藝術是自然的自在的,就像那山間的泉水自由的奔湧流淌,你不能規定溪流浪花的模樣。就像那天上雲霞隨意的流光鋪彩,你不能規定它的顏色和形狀。如果你一定要用一個套子把他們套住,那它們就失去了靈性,乾竭了生命。 你不要問浪花為什麼是這樣,不要問彩霞為什麼是那樣,因為它們願意,因為它們喜歡,她們心中有大自在、大歡喜。這才是藝術的境界,才是藝術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凡是套著套子憋憋屈屈的東西,都不是藝術的,都是缺失靈魂和生命力的。 崔瀅瀅問方晴,方晴姐,你那麼喜歡文學,為什麼不報中文呢? 方晴說,我雖然喜歡些,但我隻喜歡自己自由自在的讀,就像一個人喜歡自由自在地遊泳,卻沒有想要去做一個遊泳冠軍。如果是讀了一篇文章,就要做一大套一大套的題,那就倒了胃口,一字半句都不想看了。 崔瀅瀅說,我那時候上學時也有這種感覺,本來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聽到老師把課文解析得支離破碎,絮絮叨叨地重重復復講了一遍又一遍,再讀那篇課文時,反而覺得不美了。 李祖翰說,他上小學時,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一本巜有趣的數學》,使他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初二時報名參加了數學競賽,老師用魔鬼般的訓練,唉…… 李祖翰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然後呢?崔瀅瀅問。 然後沒有然後了,我本來想當數學家,後來考了中文係。 方晴說,她上中學時,最頭疼的就是學習地理。她記得七年級一上去就學宇宙空間地球概論太陽係地球公轉自轉時區劃分板塊運動大氣環流……她就像把一個還不會遊泳的孩子一下被拋進了大海,她沒能感受到大海浩瀚的美景,沒能享受到沖浪的激奮樂趣,她隻感到又苦又鹹的海水刺著她們鼻腔酸痛,嗆進喉嚨腥臭苦澀的海水讓她胃部痙攣嘔吐,被海浪拍打得暈頭轉向呼吸困難。 方晴說,我想應該有不少孩子,差不多和她一樣,在學習第一課的時候就差點窒息。 我們為什麼不能按照孩子們認知世界的順序和方式,由近及遠的讓學生們學習地理呢?讓孩子們先了解自己的家鄉,熟悉他們身邊的地理環境,認識自己身邊的那一條河那一座山,那一片麥田那一片樹林,那些村莊那些風土人情,培養孩子們認識世界的好奇和興趣,孝-文會他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引導他們一步步漸廣漸深的探索,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關注人類的整體命運。 宋明說,我們的孝-文育孝-文學應該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場用適合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自然的學習成長。 李祖翰說,這些事說來容易做來難。我覺得我上學時所學的所有的孝-文育學原理心理學原理,所有的孝-文學原則所有的孝-文師良知,在一張張氵貝-刂麵前全部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崔瀅瀅說,我個人認為,與培養學生們認知探索世界的興趣相比,那些搬運到頭腦的知識,那些反復訓練得到的標準答案,都顯得微不足道。 方晴問宋明,我們學過一個寓言叫賣櫝還珠,你可記得? 宋明說,還記得一些,快忘了。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方晴說,現在我可以給你改一改了。 國人有讀其書於校者,為測考之卷,示以例題,解以定理,訓以習練,授以考技。是人得其分而滅其趣,此可謂善y訁-式矣,未可謂善yU人也。 李祖翰直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順手拈來隻字不差,妙,妙啊,不愧是感性的藝術才女啊。 宋明當時也想仿寫一篇同文,卻未能寫出,直到幾十年後,偶然的機遇才勉強霧作了一篇,寄給了方晴,了卻了當年的心願。 親斤g源記 本世紀初,親斤gd傳染為業。 緣風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菜市場,沿街數百步,中有雜貨,味道鮮美,琳瑯繽紛。 親斤g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市。 市盡街頭,便得一鼻,鼻有小孔,仿佛若有光,便舍風,從孔入。 初極狹,才通d,復打數十滾,豁然開朗。 管壁平滑,痰吐忽然。 有氣管、血管、肺葉之屬。 管囊交通,呼吸相聞。其中往來換氣,碳氧衣著,悉如外d。紅泡細脈,並怡然自樂。 見親斤g,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邀還囊,設液殺泡作食。 肺中聞有此d,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陸海亂,率外鰓內鰾變成肺泡,不復出焉,遂與外d間隔。 問君是何物,乃不知親斤g,無論奧密。 此d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餘泡各復延至其囊,皆出液泡,停數日,辭去。 此中肺泡語雲:“不足為外d道也。“ 既出,得其風,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d源,詣d王,說如此。d王即遣d隨其往,尋向所誌,城封,不復得路。 鐘南白衣人,醫護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核檢,尋d終。 後遂再無染d者。